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先生有情。吴一峰是重要的中国画家。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管何年何月,大家都会面对他,哪怕是画像也好,作品也罢,只要有他的形象存在,大家就会面对他。我看到袁海忠袁总发来他们共同的老家平湖的美丽风光照片,真是感叹:吴一峰的山水画,是诗的语言,诉说着山水和土地的诗意,当然还有这土地上的人,你我,都是他作品的受惠者。希望他一直在春风里。
- - 平湖秋色
这期推送刊发吴一峰关门弟子刘欣的访谈、少年时代曾就学于吴一峰先生,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魏葵的访谈。四川浙商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袁海忠的访谈,当然,还有来自吴一峰家乡平湖的声音。我们期待,在吴一峰的第二故乡四川,也能有一座和平湖一样出色的吴一峰艺术馆。
吴一峰关门弟子刘欣:
他的作品能给人以可望可居可游的真实感
记者:王明明院长、刘墨先生的致辞有很多新意。
刘欣:对吴一峰先生绘画艺术的研究,我自己可能是身在此山中,加之理论水平有限,有些东西是看不清的。或许还有情感因素的干扰,可能得出的结论就不是很客观,退一个距离来看,有些东西可能会看得很清楚。王院长、刘墨他们跟吴先生就有这种距离。王院长从绘画史、传统的角度来谈吴先生的艺术,刘墨则是从大的文化背景看吴先生的艺术,角度不同,确有新意。
- - 刘欣(中)
刘欣:中国画除了用笔、用墨之外,还有用色的问题。颜色里面也有很多的学问和讲究,于非闇先生就写过一本有关颜料的小册子。刘墨先生在致辞中就提到吴先生用颜料的问题。吴先生的颜料大多是自制的,他遗留的颜料,在瓶上都标注有产地,采自哪里,哪些可用,哪些尚未制作完还不能用。他在我办公室看过吴先生的颜料瓶,记住了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这些看似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实也能反映一个画家的修养。他从细小的地方去解读理解吴先生的艺术,这个视角就和许多搞研究的人不一样,很有启发。我们看一个画家如果仅仅停留在画面构成、笔墨技巧这些技术层面上,肯定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他的艺术。实际上在笔墨之外,他的篆刻、文章、诗词这些画外之功,也许更能反映出画家内心的一些东西。
- - 展览现场
记者:研讨会的时候要请刘墨老师放开讲。
刘欣:刘墨先生认为应该搞一个研讨会。因为这次展览比较仓促,如果准备不充分,研讨会就成了感想会,谈感想不是我们想要的有深度的研究。在成都展览期间我们会安排一个学术研讨会。
- - 展览现场
记者:你从2007年开始做吴一峰先生的纪念巡回展,他那个时候是100周年,包括北京、平湖、杭州、成都,到现在为止,十年刚刚过去,也算是上了一个台阶,这十年你的感受是什么?
刘欣: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留意搜集与吴一峰先生艺术实践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料,确实很有收获。这次展出的很多作品、文献资料都是新发现的。但这种个案研究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为你不可能订个计划就能把所有的资料搜集到位,永远有遗憾。就像这次编书、展览已经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发现了一批他最原始的写生。
记者:没有办法装进去了。
刘欣:确实如此。但是反过来说,又给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整理工作留下了东西。比如说他的写生,最原始的状态是什么,整理后是什么样子,最后形成作品是什么?画家把一个立体的自然景观转化到平面逐渐形成一件艺术品,这个过程画家应该是很享受的。我们研究这个过程也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会做这个工作。我个人认为,对吴老师艺术的研究切入点是很多的,从画理、画学方面是一个角度研究就具有绘画史的意义,因为从清末民初交替到二十世纪山水画的变化,在吴先生这一代画家的作品中都有展现。
- - 吴一峰 江油窦团山 34.7×95.2cm
- - 吴一峰 江干话别图
记者:吴一峰先生作品中包罗了太多内容,人文、地理,旅行。
刘欣:旧时代的读书人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万里路,一个是读万卷书。吴先生的游历和现在的旅游还不太一样。吴先生自号“大走客”,他的游历是他艺术实践的一部分,从传统文化、传统文人的这一种脉络来理解他的艺术,又是一个角度。作为山水画家,他是通过游历感受真实,牢笼山川,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师造化”,所以他的作品能给人以可望、可居、可游的真实感。
- - 吴一峰 青衣放筏图
记者:像美国的高居翰先生曾经专门有一本书叫《画家生涯》,就是讲画家是唱酬,买画、卖画的生活方式,今天你跟刘墨老师在讲的过程当中,讲到了他和那个画家朋友在谈到自己当时卖了多少画的情况的时候,这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解读,这些画家之间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办画展、卖画、生活都有。
刘欣:一个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除了技术、个人修养以外,还有一个是社会环境。吴先生那一辈职业画家除了绘画,还有售画的问题。卖画是他们的生计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对他性格的历练,人格的塑造、包括作品风格都会有影响。展品中陆俨少、郑午昌、马万里给吴先生的信札中都有提到售画的问题,这是画家生涯的一部分。不像现在,画家销售这一块交给代理商、画商、拍卖公司。
马万里致函吴一峯 1939
一峯道兄大鉴:
闻兄画展,想必极忙。剑门堂幅早已转交。弟要其送润二百金,亦早汇出,迄今未得复为念。前求法缋三尺横幆,今拟改为六尺横幅,一尺高,写峨眉全景。弟未能往游,今将出川,故必欲得公画,如对高贤,籍当卧游也。不必题上下款,祗盖一名印。此卷宜精心为之,以后拟多请名人题咏,重庆、桂林友好见之必叹赏不已,求画者当可源源而来也。务望抽暇速藻,早日寄下。弟在此耽阁恐不足一月,因天气晴朗,即患警报。桂林较此处安全,且久别名山,亦欲一游。戚好盼望甚殷也。此颂
大安! 弟 万里顿首 三月五日
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魏葵:
自己能在工作于北京画院这样的人生阶段里为我少年时代的业师做一件这样的事情,是我这一生中非常非常值得记载的一个很重要很重大的人生幸事。
- - 魏葵
- - 1981年蜀江书画班成立暨开学典礼 全体师生在成都金玉街中学留影
我跟吴一峰吴老的渊源其实在我这个年龄说起来却又很久远。我回忆了一下,第一次见到吴老,第一次听吴老上课,听他的声音已经是1981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在成都金玉街中学上初一,就是现在成都IFS的宋代官衙那块遗址的上方,正是我们的中学。现在那条街早已不存。当年我是班上的差生,但幸运的是我的班主任是国画爱好者。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之初,老先生们被允许出来办班,新的历史机遇唤醒了他们很勃发的艺术生命力。依托当时的民盟,绘画班就设在金玉街中学。八十年代没有双休日,只有礼拜天休息,我的班主任就建议我父母让我去上这个绘画班。当时好些老先生都在这个班授课,其中教国画山水的就有吴老。从八十年代初,一直到1986年我都不时有机会上吴老的课,我可能是四川中青代的画家群体里极少数上过吴老的山水课、并得到他面传技艺的一个晚辈,这是很荣幸很幸运的事。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还能够回忆那么久远岁月中老先生的囗传身授,吴老当年画画的那些沉雄潇散,姿肆纵横,我都记得很清楚。虽然那个时候对绘画本身我的理解不深,我那个时候才十几岁。但是到后来,到了今天,因为老一辈的这种强大的绘画信息作为一种基因早已种在我的深层次的意识里面,在艺事的某些关键处,这个基因会化成一种助力,这种助力不好量化,但绝对非常重要。在我的艺术生涯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一峰先生这个文献展源起于袁海忠先生和刘欣先生的提议,我在里面进行了一些协助性的穿针引线的、促成性的工作。自己能在工作于北京画院这样的人生阶段里为我少年时代的业师做一件这样的事情,是我这一生中非常非常值得记载的一个很重要很重大的人生幸事。
- - 吴一峰 成都灯会 50.5×64cm
四川浙商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袁海忠: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对吴一峰和他的作品持续不断地推广,能让更多人知道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卓越的艺术家吴一峰一个人架起了“天堂”与“天府”的对话。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当年随艺术大家黄宾虹入川,生活和创作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天府,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吴一峰的家乡人,袁海忠的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与吴老也有相似之处。
- - 袁海忠
作为四川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袁海忠对吴一峰艺术在当今艺坛的推广做着持续努力。去年四川浙商美术馆成立时,就举办过一个大规模的吴一峰展,这也是继2007年吴一峰百年诞辰时的巡展后的又一次带有回顾与研究的展览。为此,若干愿意共同为推广吴一峰艺术的有志之士还专门成了吴一峰艺术研究会,研究会促成吴一峰的纪念展今年在成都画院做了展览,举办了相关的艺术研讨会,在麓山美术馆开馆之际,也展出了部分吴一峰的精品画作,举办研讨会。目前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热展的“吴一峰艺术文献展”,吴一峰艺术研究会也做了很大努力。
吴一峯纪游画展 陆俨少 1944
山川神貌,朝夕倏变,寒暑潜易,风晴雨雪,为态千端,盖甚难状也。夫魏晋尚矣。自唐世山水一格,崛起代兴,下更五代两宋,至元而大备,名迹流传。李思训写蜀道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范宽写终南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珪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苕霅山,黄子久写海虞山,无不躬诣目击,心契神游,造化自师,堂户独辟者也。故唐志契《绘事微言》有云:“凡学画,看真山真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习气。”又盛大士《溪山卧游録》亦称:“诗画均有江山之助 襟何由而开拓?”又恽挈士亦云:“古人胸列五岳,故灵气奔赴于腕下。今人墨守成规,所画山水树石,皆如木刻泥塑,愈细愈窒滞矣。”综此诸论,诚如郭熙《林泉高致集》所称:“今执笔者,所养之不扩充,所览之不纯熟,所经之不众多,所取之不精粹,何以掇景于烟云之表,发兴于溪山之巅哉!”顾自明季诸贤,以逮四王恽吴,守古硁硁,要能脱然自拔,以与真宰谋者甚鲜。雍嘉以还,末流益颓,所谓木刻泥塑,诚慨乎言矣。在今而言画,若犹遵此绝港,何期于江海。
故吾友吴子一峯,能自脱略陈规,而探天地造物之心,未尝不佩其识之卓也。余识一峯在壬戌之秋。于时皆童穉,而好弄笔墨。一峯兼治印章,摹秦范汉,自叹弗如也。尔后相别二十余年,杳不通音问。洎余遭乱避地来蜀,始复相遇。出示蜀中纪游诸稿,知其所经览之广,多养之深而又能撷英弃滓,钩选蹊径,自外于前人。其用力甚勤,而用心甚苦也!
四海之大,山川草木,云霞雨雪,古人师之,得一而遗九。其得于一者,诚足师承,而资启发;而遗于九者,瑰玮奇丽,繁赜纷伦,不更足法哉:其亦后人之责也。今一峯将陈其纪游之作于成都人士之前。夫成都文物之盛,号冠于今时。贤士大夫,留情翰墨,发今证古,而又与一峯夙所习识,必有感矣。遂书其端。
三十三年六月于重庆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袁海忠谈到,艺术家吴一峰在中国画领域,秉承传统,又有创新,其写生是最大强项。从生活来,又回归生活中去。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通过这些作品,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面貌。“我个人认为他是对中国绘画传承与弘扬最好的继承者之一。当下,人们对吴一峰的认知程度还不高,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对吴一峰和他的作品持续不断地推广,能让更多人知道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郑午昌致函吴一峯 1945
一峯老弟台惠鉴:
一别八年,万里驰书展读再三,籍审近况殊佳,私衷欣慰,有逾初闻胜利之讯。蜀沪交通阻隔,实有四年之久。在四年前曾向在渝诸友探问尊况,未得其详。昌亦屡有西游之愿,率以经济家累之故,未获离沪一步。终日苦守笔砚,从事丹青。润随生活指数逐期增加,至每尺在十万元之谱,所得尚足衣食。在沪俊髦入门求学者,男女三四十人。每年有同砚集之印行,所谓“鹿胎仙馆同门”,在海上艺苑颇有相当地位。盖来学者,皆勤勉笃实之青年,志行高超,身家青白。同门中互相督促引勉有以使然。其中如丁庆龄、蒋孝游等曾欲与弟台通讯,卒以环境不便而止。今以尊书相示,无不企慕弟台之克高举远行,前途之光明而伟大,为无限量也!胜利后沪市以法伪币值之相差太甚,百货飞涨。如吾等老百姓既非屯户又非附逆发财,生计之苦限,骤降至二百倍,未免重有衣长食阔之虑。书画生意仍不恶,惟所得润资在前可以食肉,在今祇可吸水。过渡之处,波涛汹涌,原在意料之中,但不知到如此情况。沪上人士无论街头巷尾,尊前花下,皆有胜利逼人之慨,不知当局何以善其后也。
昌闻拙作画片《郑午昌山水十二幅》在蜀每页可卖法币壹仟五佰元,足见蜀中赏识艺术品者之渴。俞守己兄见面数次,彼此甚忙。曾谓昌可于忙中作画寄蜀出售,当获十倍之润。然昌迄今未曾有一幅之余。倘得有可意者寄蜀,藉广流传且得获法币以充过渡之用,未始非生路别开。吾弟以为如何?
大千兄想常见面,敦煌画展闻大成功。可为我画苑前途庆贺。昌曾与师子兄数书问候,未尝得大千一字,不知何故?见面时乞道侯为荷。守己兄约一月后可返蜀,令弟事曾说及。
水火八年留傲骨,米盐三绝卖虚名。
此昌八年来结论也。书奉弟台一笑!即候
覃祺 郑午昌顿首
平湖:吴一峰艺术馆迁建工程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方面对吴一峰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推广力度颇大。记者通过平湖市文广新局和平湖吴一峰纪念馆了解到,吴一峰艺术馆现址位于平湖市当湖公园西侧,是按照吴一峰先生当年在成都西门城外石灰街“一峰草堂”样式建造的一座书画艺术陈列馆。艺术馆于2000年初动工,当年12月30日落成开馆。为满足吴一峰长画卷作品的陈列需求,及配合当湖公园整体改造和现一峰草堂扩建用地局限等原因,平湖方面决定吴一峰纪念馆迁建至许家老宅东侧(环城东路与环城北路交叉口西南角),毗邻许家老宅设置。目前,吴一峰艺术馆迁建工程已完成了选址公示、用地预审和方案设计。
陆俨少致函吴一峯 此函为1946年两人分别后陆俨少致吴一峯的第一封信 1976
数据链接:
一峯我兄台右:
自暌违来逾三十年,忽得手翰,喜慰可知矣!承年近七十腰脚强健,登山履险不异往昔,故得遍览西南诸胜。及如儿女皆已工作,“草堂”无恙,日以笔墨为事,尤慰远想。
俨儿女五人,亦皆成立。先母早于五一年见背。自解放来即迁居上海。初画连环画,后进“上海中国画院”以至于今。画院领导关懐老年,自六十以上可不上班,每周学习半天,任务亦少。随缘粗遣,聊以卒歳。顷年以来,虽不废笔砚,但以酬应之作为多。拟之故人纪游之作至百累千,但愧对耳!
闻有出峡东游之兴,不胜企伫。甚愿早日相对,话宿昔故事。良晤匪遥,云山万里,临纸驰神未间。尚望顺时珍卫,此复不一一。即颂
日祺! 弟 俨少顿首
通讯处:上海复兴中路三百四十六弄八号
俨夙有痰疾,四十年来自不加剧。今气喘少发,只肺气肿未能治愈,稍动即喘,引以为苦。又及。
按:吴一峯与陆俨少自1946年2月重庆分别后,至此未再见面。1950年后,吴一峯因历史政治问题屡遭厄难,息名蜀中;陆俨少亦在1957年因言论罹祸,沉沦海上。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吴、陆二人均遭苦厄困扰,噤若寒蝉。为避免相互牵连,中断联系。两位老友一东一西,不相闻者竟三十年。此次恢复联系,各有感慨。不知老之已至。
吴作人致函吴一峯 1986
一峯道长:
数十年违教,时在念中。曾在退归物品中发现吾兄当年在蓉城东桂街为曼尔女士刊牙章一方赠余,屈指四十年矣!一九八三(年)弟偕萧淑芳内子赴美,在纽约与曼尔数晤,精力风趣不减当年,不幸前岁以癌症去逝!
闻尊体健壮,至慰远系。不计吾等皆八十左右人,都有壮心,然亦不得不服老欤。虽在家简出,但并不比上班轻闲。千里云山,遥祝佳胜!临笔神驰,
敬祝长寿!
弟 作人 八六、十二、五
萧淑芳附候
再:顷得黄葆芳先生来函,刻彼已返新。均好释系!
黄址; H U A N G D A O F A N G 1 8 , J O A N R O A D
SINGAPARE,1129
而在今年,为纪念吴一峰先生诞辰110周年,平湖市文广新局组织了重走一峰路的活动。1931年秋,吴一峰从上海徒步到浙江天目山、富春江写生,开始了作为“大走客”的艺术创作之旅。本次“重走一峰路从平湖到浙西”活动分为典志、行路、观心、五色、归根五个篇章,7月12至17日,13位队员通过找寻吴一峰先生到浙西学习、创作和工作过的地方,感受吴一峰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活动借助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等自媒体,以美术作品、照片、小视频、研究文章等形式回顾吴一峰的艺术成就,创作一批绘画、摄影、文学作品,举办一场展览,出了一本人文画册,进行了一场“走客”精神研讨会,拍摄一部纪录片向先生致敬。
谢礼恒 撰稿、整理
文稿经部分艺术家、学者审校,一并致谢。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 ▽
更多精彩内容
☞ 见过全国四十位寺院法师的书画吗? 宝光寺文殊院的珍藏都拿出来了
☞ 去日留痕·2017蔡健作品展:给我们的冬天一个怀旧的理由
☞ 最全深度图文:吴一峰为什么会在美术界的视野里“消失”?
☞ 艺起艺藏:她们曾多次出现在你手机屏保上,这次真的来了
艺术野疯狂一周年精选集《乌鸦穿过玫瑰园》火热上市
← 左右滑动浏览购书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