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谈吴一峰: 从传统深处走来,融汇贯通,最后落到成都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由北京画院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协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客行万里峰高千寻——吴一峰艺术文献展”2017年11月15日上午10时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是继2007年“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 (北京、杭州、平湖、成都四地巡展之后),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以一批精品力作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再一次全面展现吴一峰先生在山水创作方面的探索与艺术成就。

- -  展览现场

☞ 国画大家吴一峰和骆禧懋如画美恋曝光:美眷流年(绝美照片首次曝光)

吴一峰先生是一位出入于师徒传授和新式学校两种教育背景的画家,毕生追求“以古人笔墨,写现实山川”。自美专毕业后,他便开步“大走”,以造化为师,取粉本于天地间实景。七十年间,他足迹遍西南,以“自我放逐”的信念和勇气,在经济落后、交通最不发达但自然资源最丰富、风光最美的川、滇、黔地区游历作画,以“写生”探索山水画的革新之路,将西南地区壮阔雄浑的山川风光尽收笔底,创作出一批迥异时彦的山水画作品,笔墨苍秀,气韵生动,一扫程式化山水画的衰颓之风,展现出传统绘画强大的内在生命力。陆俨少评述其艺术道路“用力甚勤,而用心甚苦”。

黄宾虹至函吴一峯 1935

一峯先生大鉴:

华阳一别,眴已两年。顷诵惠书,欣喜无量。台端英年壮志,万里从戎。剑门风景,绘之画图,广为留传,健羡健羡!

仆自蜀中经广安、重庆,节节受厄,饱尝逆旅苦楚,迟迟返沪,已阅数月。回溯人情险巘,犹堪骇汗。以视大才应世裕如,事事亨通,奚啻霄壤。幸而旧交爱我,时有垂青。仍得优游于金石书画中寻乐,差堪自慰。可为不思蜀也!拙题附奉。此询        

台绥   黄宾虹   拜上   十一月廿四日

拙作《蜀游草》及木刻画集,容另寄上。

燕尔之喜,何不附及?念念。一禅恙谅就愈,无通讯处,怅甚。

蜀中熟人消息,远道难通,能常赐函俾知尤盼。

敝处迁移新址:上海西门路二一六号黄寓



陆俨少致函吴一峯 1942

一峯老兄足下:

昨者在省,诸蒙照拂。然在至交,岂敢言谢,感刻而已。

六日登程,舟行三日又半,于九日午抵乐山,住嘉定饭店。十日抵峨嵋山麓,报国寺宿。十一日上山,七十五里宿九老洞。十二日五十五里登金顶,宿卧云庵。冰雪未至,骄阳丽天,和煦如春。佛光云海二妙毕呈。时当冬月,斯亦异矣。岂山灵厚我,有意相待耶?十三日下金顶,雨作,磴道欹滑。二十五里止大乘寺,十四日下抵峨嵋县城,十五日返乐山。斯游亦略勾稿子,但所勾处皆零碎不成片段,亦不欲作鸟瞰地图。凡一石之细,一草一木之微,古人精意范铸多所印证。一座峨嵋山有北苑、巨然,有二米、房山,有山樵,有关仝,有李唐,有子久,有石涛,领略无穷,自谓上峨嵋山寻得师父,研弄笔墨者,诚不可不莅此境也。至如成嘉途中,弟于山峡一段,反致漠然。至于汉阳坝以上,江口以下,烟波浩淼,远树孤邨,与凫出没,赵子固所谓好墨叶者,辄为叫绝。吾兄勾稿着意大处,故章法迥不犹人。然于小处亦望经心,于笔墨裨补匪浅鲜也。承绍介黄哲明先生,已相会晤,为人极热心,欢迎在其旅舍中展览。今昨两日承导见当地有力者,看情形尚不坏。但弟无奢望,随地结缘而已。日期定于廿、廿一、廿二,三日。此间亦以展览多,当地人厌于应付。故成绩如何,殊不可必现。今一般印象,咸至好以为作品非凡俗之比,于弟书亦能赏识,无美术体之谬评。此则差堪告慰耳。余不一一,敬请

俪祺   弟   陆俨少顿首   十一月十六日灯下

在金顶偶成一绝句,附呈吟正。

绝顶夜阑风起处,行天凉月白纷纷。仰看星斗去人近,不敢高声怕帝闻。

敬予、渻葊诸先生均此道千万意。

 

23日,陆俨少乐山致函吴一峯

一峯吾兄足下:

到乐山后一书想已达览。拙作画展于昨日结束,计共售出二十五幅,回币壹万捌千元。弟于十五日自峨嵋返乐山,二十日即画展开幕。未做人事,仅由哲明先生介绍。乐山县银行杨风者,一青年画家,在嘉颇负时望。一见倾倒,以为如此作品凡前此来嘉展览者,咸所不及,遂为尽力。然非吾兄之介绍以及哲明先生之相助,何克臻此。展览时甚得好评,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氏谓:自来后方,未见如此作品,眼为之明尤异者。在蓉裱之水墨数幅一扫而空。重庆画虽廉价,亦少顾问。嘉邑非西川首府,文化水平亦非最高,而能若此,亦可异也。而向之所谓曲高和寡者,果真曲高而和之者寡耶?

在此约再勾留四五日即买棹赴宜宾。行止若何,看情形定夺,决不勉强以讨人厌而少自愧之地。

敬予、渻葊两先生便中乞转达鄙状,不另书。此皆深爱弟者,驰仰不去怀也。初寒惟珍卫。此请

俪祺   弟 陆俨少顿首 十一月廿三日灯下


以“写生”为基础的创作路径选择,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由于写生素材作为其创作母式,比较强调描绘对象的地域特征,其作品具有“指名而得”的“艺术地理学品质”;而坚持以传统笔墨方法和色彩方法结构空间、刻划形象,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获得现代感是其作品另一突出特点。代表作有《岷江胜概》、《嘉陵山色》山水长卷、《夔门风雨》(大英博物馆收藏)、《黔灵夕照》(故宫博物院收藏)、《青衣放筏》等。

- -  吴一峰 点苍胜集 79.8×142cm

- -  吴一峰 峨嵋积雪 67.2×136.4cm

展览以吴一峰先生山水画作品为主线,以吴一峰先生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展开,共分为六个板块,全面介绍其艺术探索及其成就:游艺海上——上海求学及早期艺术实践活动;巴蜀揽胜——入蜀后的艺术实践及创作;两江胜概——对岷江嘉陵江流域的考察及对两江风光的描绘;大巴山中——对四川北部山区自然风光和民俗的生动描绘;滇黔壮游——追循徐霞客游踪对云贵高原风光的描绘;翰墨鸿爪——与师友之间交往信札、书画交流等资料。

- -  1933年9月 三台中山公园 骆禧懋和吴一峰

- -  一代大家的最后一吻

本次展出的作品将充分地展现吴氏艺术迥不犹人的个人风貌。《岷江胜概》 《嘉陵山色》 山水长卷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吴一峰与黄宾虹、陆俨少等名公大师之间的往来信札、题辞、酬唱作品原件的首次亮相是本次展览另一亮点。

- -  吴一峰 岷江胜概(局部) 1737x17.5cm

- -  吴一峰 嘉陵山色(局部) 2228x20cm

“吴一峰艺术文献展”的举办,不仅仅是吴一峰先生艺术的个案展示,他的艺术实践,创作经验,必将丰富二十世美术研究的内容,为山水画的创作带来有益的启示。今年正值吴一峰先生110周年诞辰,我们以此方式,向毕生献身艺术,默默探索,智慧创造的吴一峰先生致敬。

- -  嘉宾合影

- -  刘朴观展

- -  叶瑞琨和刘墨

- -  李青稞

- -  刘欣(中)为嘉宾导览

- -  马勇和袁海忠

- -  魏葵

- -  刘晓(右)

艺术野疯狂随着吴一峰先生在四川的亲友团一同赶往北京画院见证展览盛况,艺术家刘朴、叶瑞琨、李青稞、魏学峰、马勇,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吴一峰先生的关门弟子刘欣,四川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四川浙商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袁海忠,当然还有吴先生的弟子、也是北京画院的专职画家魏葵,匡时拍卖的好朋友刘晓,吴先生的四位子女……吴一峰之子骆临存还代表吴一峰家属向北京画院捐赠一幅吴一峰作品《剑门细雨》,由王明明院长颁发收藏证书。王明明院长、学者刘墨、平湖市文广新居副局长胡晓蕾、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先后发言,胡晓蕾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群英云集,名家荟萃,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吴一峰先生的艺术成就。希望吴一峰先生绘画作品的研究成果以及文献史料很好地运用到平湖市吴一峰新馆的建设,让平湖的父老乡亲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名人。

- -  吴一峰之子骆临存代表吴一峰家属向北京画院捐赠吴一峰作品《剑门细雨》,王明明院长向骆临存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 -  吴一峰家属吴嘉陵女士在讲解父亲的作品

我一一为他们拍照留念。艺术野疯狂将分三期篇幅完整多角度报道本次大展,敬请期待。

在开幕式上,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做了精彩致辞,现根据现场录音特整理全文如下,以饕各位读者和艺术爱好者,下一期将刊载著名学者刘墨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在开幕式上做的精彩分享,压轴一期将推出吴一峰关门弟子刘欣与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魏葵的专题访谈。同时,为了增强观展的现场感和可读性,这三期推送尽量选用现场图片,另,特别为读者遴选了不少吴一峰先生与同道师友的信札及释文,以纪念那个星光熠熠的时代。

-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致辞

- -  文化学者刘墨先生致辞

- -  平湖文广新局副局长胡晓蕾女士致辞

- -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飞先生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北京非常好的天气,北京每天早晨起来首先看天气。成都更是气候非常宜人的地方,在这样的好天气里我们迎来了吴先生的展览开幕。吴一峰先生这个展览是我们北京画院20世纪美术研究的重要项目。我这个人也是孤陋寡闻,对吴先生的了解不够,今年年初通过我们北京画院画家魏葵的介绍我看了一些吴先生的作品,看完了以后就决定做这个研究性的项目。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20世纪这些重要的画家、大师级的画家?我觉得这是跟我们的中国画的发展,包括目前和将来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是画中国画的,大家对中国画的发展和目前的现状都有很多思考。习主席要求文化艺术要出高峰!光有高原不行。如何出现高峰,中国画如何进行教育和创作。我刚才又仔细看了一遍吴先生的作品,我觉得吴先生的作品和展览做为个案对我们研究中国画的规律就具有指导性意义。因为吴先生是从传统深处走来,以传统的各种技法入手,加以融汇贯通,最后他落到了成都。川蜀文化给予了他丰厚的滋养,他用极富情感的笔墨表现了那个地方的山川与人文风貌。而且我感觉到,吴先生他解放以后的那些创作和解放前入蜀之前的一些创作,跟我们京派很多老画家、大家是一脉相承的,味道都很像。所以我一直在想,中国画是以临摹传统入手,还是以西画的造型素描速写色彩入手再去画中国画,哪个更符合规律?答案也许是两种都有。可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更缺乏传统的养分。从小的第一口奶喝的洋奶、牛奶,没有喝我们母亲的奶。就是说缺乏中国优良传统基因先入为主的滋养。我想这个对中国的画家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我们要想找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可能在中国现在这片土地上是非常难找的。那怎么办呢?我想是后补。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传统的批判中长大,先入为主的是批判,批判这些老先生画作中的技法和成就,他们与时代不相符合。可是是这样的吗?我小的时候学画一直是这样的印象,给我们的都是这类影响。可是你通过吴先生和他们那一批老艺术家所表现的生活,用现代的语言讲是有温度的,这些老先生是用心去画的。我觉得他对生活真是走下去了、深入了解了。他画出来的东西又有传统的技法作支撑,你看似有些老套,可是很多的生机和他自己的面貌却都在画里。所以我觉得,我一直在反思,是我们前进了,还是我们没有看出来这些老先生他们的可贵之处?我想是我们的无知。因为没有发现他们这一代人所做出的艰苦努力,和那个时候要改造中国画,每个人下去写生之后所表现的那种热诚,转换成自己作品的一种冷静思考。当他们距我们已越来越遥远,我们现在慢慢才恍然大悟,才逐渐悟到,这些老先生们的雄心不老。我们现在研究美术史如何面对他们?我觉得吴先生画中有很多精彩的局部,在山水画这个大的领域里,实际上他从年轻的时候就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可是我们现在看了很多当代的山水,并没有解决基础问题,比如画树,你能画出多少种树形?在全国美展中,我们就能看出这种问题,就是画不出几种类别的树…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今天把对吴先生作为个案来研究,应该思考中国画今后的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什么、研究什么。20世纪大师们的个案,给我们提供了特别好的一个范本。面对这样好的范本,我们搞当代评论时,大家就应齐心合力让观众、让专业群体要明白这一代老艺术家们,他们所走过的艰辛,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得到我们的发扬,得到我们的传承,这样的话,我们对传统中国画发展的责任才能尽到。今天非常感谢吴先生的几位家属,还有各方面人士给我们提供的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们也通过公众教育,通过不同的传媒渠道,向社会去宣传吴先生。我想,对吴先生的宣传,北京画院今后还要做,大家联手,我想面对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执着的大师,而且吴先生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可以发掘出他们那一代艺术家艺术交往的高度和纯度。我们通过这样的发掘,不仅是绘画传承,还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努力。就谈这些,谢谢!

郑午昌《吴一峯蜀游画集》序 1934

蜀多名山水,雄秀险奇为天下冠。一峯学弟年少志远好游,以益其画。东南名胜游览殆遍,乃溯江入蜀。峨眉、剑门、夔峡、离堆、窦圌山、嘉陵江诸胜无不登其极而陟其深。所至貌丘壑、图烟波。凡诸雄秀险奇一一披诸画,得稿约四五百。事于是学益进、名益盛而兴益高。将欲走索飞栈,西探康藏蛮荒之秘。爰将蜀中所得,择其善者寿诸璃版,甚盛事也!

维古名工,神游造化,动合自然。意之所取,得自天;艺之所长,视其地。即如宋元诸家亦重图写真景,太行、富春是其着例。顾后学自弃,闭户弄楮,葫芦依样,只有古本殊无新构。盖五百年来能发天地自然之秘奥而重见于楮素者,有几人哉!

一峯之行不止万里,其所得于自然而有足以振起画苑者,亦岂仅以此区区限哉!俯仰今古,执鞭何从,愿与吴生共勉之矣。

甲戌冬十一月剡溪郑午昌书于鹿胎仙馆


谢礼恒撰稿、整理

文稿经部分艺术家、学者审校,一并致谢。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更多精彩内容

☞ 去日留痕·蔡健作品展:他用一把老椅子带走了我们的旧时光

☞ 来做场最闷骚的生意:诗婢家“清格”,晒出文人的寂寞账单

☞ 上海宝龙美术馆开馆: 我从未见过这般精彩的近现代(最全图)

☞ 这场展览为什么火?蜀道石刻题记展: 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


艺术野疯狂一周年精选集《乌鸦穿过玫瑰园》火热上市

← 左右滑动浏览购书二维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