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月9日,成都首办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东方既白 梦回蜀山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邵大箴

“他尤其善于用墨,在‘黑’上苦下功夫。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又创造虚拟美;用黑衬托白、衬托亮,用黑统一画面,用黑来创造意境,他是水墨画史上最懂得用墨的艺术大师之一。”


等了太久,“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将于89日在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李可染画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历时一年辛苦整理,共展出作品62件,其中32幅水墨原作,10件珂罗版以及20幅铅笔写生作品,囊括山水、人物、牛三大创作主题,精选不同时期精彩作品,勾画出李可染艺术的大体轮廓,较清晰地梳理了他在蜀中的艺术活动,是近距离了解李可染艺术的绝佳时机。

- -  李可染

李可染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特质,按照他的理解作过这样的解释:“中国画不讲‘风景’而讲‘山水’,在我们的观念中,山水、河山、江山,就是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歌颂的是祖国。山水画就是为江山树碑、立传。”

是的,“江山如此多娇”,更多人因为这“多娇”,重新认识了那个艺术大家李可染。

他说:“山水画不是‘地理志’,中国的山水、花鸟画都是表现人,所谓‘见景生情’,写景亦即写情,缘物以寄情”。

- -  石涛诗意 60X31cm

- -  巫山云图 66.5x44.4cm

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李可染与蜀地有着不解之缘。抗战时期,李可染在重庆开始了他艺术历程上的初步探寻与转变,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同时期,经典系列作品之“牛”的形象也首次出现在他的画笔之下。1954年,李可染开始三次重要长途写生,56年第二次踏入巴山蜀水,用西画写生的方式和光影的表现手法开启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他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笔墨,巧妙借用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在时代浪潮之下,在中西艺术思想激烈碰撞的历史背景中,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示了传统国画在现代历史语境下的艺术魅力,是现代美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 -  虎溪三笑 59x48cm

- -  寻春图 68x42cm

按照著名美术理论家、国画家邵大箴的说法,所谓“打进去”,就是钻进传统里把古人的经验和技巧真正学到手。李可染采用的方法是多看、多临摹、多领会。他尤其喜欢历代文人画大师的作品,在精心临摹前人的作品时,认真揣摩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格调与笔墨情趣。40年代中期后,李可染又拜两位国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虔诚地向他们学习,从他们的艺术实践中认真体悟中国画创作体系与方法特别是笔墨的奥秘。后来李可染说,他从齐、黄二位那里不仅学习到绘画的方法,而且学习到他们献身艺术、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所谓“打出来”,就是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适应时代和发挥个性的创造。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创新精神,和他受到的教育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这里要特别提到对他的艺术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的两位大艺术家,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林风眠和也是留学法国、坚持写实主义的徐悲鸿。这是两位艺术理想和创作观念并不完全相同的艺术家,林风眠主张用印象主义之后的西方艺术来補充中国画,而徐悲鸿则坚持引进西方写实传统来改造中国画。他们各自从不同方面对李可染的艺术观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些作用汇集到一点上是国画要创新、国画要走向现代。

- -  采莲图 67X46cm

- - 人物 33.5X34.5cm

李可染有很好的艺术天赋,但他决不依靠自己的才能,而是主张“困而知之,做苦学派”。他把自己的画斋命名为“师牛堂”,刻印章“孺子牛”以自勉。

李可染作画,费尽心思、充满深情。

- - 牧牛图 63x40cm

对待牧童与水牛这一素材,显示了信手拈来皆成文章的创造才能。较之模仿西方现代派旧作的习气,是更有所谓人格的尊严吧?——王朝闻

- - 犟牛图 70X46cm

出现在李可染画中的水牛,大多是顺从牧童支配的角色。“行到烟霞里,息足且看山”这样的题词,并不是在替水牛说话。——王朝闻

- - 秋趣图 48x67cm

- - 松荫放牧图 69x45.5cm

- - 49x57cm


 言  


李可染先生的艺术生涯,无论如何是与四川分不开的,是他艺术思想成熟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当时国情,全国的文化人都汇集到重庆,李可染先生本人与夫人邹佩珠多次回忆四川那段日子,都流露出无限感慨。那段时光是国难当头,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人大聚集在一起的非常时期,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在重庆成熟、成长、飞越有其根源。那时中国画的画家们如同屈原一样的,充满爱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们的绘画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大批学者放下架子聚至一起,使中国学术界美术界相互学习、相互包容,花得巨大力量使中国艺术得以飞越。

- - 夕照中的重庆山城 45.4x53cm

李可染先生的创作生涯与入蜀十年及重庆与沙坪坝、金刚坡等是分不开的。成都也是他念念不忘的,还有青城山、峨嵋山、万县,不仅仅与他的生活连系在一起,并且在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成为他的艺术源泉。李可染先生入蜀之后,是他人生中最艰苦的日子,同时也是他艺术提高的时期。他在四川提出,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在四川与林风眠的师生之情在得以提升和延续、与徐悲鸿相交定友、与老舍相遇成为至交、参观张大千先生的敦煌展、与傅抱石相见于金刚坡。在他的作品也可以见到四川的山川地貌,以及他的画牛也是从四川开始的,他的堂号是有君堂。现在我们重新将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出来,策划了梦回蜀山展,有着特别的重大意义。经长年准备,朋友们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为此,我仅代表家属,表示感谢,向朋友、学者、四川方面的策划者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 - 杜甫草堂 58.5x46cm

“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李可染

- - 峨眉秋色 51.2x45cm

- - 万县山水城 52.5x39.5cm


李可染(1907-1989


当代杰出的中国画家,20世纪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山水画大师,中国美术史上开一代新风的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江苏省徐州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第五一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李可染13岁时师从乡贤画家钱食芝学习中国画。1929 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从师林风眠、克罗多()学习素描和油画,因参加“一八艺社”进步文艺活动被迫离校回徐州,在民众教育馆工作并兼教职。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满腔爱国热忱投入救亡洪流,1938 年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先后在武汉、长沙、重庆等地绘制大量抗敌救亡宣传画。

- - 李可染与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李苦禅、等在大雅宝甲二号

- - 李可染与吴冠中

- - 李可染与徐悲鸿

1943年任教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始深研中国画,提出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推动中国画的改革与复兴。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任教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并师事黄宾虹,成为其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50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万里写生,对景创作,融汇中西艺术之长,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机,在60 年代前期,达到艺术上第一个高峰时期。博大沉雄的山水画派成为中国画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山水画教学体系。“文革”动乱之后,进入古稀之年的李可染深入生活的热情不减,洋溢着爱国情怀的《无尽江山入画图》、《树杪百重泉》等杰作标志着他的绘画艺术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 - 叶浅予李可染在国画系

- - 李可染与青年画家

李可染晚年的作品超越对景创作,追求神韵,在意境营造和笔墨语言上进入化境。他的成就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1983 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授予李可染通讯院士称号与和平勋章。除山水画创作之外,他的水墨逸品人物画和牧童水牛题材作品以及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李可染以白发学童”自勉,用“苦学派”相号召,在他的周围形成德艺并重的良好学风,培育了几代传人。李可染深感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颗蒙尘的明珠,他坚信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地位。以“东方既白”表达了自己对民族文化复兴的期望与自豪。

梦回蜀山--李可染中国画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8月9日-9月2日 10:00-17:00

展览地点: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

开幕式时间:2018年8月9日(周四) 10:00

开幕式地点:成都·武侯祠美术馆殿前广场

主办单位:李可染画院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执行机构:成都·武侯祠美术馆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本推文内所有李可染先生作品均为本次展出作品,敬请期待

整理:谢礼恒  图片由武侯祠美术馆提供  美编:西子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深情如烛泪,纯真如儿歌——梅子油画线上展

云卷云舒——张景岳行草书线上展

朱铭八十:刀尖太极,人间落刻

艺术家笔下的藏羌之美:一首婉转绮丽的散文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