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仲偶:艺术家无法接受任何被格式化锁定的人生格局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由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和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徐仲偶教授“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成都)”将于2018年10月13日至10月25日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其中展览开幕式将于10月13日下午两点三十分举行。

- 创作中的徐仲偶 -

作为从四川山水中走来的艺术家,徐仲偶先生十分重视这次即将在家乡举办的作品展,在他心中,“归去来兮”这四个字的意义与四川是为紧贴的,因为四川这片土地孕育了他的艺术人生。他曾说,“从古至今,四川对国家都是有大作为和大贡献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四川就是当时的粮仓,是战争的必需品,四川都给予了最有利的支持。”从他对四川的讲述中,你如同亲眼见证了三星堆的文明历程,仿佛又看到长辈们骑着“峨眉牌”自行车穿梭在成都街头,或是身临其境般坐在茶馆里品一口清香的川茶,不禁感叹“巴适得很”。

至今,四十年岁月早已流去,他依然认为,四川就是自己艺术之路的开端与灵感所在,是自己内心珍爱的一片宝地。

徐仲偶先生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版画家,并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育人无数。数十年来,徐仲偶在教书课徒的同时,钻研创作,成绩卓越。他的创作风格,一是具有浓郁的乡土情怀。他从四川的山山水水中走来,在严谨的学院教育中,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格的无限热爱与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对家乡故土的深情怀念。二是现代的国际视野。近年来,他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当代特征,具有浓郁大气的审美震撼力。

- 杭州站展览现场 -

仲偶先生的作品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实验性,据我的了解和观察,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在仲偶教授的作品当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首先是写的因素,第二个是刻的因素,这两个因素构成了仲偶教授近年来作品的主基调。

写的因素是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书法的继承在中国书画当中,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的特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同时,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才能推陈出新,所以“书写性”又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仲偶先生不断地利用和克服这种偶然性,而这种偶发的状态在书写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激发着艺术的创造活力,从而形成了仲偶教授自身独有的笔墨法度。

- 《梅》之三 136x34cm 2017年 水墨 -

- 《船》2006年 90x60cm 布面油画 -

仲偶先生作品的另外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是刻。“刻”字从刀,金刀镂木为刻,历久千年,古今中外的木版雕刻印刷传播了博大的人类文明。刻刀行走于木板表面,刀行无悔,结果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这个“刻”需要艺术家做到在很大程度上的了然于胸。

仲偶先生本身就是著名的版画家,从事木刻创作多年。他在几十年前,在版画界就很有名气,有很多重要的作品,所以他在木刻版画创作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又加之他极度的勤奋和惊人的创作量,使他的木刻技巧极为成熟。仲偶先生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中的写这个因素和主要来源于欧洲版画刻制技巧的因素,有机地相结合,就创作出了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版画语言。这种新的版画语言,形成了仲偶教授独特的视觉语言图式。他的版画巨大的尺幅,将形式语言的优势充满发挥出来之后,让观众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力。

- 《川西坝子》330x100cm 1982(1988年大英博物馆收藏)木刻版画 -

- 《姐妹峰》黑白木刻 244x366cm 2012 -

- 《以书法的名义系列》单幅122x366cm 2009年左右,木刻版画 -

- 《借书法的名义-山水的启示之三》2004年 195x200cm 木刻版画 -

仲偶先生的这种“写”和“刻”,以及将“写”与“刻”结合起来的这种方式,产生出写与刻的融汇,写与刻的纠缠这样一种中西结合的绘画语言。加上他对于当代视觉语言的简洁和抽象化的处理,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虽然他的写和刻往往是以文字或画面为基础,但文字的内容和画面的内容其实都已不太重要了。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字,这个画到底是什么样的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画面的构成,画面的黑白处理,画面的节奏和画面的张力。这个是仲偶先生在创作过程当中所着重经营的部分。所以,他的展览给人一种大气、唯美而极富张力的视觉效果。 

- 缝 木刻版画 65x65cm 1994 -

- 牵 木刻版画 65x65cm 2003 -

- 结构的意味 黑白木刻 122x366cm 2007 -

- 《乡情》130x150cm 1981年作 与同窗刘杨合作 -

我认为好的艺术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从仲偶兄的艺术创作中可以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艺术深厚的积淀,领略当代艺术语言的视觉冲击,更能感受到来自他内心的创作冲动和激情,令人钦佩。

在此预祝“归去来兮”展览圆满成功!

——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 《山脊》65x65cm 1982年作 木刻版画 -

- 由外爆转入内爆 互联网黑客 黑白木刻 122x244cm 2009 -

- 心象山水-丘壑 黑白木刻 488x244cm 2011 -

徐教授的艺术创作注重媒介交融和形式语言的锤炼,擅长线条、块面等画面元素的布局构成。这或许跟他几十年的版画创作实践有关。独特的版画平面思维使他敢于打破不同画种的隔阂,并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统摄各类西方现代艺术符号,将传统书法、水墨的理趣美学进行当代的图式转换,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学术性。无论在版画或国画、油画、综合材料等领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对于我国当代版画家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创作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

- 《抬举》 综合材料 88x83cm 1989 -

- 《以榫卯的名义》1987年 89x59cm 综合材料 -

- 自缠 综合材料 74x69cm 1994 -

在艺术上,我与仲偶经常进行深度的艺术对话。我们经常讨论中国艺术的核心话题——“顺应天意”,“天人合一”,并用东方的“天意”与西方的“天意”对话,以中国人的身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追求。

几十年来,仲偶不仅作品的产量巨大!变化也很大!常常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但我发现在这巨大的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他作品中那永远挥之不去的诗性乃至神性!

——王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院长)

- 徐仲偶教授与潘公凯先生(左)“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杭州)留影 -

- 相约日本交流展览 -


“离”与“合”之雅歌

——徐仲偶先生四十年艺术旅程个案研究(节选)

陈娥于北郊东林(2018年9月)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同《归去来兮辞》,乐天安命,以明心志。

徐仲偶1978年进入四川美院开启艺术旅程,一直在路上整40年,如今举办个人全国巡展“归去来兮”,同步于改革开放时代大格局,梳理其艺术脉流,归结其艺术贡献,洞见未来艺术发展之可能,借此进入新时期艺术潮流的研究是一种注定,一种“天时”。

徐先生谈他的艺术观会说:艺术家站出来思考人类生存现状的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达到这一点。对于艺术家而言,首先是基于问题的思考,同时是人性的角度,灵魂层面的角度,于是人文态度,哲学思考,历史追问,真理意识,这一系列而构成的思想结构在反复推动和艺术实践中不断的被否定,确认,又不断演进和考问。艺术家是无法接受任何被格式化锁定的人生格局,于是社会给了艺术家最大的宽容,艺术家才有望反哺社会,给予人们构建修复人内心世界最本真的状态。故此,一个艺术家永远都是与自己过不去,艺术家总是在折磨自己,艺术家没有成功的概念,艺术家的生命在不断拷问、观察和关照,体验和思考,达成一种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艺术人生。

艺术的路是孤独的路,艺术的路是持续一生的路,大师是可以照亮和温暖前路的。

“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巡回展(成都)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宁波大学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美术馆  神州版画博物馆

学术顾问:潘公凯 周至禹 林木

策展人:穆智飞

策展执行:邵良 王若  张耀忠 陈娥 黄薇 陆情

开幕时间:2018年10月13日下午2点30分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13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陈宁 潘公凯   美编:西子

  更多精选:

博舍九张画廊仲秋特展:云山烟水·魏学峰 亭皋初霁·题拓歌

周景纬:不疯魔不成活,历经8年,他终于让陶瓷穿上金银彩

保利天悦·王承云作品展13日晚开幕/王承云:青春不能万岁

身临其境·曹卫国李忠品鉴会: 曹卫国,艺术圈的赤色异类

↙↙点击 阅读原文 ,还有更多艺术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