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8/12/15—2019/1/2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山城重庆,嘉陵江畔,浓荫如盖的黄桷树、爬满青藤的小楼……化龙桥南华村48号,那个此生难忘的小院。”
- 徐匡 -
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著名版画艺术家。曾就读于陶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曾任四川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 四川美术出版社承办的“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 于12月15日(星期六)上午10:30在四川美术馆隆重开幕。
- 展览现场 -
展览展出了中国当代著名版画大家徐匡先生162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36件版画、31件素描、78幅独版、17幅油画作品和部分文献资料,时间跨度达六十余载,作品皆是徐匡先生多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创作的精品力作。
徐匡先生是当代中国版画界的领军人物,在美术界享有崇高的名誉。可以说,徐匡先生名副其实的树立了“中国当代版画难以超越的标杆”。
1958年8月,徐匡先生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刚满20岁。按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进入中央美院本科继续深造,但他听说四川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油田,号称四川的“克拉玛依”。于是就坚决要求到火热的油田去工作。来到重庆后,却被留在了重庆美协(现在的四川美协)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同志把我和吴强年介绍给时任美协负责人的李少言同志,说他们专业成绩很好,让他们留在美协工作,更好发挥他们的艺术专长。
- 20世纪80年代初,徐匡在重庆化龙桥美协工作室创作中 -
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位于重庆市郊,依山傍水,紧邻嘉陵江边一个幽静的院子里。这里有从解放区来的老一辈版画家李少言、牛文等;还有已在新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版画家李焕民、吴凡、宋广训等,这里是四川版画创作的摇篮。徐匡先生和吴强年一到这里就感到浓浓的创作氛围,体会到一种和睦友爱的大家庭般的温暖。徐匡先生记得少言同志曾说过,“在创作上,领导的意见只作参考,怎么画自己决定,任何人不能搞特殊”。正是在这种“出作品、出人才”催人奋进的创作环境中,他们集体创作了大型组画《红岩》插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抗日锋火》《南方来信》等等,受到美术界的一致好评,当时的四川版画在全国独树一帜,名列前茅。
徐匡的第一张作品《待渡》在这里创作,第二年就被选送参加了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这对他是一种激励。接着又创作了《乡村小学》《草地诗篇》《主人》《高原阳光》等等,这些作品都陆续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奖。徐匡一生的创作之路正是从化龙桥美协小院起步、成长,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 1980年徐匡在安徽黄山参加中国版画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与王琦先生合影 -
- 1980年徐匡在安徽黄山参加中国版画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与李桦先生在一起 -
- 徐匡(左三)和著名版画家李桦(左二)先生在苏州版画展上 -
“难忘那个小院里的一草一木,难忘那个年代纯真的同志情,虽然如今小院因城市建设而拆除,但那逝去的一切仍魂牵梦绕,永远不会忘记。”
- 1980年,徐匡在重庆化龙桥美协工作室 -
本次展览是徐匡先生迄今为止首次在四川举办个人展览,也是徐匡先生迄今为止四次个展中展出作品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维度最为全面的一次展览。
坚守来自生活的艺术,来自生活的真情。在艺术创作中,徐匡先生始终执着于生活的情感体验。其艺术成就既得益于他扎实的基础,更在于他孜孜以求的对艺术真善美的表达。1975年,徐匡、阿鸽和另外五位画家一起去西藏深入生活达9个月,走遍了前藏后藏,还到自治区各部门了解情况,对西藏社会有了进一步认识。
- 1977年徐匡和阿鸽在西藏写生途中 -
- 1977年8月徐匡在西藏写生 -
-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匡、阿鸽、李焕民、黄德珍、其加达瓦等人在藏区 -
- 1999年徐匡在新都桥雪山 -
回来以后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如《主人》《高原阳光》《纳木湖畔》《小骑手》《洁白的哈达》《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自此,徐匡几乎每年都去四川藏区和西藏,足迹也遍及了青海、大小凉山,他享受着,并让观众也分享自己在藏区、在彝区无尽的快乐,也用刀、笔肆意描绘雪域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鲜花草甸,当然还有生活在那里幸福的人们,《老阿妈》《西藏老人》《阿爸》《兰朵和小黑马》《红衣少女》《彝族妇女》《背柴妇女》《斯朗卓嘎》《扎西和他的女儿》……这些艺术家笔下的形象如同就生活在我们的周边,获得新生的老人、壮硕的汉子、勤劳的女人、可爱的孩子。透过一幅幅生动的作品,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浓浓真诚,能感受到作品的温度和生活气息。正是这种执着于对生活真善美的表达,徐老的作品才能够与观者产生共鸣。他曾说,“人们说我艺术常青,其实没有什么奥秘,就是要关注生活,不要脱离生活关在画室凭空想象,久而久之画的东西就只能是概念的,感动不了人,自己看了都烦,手艺也提高不了”。
- 主人 徐匡 阿鸽 合作 黑白木刻 70X70cm 1978年 -
- 洁白的哈达 黑白木刻 65X88cm 1984年 -
- 奶奶 黑白木刻 150X100cm 2004年 -
作为版画家的徐匡,尽管在专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停止创作、创新的步伐。独版画就是他在创作道路上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传统版画制作媒介的“木”被直接展示出来,连同它的原木的形态、质感、木纹肌理、木质本色,乃至木材的厚度、原生态般的树皮、疤纹节理,通通成为原版木刻艺术的构成因素。版画艺术的刻工和刀味在这种木质原版状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徐匡先生的独版画艺术最初是在非自觉状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后期,在《守望》(1988年)创作快完成时,詹建俊、周思聪等同道前来造访,感动于该木刻之美,便建议徐匡先生“见好就收,不再刻也不印,保留原版即好”。2000年以后,先生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一些独版画。其多年来的目标是在他今年80岁之际,力争创作100幅独版木刻。正是得益于徐老在版画艺术上的潜心开拓,版画艺术门类中又增添一个极具魅力的、具有美术史意义的“独版画”(或称“原版木刻”)新品种。
- 老阿妈 54X70cm 1999年 -
- 兰朵和小黑马 80X59cm 2013年 -
- 100X150cm 2000年 红衣少女 -
- 100X150cm 2010年 斯朗卓嘎 -
- 100X150cm 2000年 阿爸和他的藏獒 -
- 100X150cm 2009年 天地吉祥 -
- 背柴的妇女 100X150cm 2008年 -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徐匡先生的部分油画作品,1985年后的约二十年间,徐老还将部分创作精力转移到了油画上,直至2004年才又操刀刻出版画《奶奶》。
- 阿嘎姆 60X74cm 1997年 -
- 牧归 90X130cm 1996年 -
- 大渡河畔 123X155cm 1975年 -
- 两姊妹 78X108cm 2004年 -
从本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窥见徐先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大致脉络,通过一幅幅让人称赞叫绝的作品,感知作者对生活的真诚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林木先生所言:“徐匡艺术给人的启示太多太多。他的低调,他的安静,他的投入,他对生活与艺术的热情,他对自己艺术强大的自信,在这个浮躁、炒作、苍白和无病呻吟充斥的当代画坛,显得那样的另类与格格不入。但是,徐匡艺术的天才表现,版画技艺上卓绝的创造,原版木刻的全新开拓,连同无数观众的感动与震撼,却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代版画树起一根难以超越的标杆,显示出来自生活出自真诚的现实主义艺术无限的生命之力。”
本次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2日。
- 大江之源 74cmx60cm 1979年 -
- 通知书 素描 105cmx70cm 2007年 -
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
展览时间:2018/12/15—2019/1/2
展览地点:四川美术馆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美编:西子
● 博舍九张画廊《鸟语花间 陈承基作品展》: “象牙红”一眼入戏
● 三年磨一剑:《11+锦源青年艺术人才助力计划联展》12月13日开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