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难得:任启华近亿元陈子庄作品捐川博,背后始末曝光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2019年1月25日,吴凡任启华捐赠陈子庄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捐赠是新中国成立后,川博继张大千家属捐赠、李一氓先生捐赠后接受的第三次重大捐赠。这批捐赠的藏品共213件,其中包括陈子庄书画作品、亲笔书信、便条、其学生代笔书信百余件,以及其他著名老一辈巴蜀书画家诸如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晏济元、周抡园等人的作品,还有陈子庄先生拓制或收藏过的拓片,任启华先生手拓的皖北汉墓拓片以及与研究陈子庄艺术相关的任先生的早年作品。这不仅是四川博物院捐赠史上的盛事,也是整个四川乃至全国文化史上的大事。

- 展览现场 -

艺术野疯狂了解到,任启华此次捐赠的213件藏品,经四川省文物局专家库鉴定专家组成员鉴定均为真迹,估值达到了令人咋舌的9710万元。同时,这场大展也是继1988年“陈子庄遗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每日参观人次竟达数万)后,最大规模的陈子庄展览,也是单次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

展览现场 -

- 任启华 -

- 王毅 -

吴凡先生作为老一代艺术前辈, 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说服家人将20多件子庄先生作品无偿捐赠博物院,这是他作为文化人的崇高抉择。任启华是子庄先生多年的挚友,为了守护好子庄先生的艺术,将其托付的100多件作品悉心收藏,长达40多年,即使生活困难,也未被许以重金购买所动,而当四川博物院要收藏、展示、研究这些艺术佳作时,他毅然作出了捐赠的决定,这是守护巴蜀文化、文脉、传承中华文化的义举,是一份始终如一的艺术和爱国情怀,在此,我谨代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向吴凡先生、任启华先生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王毅发言 节选)

盛建武 -

- 魏学峰 -

子庄先生有旷世才情,又邃于老庄、诸子及历代画理。他的作品是学间、修养、性灵、气质的会合。他是四川艺术的一座高峰,特别当云开雾散,我谷更能感受到他的巍峨。

今天呈 现给大家的百余件作品皆创作于风雨凄迷的年代,在生存都面临各种挑战时,他笔下丝毫没有个人郁闷与迷惘,而是将苦难化为一片温情与光明,这就是他艺术的可贵之处。(魏学峰发言 节选)

陈子庄之所以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当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来源于他在特殊时期对中国传统笔墨的坚守和探索,这种探索证明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有其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探索过程中最成功的是对四川山水的描绘,其中就以他的山水小册页最为典型和精彩,而且它们多在1972年前后创作。这类小册页是他自己非常珍爱的,只赠送给了他的几位艺术知音,比如任启华、吴凡、吴作人、王伯敏(著名美术史家、画家、诗人,绘画师承国画大家黄宾虹)、周仓米等几位,目前任启华和吴凡收藏的陈子庄作品已经入藏四川博物院并将在25日首次集中向公众展示,而另外吴作人、王伯敏等艺术家收藏的陈子庄作品仍珍藏在艺术家家属手中。艺术野疯狂最近也通过特殊渠道,拿到吴作人家属藏的一套陈子庄册页共12幅,这也是这批作品首次曝光,非常精彩。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 陈子庄 蜀山册 32.5x25cmx12  1972年作 吴作人藏  - 

陈子庄与吴作人经友人张正恒引荐相识与上世纪70年代初,虽未曾蒙面却有惺惺相惜之情。此套册页作于1972年前后,先生在生活艰难之时仍购上等棉料宣纸作此册页,对吴作人先生提出交换作品之事的重视可见一斑。作品精彩,非常难得。

陈子庄,20世纪巴蜀画坛巨匠,才华绝代,迥不犹人。他涉足巴山蜀水,让他着墨最多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人们眼前最普通、最常见的村舍溪流、草虫花卉、风土人情。他笔下的一石一树、一花一草无不倾注其独特的见解和纯真的感情。他怀情山水,境由心生,将文人画写意传统和对现代诸写意大家的取法完美结合,独成一派,他的作品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历久而弥新。随着近十多年来全国书,画界、收藏界与学术界对陈子庄及其作品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对其创作思想、作品风格、艺术道路等不断深入的研究,子庄先生的艺术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四川博物院现藏陈子庄先生书画作品30件/套,其中包括2014年吴凡先生家属捐赠给我院的24件/套。吴凡先生捐赠的陈子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们的空白,但作为四川省综合类大馆,对本土重量级书画大师的收藏仍显单薄,难以像张大千先生作品一样独立支撑重要展览。因此我们急切盼望能收藏更多的陈子庄先生代表作。

- 1962年 陈子庄在成都望江楼公园正准备掏出速写本写生 -

- 1962年6月,陈子庄在成都人民公园里举办画展期间挥毫作画 -


任启华先生捐赠藏品始末


2013年12月初,一位老人来到四川博物院,提出想把他的藏品捐赠给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欣喜,马上带领院相关研究人员与他进行洽谈。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要求给博物馆捐献藏品的人很多,往往都轮不到院长出面,就被典藏部征集小组善意回绝。因为,其中大部分人的藏品都不符合入藏标准,还有少数人是为了借博物馆平台沽名钓誉。真正藏品价值很高、捐赠者又不存机心的情况非常少。

1/4绘画用纸为宣纸。描绘了在山野里一片芭蕉丛林里坐落了数间农舍,周围小溪环绕,整幅画面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但此画无落款,子庄先生认为还不够称意。左下角钤白文“石壶之印”,此印为后期任启华先生请子庄先生补盖。

2/4设色。绘画用纸为宣纸。子庄先生喜爱梅花,其以前的家宅周围种有很多梅花树,此幅作品中的梅花虽很生动,但他并不满意,改笔数处。钤白文“南源”印为后来补盖。

3/4设色。绘画用纸为夹江纸。画两株巨大的黄果树荫下有房屋数间。子庄先生不够满意,后改笔数处。所钤朱文“石壶”印为后来补盖。

4/4设色。用纸为宣纸。画面中把各种树的特征以及树与树之间穿插有序的关系都描绘得非常精道,给人以幽深致远之感,实属难得。此幅画子庄先生比较满意,当即落款南原,后补朱文“石壶”印。

丛林册

纸本·设色

任启华先生捐赠

作于1961年

关于丛林册:1961年春天,陈子庄与任启华先生在一起讨论树法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应占突出的地位,子庄先生说“现今树法过关的人很少,单株丛林都画不好”,于是提笔绘芭蕉树,并说:“芭蕉树一株两株较好画,蕉丛处理不善就很难入眼”,后又继画不同的丛树等四幅组成一套册页。


老人名叫任启华,是巴蜀地区书画巨匠陈子庄先生生前的好友。随着近十多年来书画界、收藏界与学术界对陈子庄作品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对其创作思想、作品风格、艺术道路等不断深入的研究,从四川到全国,乃至国际书画界都纷纷赞美、颂扬、传播子庄艺术精神。任先生作为1959年浙江美院的优秀毕业生,在其校长潘天寿先生推荐下,到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工作,在组织巴蜀书画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结识了子庄先生。任先生在成都工作了18年,与子庄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回安徽后到子庄先生辞世期间,二人一直书信往来,保持着真挚的友谊。子庄先生的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代氛围下,不被某些画家看好,也不被画界主流欣赏与追捧,却一直受到任启华先生、吴凡先生等少数知音的高度喜爱与重视。子庄先生给这位知己创作了140多幅作品,大都是其创作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公开发表过多次。他一生俭朴,对自己十分“小气”,长年箪食瓢饮、粗衣粝食而不觉其苦,唯自得其乐于弘扬陈子庄艺术精神之事。他从不舍得出售这些画。因为他认为,陈子庄的艺术珍品足以代表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和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但在艺术史上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唯有捐赠给博物馆才能得到集中的展示和研究。子庄先生当初给他画这些作品,不是为钱,现在也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出售。如果出售,这些作品就各散五方,没办法让更多的人集中研究陈子庄了。任先生希望国家机构收藏这批珍贵的作品,让大众都能欣赏陈子庄艺术。于是,这些年,任先生奔走于多个博物馆、美术馆之间,寻求值得托付的对象,四川博物院作为子庄先生故乡四川省的龙头大馆,最有条件与能力收藏这一批艺术珍品,而且也有一批学术骨干力量,无疑是任先生重点考虑的对象。

改土写生图页

款识:无款

钤印:南源(白文印)

年代:20世纪50年代

任启华先生捐赠

此为子庄先生唯有的两幅现场用毛笔写生的画作之一,描绘了山村赶场的场景。

子庄先生历来重视写生,认为艺术必须在现场写生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后方能成为艺术。他曾于1954年底米亚罗写生,1958、1959年秦岭写生,1959年峨眉山写生,1962年广元、剑阁写生,1972年龙泉山写生,创作《龙泉山册页》等作品;1972、1973年彭山写生并创作《彭山册页》,1972年10月,沿武阳江东下,历双流、彭山、仁寿三县境,创作《武阳江写生册》;1973年3月赴凤凰山写生,整理成写生册12幅;1972-1974年同任启华先生赴夹江研究国画造纸,沿途画画写生;1974年往绵竹、汉旺写生,得写生稿200余幅。陈子庄之山水画作品在构图上无一雷同,如此胸襟和本领皆得益于写生和他自身的艺术修养。


西蜀名园第一枝图轴

纸本

任启华先生捐赠

作于1963年

设色,以夹江纸画写意牡丹。绘两株并生牡丹,枝叶繁茂,花朵硕大,体现了四川丹景山牡丹富丽华美的姿态。花朵用西洋红颜料。子庄先生善于使用此色,两朵牡丹用色浓淡不一,表现出牡丹华贵富丽的姿态,同其文革后所绘牡丹产生鲜明对比,可以耐人深沉品味。右侧题识:“西蜀名园第一枝。岁在癸卯正月于成都,南原”,带着一股豪气。钤朱文印“子庄”。


由于怕出现藏品一旦进入国库,就在库房内长期“安眠”的情况,任先生希望国家收藏以后,能充分调动研究力量,包括发动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共享这批人类文化的精华,不断地去挖掘这个宝藏,持之以恒地发掘、清理、打磨,使之焕发出内在蕴藏的璀璨光芒。对此,川博高度重视,专门组织研究人员,于2013年4月成立了“陈子庄艺术研究工作室”,在任先生带领下开展工作。

四川博物院努力推动陈子庄艺术研究室开展工作,院长盛建武亲自担任此工作室主任,工作室成员包括常设工作人员、院内喜欢子庄艺术的专业人员,同时吸收社会上热爱子庄艺术的志愿者参加活动。工作室广泛收集陈子庄研究的各种资料,包括其著述、交游、有哪些门人、研究他的论文及专著有哪些、其作品主要有哪些藏家收藏、举办过哪些展览、被哪些拍卖会拍过、出版过哪些画册等等,撰写了《陈子庄研究综述》等论文;同时对陈子庄的作品进行整理、研究,选取部分精品,出版了《石壶册页精品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努力收集各类相关资料,对陈子庄的故交、门人进行访谈。已经访谈了马大骙、余德普、周正元、陈滞冬、林旭中、唐济民、田明珍、刘秉贤、李维毅、王发强、熊小雄、杨桂林、李本初、杨德瑜、吴融、吴小艾,以及王明月、毛钧光、刘性海等人,现累计有录音80余段。盛院长还安排专人对录音进行了整理,为出版访谈录作好了基础工作。另外,任先生也撰写了几部关于陈子庄艺术研究的专著,盛院长已安排了专业人员对这些书精心核校,准备集结出版。

1/9纸本,设色。右上角题“甲寅夏石壶”,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2/9纸本。左侧题“石壶”,钤朱文印“子庄”。

3/9纸本,设色。此幅描写陈子庄初来夹江,由当地肖科长陪同到几个造纸作坊去参观,所见马村一带风光。 “玲珑巧峭”是指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上题“蜀山玲珑巧峭为难状之境,不明此意,无从下手也。甲寅之夏于成都,石壶”,钤白文印“石壶”。

4/9纸本,设色。此画表现了当地盛产造纸所用原料竹子的环境面貌。右上角题“石壶”,钤朱文印“石壶”。

5/9纸本,设色。上题“山之全局以气脉联络为主,失此便无生意也。甲寅夏日写蜀山之趣。启华同志雅正,石壶并记”。钤朱文印“子庄”。此题款不仅点出了自然山川应以气脉联络为主,更说出了绘画笔墨也必须表现气脉联络为主的意思。

6/9纸本,设色。画面表现夹江造纸的农家小景,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右侧题“石壶”,钤朱文印“阿九”。

7/9纸本,设色。画面表现了夹江造纸自然环境中山势如龙脉起伏蜿蜒不断的地理景象。其中描绘一人携带小女孩进山的情景,其原型为任启华先生和其女儿。左上角题“石壶”,钤朱文“子庄”。

8/9纸本,设色。启华先生和子庄先生从成都出发向南,第一站到彭山县,在彭山文化馆,曾经在彭山蹲点指导绘画,因此彭山文化馆接待了子庄先生一行,参观文物,沿途写生,为彭山文化馆同志画了数幅作品留作纪念。上题“来自武阳江北岸。石壶大病后补题”,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9/9吴凡先生行书题字“沧海遗珠”,款署:“启华同志瞩为其所藏子庄先生精品题册,吴凡”。钤白文印“吴凡”。

蜀山册

纸本

任启华先生捐赠

作于1974年

此套册页为陈子庄先生1974年在夹江造纸使用当时新造的一批纸样所作。此套作品作于甲寅初夏五月时节,当时均未完成就将画放到启华先生蚊帐顶上,后因外出时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回成都,数月后于成都楠木林启华先生宿舍补画完成。


为了进一步表达诚意,2017年7月10日,盛建武亲自带领工作小组抵达安徽宿州,到任先生家中去劝说他将藏品捐赠国家。任先生深有所触,毅然下了决心,把藏品全部捐赠国家。这批捐赠共213件。由于任先生藏品分别寄放在不同地方,他不惜奔波数次,往来几个省之间,分四次将自己全部收藏都交给了国家。捐赠品集中后,2017年8月8日,四川博物院组织四川省文物局专家库鉴定专家组成员对其进行了鉴定,认定该这批藏品均为真迹,符合博物馆收藏标准。四川省文化厅在接到四川博物院请求奖励重要捐赠者的上报材料后,高度重视,将材料上报省政府,省政府经过仔细审核、严格把关,最终由财政厅下达文件,批示给予奖励。省领导很关心此事,指示要将此事办好。

从2013年至今,几经周折,这批珍贵的艺术品终于成了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于捐赠机构,任先生经过数年的考量,认为四川博物院最值得托付,而川博之所以值得依赖,关键是有一位肯干实事的盛院长在。任先生自己曾几次感慨:“若不是你们院长这么有诚意,我可能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其一  绘彭山、夹江一带自然风光。此画笔法较抽象,色调以赭石为主,辅以花青。左下款署“石壶”,钤朱文印“阿九”。

其二  绘汉旺暮霭之中的山色。画面饱满,仅于边角留白。山石树木笔触概括,其远山用淡花青、阔笔涂抹,乃子庄先生典型的个人画法特征。右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小字阿九”。

其三  此画似仿黄宾虹山水笔法,但其实并未层层积墨,而是一次完成,再重点作一遍点染补缀,完全采用子庄先生自己的笔墨语言。左下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

其四  此画从笔法、构图亦有吸取黄宾虹长处。以短而密的笔触,一次画成,再作整理,罩以赭黄。左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其五 以极简、极润的笔法表现水岸景色。左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小字阿九”。

其六  左下款署“石壶”,钤白文印“陈”。

其七  左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其八  仿黄宾虹山水趣味,构图饱满而注重留白透气的细节。右下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其九  绘山居图,强调整体山石,笔触精简。左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

其十 画乡村小景。此幅构图为作者多次运用,点景动物有时换为黄牛,子庄先生常以无羁无绊、无拘无束的动物形象寄托心灵的自由。左上款署“石壶”,钤朱文印“阿九”。

其十一  此画为仿黄宾虹笔墨之法。山石结构以淡墨点染为主,将勾点浑融一体,而非按传统之法先勾后皴。此系由宾翁之法升华而来。右上款署“石壶”,钤白文印“石壶之印”。


其十二  画家以宛如大篆、草书的笔触强调山石结构的厚重,树木用笔简而概括,以淡墨为之,与山石形成鲜明对比,共同陪衬出房舍这一主体。左上题款“汉旺。石壶”,钤朱文印“石壶”。陈子庄喜题“汉旺”,盖以其双关之义对中国农村的未来寄寓了希望。

丙辰寄赠册

纸本

任启华先生捐赠

作于1976年

设色。此套册页是陈子庄生命中最后一年(1976)住院期间的半年中精神略佳时所作,去世前一个半月,命学生罗巨白寄到宿州任启华先生住所的。十二幅作品风格多样,中有四幅仿黄宾虹,在那个时期留下了评论黄的手稿,给周沧米和王伯敏的信中亦讨论到宾翁艺术,可见这段时间重病中亦在不断上进思索。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子庄先生与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有好几次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四川国画界影响极大。当时积极参与其事的美工室工作人员任启华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顾坤伯先生等,他深知陈子庄绘画的艺术价值,非常推重陈子庄,给了陈子庄极大的支持。相交数年,陈子庄经常与任启华讨论绘画艺术,在高涨的创作激情下,为任启华先生留下了百余幅画作精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陈子庄的画价格日益高涨,但任启华先生却把自己珍藏的陈子庄画作、书信等两百余件都捐赠给了四川博物院,他致力于陈子庄先生绘画作品的整理及研究,在他看来“他送给我的画,都是谈艺术谈得兴起时画的。这些画能体现他的绘画理念,是成系统的,绝不能散失。”展览开幕后,任启华先生将于2019年1月27日(周日)下午在四川博物院学术报告厅做川博讲堂的专题讲座---《我和陈子庄》,向公众讲述这一段值得铭记的过往。

“美矣流水意,当为知音赏”,陈子庄先生的诸多艺术创作精品多年来一直为吴凡和任启华二位珍藏。现两位先生将其毕生珍藏的两百余件作品无私捐献给国家,使四川博物院成为海内陈子庄作品收藏最多的机构。值此新春之际,四川博物院将其全部展出,这不仅承继了子庄先生的艺术情怀和巴蜀情愫,更重要的是礼赞吴凡及其家属、任启华及其家人对中华文脉的珍爱之情、崇高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此,我们谨向为保护这一文化珍宝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捐赠人简介


吴凡(1923-2015),生于重庆。1948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在校期间得到李可染、潘天寿等大师亲授,1950年在重庆市文联编辑部工作,1956年调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工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顾问、成都画院艺术顾问等职,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津贴。

作品有版画《谷雨时节》《炊事员》《沙漠树田》《早春》《腊月》《葡萄》和国画《春之序曲》《柳塘》《暮色》等。版画《布谷鸟叫了》于1957年在全国青年作者展中获二等奖。水印套色木刻《蒲公英》于1959年获波兰“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二等奖,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版画比赛金奖,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吴凡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天津美术馆、福建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法国国立图书馆、日本神奈川博物馆、欧洲木版基金会等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先后出版有《吴凡作品选集》《吴凡版画选》《吴凡艺术》《中国巨匠美术选刊·陈子庄》《美术杂谈》等。

任启华,1935年7月出生于安徽宿州,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画系,师从顾坤伯先生。1957年夏参加永乐宫壁画临摹工作团。1959年7月本科毕业,在其院长、中国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推荐下到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工作。1961年至1963年先后参与筹备《五人画展》《广元、剑阁写生画展》《扇面画展》和《花鸟画展》等多个四川省重要展览。1964年随着我国文化工作转向,赴彭山县农村辅导美术创作一年余,1965至1966年先后参加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团试点和乐山市凌云公社工作团。1969至1972年于四川省五七干校学习,1973-1974年同陈子庄先生赴夹江改进书画用纸。1977年调离四川省文化局美工室至安徽宿州地区外贸局、人事局工作,1985年调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直至1995年退休。

任启华先生创作的《夜行秦岭》《落户》《沸腾的盐都》《深山铁花》《春闲人行早》等作品相继参加了1960年以后由美术工作室主办的四川省历次画展。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2018年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文:谢礼恒   部分图片来自四川博物院   美编:西子

● 这个守护天价艺术品的80后,想讲一部最接地气的美术史

● 与幸福有关迎新公益摄影展:为每条河每座山都取个温暖的名字

● 九张画廊曾年宽幅摄影展开幕:寂静的深度(珍贵影像首曝光)

● 魏葵中国画作品展移师成都画院美展馆:故园乡情 人间过年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