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们在武侯祠沉睡了30多年,今天终于苏醒,竟然聘婷如初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图片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设计丨西子

小小扇面,看似薄纸半张,除了书画的收藏意义外,还在文学、戏剧、建筑等方面具有共享审美空间的元素。为了写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己亥新春期间开幕的“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馆藏扇面精品展”,我翻了不少书,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小青2010年所著《扇面100件欣赏》(上海书画出版社),提到一句话很有意思:建筑方面,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主场馆屋顶上的两道拱梁,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这些世界聚焦的设计理念呈现出的都很像开放的立体多维扇形。年前去故宫博物院采访,单霁翔院长推荐我看那本故宫经典系列《明清扇面图典》,说这些扇面涵盖了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和画家的重要作品,既表现出每位画家的个人风格,又体现了明清时代的画坛特点,可以说,“扇面以精致的形式,小中见大的特点,描绘了当时的绘画史、风俗史和艺术审美意识的衍变。”

扇子,自古多风雅。清风满袖,明月入怀,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首次以“团圆”为主题精心策划的“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馆藏扇面精品展”,于2019年1月25日在武侯祠和畅园绿雨轩开幕。博物馆给出的标题也好:美哉扇哉,赴一场新春“扇”意之约。

展览精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扇面50余幅,通过“草虫趣”、“鸟兽戏”、“山水逸”、“世间乐”四个单元,引领观众神游画境,徜徉咫尺之间,小中见美、近中见远、物中见情,感受雅致国风。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


扇在中国古代别称“摇风”、“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典雅与精致。歌扇呈艺,妙舞蹁跹,执麈清淡,诗酒欢宴,它优雅的身影中蕴含着内敛含蓄的审美意趣与文化品格。

中国扇文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古有“舜作五明扇”的传说,据晋人崔豹《古今注》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扇子实物,是出土于湖北沙洋马山砖厂一号墓的战国时期竹扇。战国以降,扇子开始流行,并渐成风尚。秦汉以后,扇子主要用于宫中,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羽扇与纨扇盛行于世,少量纸扇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宋以后,折扇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

徐悲鸿先生的家人杨净女士给艺术野疯狂提供的从未曝光过的两件徐先生扇面作品,首次在这篇推文中亮相。-

本次展览,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扇文化历史的演变,还可通过品读展品,探索清代至近现代画坛多元风格的生成与画风的发展,以及书画表现形式的转变。


兰叶参差桃半红,飞芳舞縠戏春风。扇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清新的一笔,面画虽小,但玲珑别致,独具一格。

三国杨修点墨成蝇,东晋王羲之竹扇题诗,传为佳话。直至清代,扇面画的创作蔚为胜景,为士民共赏,流风所及芳华竞放。文人雅士于咫尺之境一逞毫末,抒怀千里,览万里之遥。在方寸之间的山高水远中,引绿水之素波,播翠叶以成林,一花、一石、一草、一木传递着幽微恰切的情感,俯仰天地自然。

本次展览的扇面展品,题材丰富,妙趣生动。行楷草隶,勾提点捺、飞白顿挫之间,呈现书法形意之美;渔樵船夫、仕女佛像,惟妙惟肖,花木草石、鸟兽虫鱼,生机勃然,纤毫工笔绘摹自然造物之妙;春江烟波、幽谷鸣泉,尺幅墨色之间道尽世人田园之羡、山水之梦。

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草木无声,似真似幻,识其形,辨其色,方知造物之妙,浩渺无涯。草虫题材扇面画多以精细工致的笔法描绘,取法自然,纤毫必现,在尺幅墨色之间曲尽生命之美。

- 清 刘庆松 荷花图团扇 -

- 清 钱云野 人参图团扇 -

- 清 朱芾 竹笋图扇面 -

- 清 张信侯 花蝶图扇面 -

- 清 孙清士 芭蕉图团扇 -


大千世界,万类竞生。举凡鸟兽之属,形色万状,深体自然之情,妙得天地之性,生机勃然。鸟兽题材扇面讲求虚实对比、顾盼呼应,多以细致工笔兼以写意相结合的笔法表现动物细部,刻划生动自然,画面色彩多清雅活泼。

- 清 文綦(效章)孔雀图扇面 -

- 清 马锡爵 群凫图扇面 -

- 清 孙清士 水牛图扇面 -

- 清 张锐 喜鹊图团扇 -

- 清 朱芾 麋鹿图团扇 -


山水之梦绚烂不绝,自由之想生生永在。明清以后中国画派纷繁,立意、用笔各有不同,山水扇面之中,烟江草树,幽谷鸣泉,峰岩耸峙,万木峥嵘。或空寂旷远,或蓊郁深邃,翠管点滴描绘都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 清 余焕文 烟波钓徒图扇面 -

- 清 邹元德 山水图扇面 -

- 现代 刘海粟 -

- 清 徐杰 山水团扇 -

- 清 徐煦村 山水图团扇 -


浮生适意即为乐,人间有味是清欢。颐养动静,笔墨纸间,闲情寄趣,自在一方。文人雅士在咫尺方寸间,容情随性,诗意栖居,东方美学所追求的婉转含蓄,灵动通透,尽然徜徉于咫尺之境的一书一画之中。

- 清 赵熙 行楷书团扇 -

- 清 周善培 篆书扇面 -

- 清 彭暘 佛像图扇面 -

- 清 端秀 聊斋景趣图团扇 -

- 清 胡筠 樵夫图团扇 -


逛庙会,看展览,已经成为近几年打开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流行方式。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梅铮铮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今次“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馆藏扇面精品展”是对三国文化的另外一种解读。

扇子的功能从最早的实用性到汉魏之后,转化成为文化符号,常作为带有名仕风范的指代物。苏东坡“羽扇纶巾”一说,本说的是周瑜,但后来人则用巧妙方式将之移说到了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在渭水跟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去看诸葛亮练兵,当时他正手持白羽扇。“这白羽扇,诸葛亮不是拿来扇风的,而是作为当时名士的特殊文化符号。司马懿观之后说,‘真名士也。’”手持白羽扇运筹帷幄,成为诸葛亮角色的标志,到后来一说起武侯祠的诸葛亮,就会想到扇子,就像说起关羽必须要拿把大刀一样。“这两样不可替代,深入人心。”一时间,扇,也成为当时名士共享的文化标签。

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叫“麈尾”。清谈通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是主讲人,“客”是问难者。麈尾是主讲人身份的标志,特别是“竖义”的辩主,通常手持麈尾以助风谈,“客”一般是不拿麈尾的。这麈尾于是也承担了文化功能而非实用功能。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以后逐渐失传。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这种道具有些像现代羽扇,但又和扇有区别。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至于大家熟悉的竹林七贤中著名的阮籍,则时常手持一柄羽扇,成为魏晋风度内在深刻一面的外在表征。

- 阮籍 -

说到武侯祠博物馆收藏的扇面作品,记者专门从梅铮铮参与修撰的《武侯祠志》里找到一些记录。

1981年武侯祠借诸葛亮诞辰1800年之际向全国各地全国名家名人发出大量信函,征集与三国及诸葛亮相关的书画作品。同时也利用在成都召开的各种全国性会议的机会和一些知名人士来武侯祠参观之时,请他们留下墨宝。截止年底共收到名人名家书画30件。其中收到方毅、张爱萍、周而复、沙孟海、关山月等人的书法作品;蒋兆和、朱纪瞻、钱松碞、程十发、宋吟可等人的国画。另外,武侯祠通过民间途径,从成都一位知名民间收藏家那里征集到明清以来蜀中文人及名家的字画、扇面130多件。其中不乏明代大家吴宽的书法、清人王铎、顾复初、翁同龢、林则徐、赵熙、赵藩等人的墨迹。这批书画具有颇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可惜因当时资金缺乏,这仅仅是他藏品中一小部分。据说之后,武侯祠还曾将其中一些出售给游客,以弥补资金紧张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次展出的扇面虽然不算最多,却很精彩。从100来件扇面作品里遴选出的50余件作品是1980年代被武侯祠收藏后首次公开展示。未展出的扇面里有一件值得一提,幸亏博物馆陈研部的童思思帮我找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赵藩行书团扇一件,真好:

- 绢本 26x26cm -

款识里写:晚凉来访绿阴轩,一碗新茶野衲烦。欲起涪翁问遗事,摩围山月悄无言。几重入峡复出峡,半日逆风还顺风。转舵掀篷成一笑,满山楼阁夕阳中。龚滩赴涪途次杂诗,二川尊兄先生正,弟赵藩。

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省剑川县向湖村(又名水寨)北寨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一生著述颇多,尤以诗词为最。现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即为其手书。

这些扇面在武侯祠已沉睡了30多年,现在要让它们‘活’起来,首次被呈现在成都及中外游客面前。虽然扇面的内容许多都与三国文化无关,但它们却跟中国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次的扇面展通过两位女同事的精心安排策划,让这些几十年从未示人的扇面以一种全新状态展现,是我们在全国文博单位中一次展陈上的突破。”梅铮铮说。


和畅园小园不大,甚至可以说小得精致,池塘诗意很浓,闹中取静这么一个园子,小叶枯黄,浮萍斑斑。池边有些修剪过的草,丛丛生生,一棵大香樟郁郁葱葱,老树有情,树干上挂着的名木牌有些年头了。这些扇面的作者,仿佛一走出绿雨轩,就借在这园子里消闲、茶聚,“绿雨轩”的名字由来我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大藏书家平湖陆子章有两句漂亮诗文萧萧穆穆,清丽得很:不知春水生,但觉鯈鱼上。(《春草池》)歌枕梦回时,一片梧桐雨。(《听雨轩》)

后来终于在《四川文物》2001年第5期“成都武侯祠近十年建设发展概述”里查到,这和畅园所在地,系清代香客的休息场所。1997年原办公区搬迁,为修建蜀汉书画、盆景中心提供场地。和畅园位于武侯祠大门西侧,“香叶轩”正南,总体布局上采用不对称的空间组合,由厅、轩、榭、廊等建筑组成,这些仿古建筑与庭园相结合,极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和畅园内建有“鸣翠楼”、“绿雨轩”、“宝镜斋”、“竞秀”、回廊、假山、水池等景点,馆内入口处右侧就为绿雨轩,单檐歇山顶式仿古建筑,旁边是鸣翠楼,一楼一底的硬山式仿古建筑,绿雨轩鸣翠楼两厅高低错落,构成园中的主体建筑。两厅交汇处,一堆错落的的人工山石由一楼通向二楼,绿色藤蔓植物将楼梯掩映其中,清幽而雅趣。

- 和畅园  图片:吕凯 -

如此说来,这和畅园在“咫尺之境”的扇面展期间仿若“微风园”,立春之后雨香云澹,烟草微茫,何况微风也指渐渐衰微的风俗,杜工部《杜鹃行》里说的“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绿雨轩常常举办颇有影响力的精致书画展文物展,如“万古云霄一羽毛——书画中的诸葛亮”特展,“蜀道寻古 石门汉韵——汉中石门十三品拓片精品展”,“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低徊入衣裾——狗与汉晋生活特展”等等,中外旧派人新派人都应该懂得玩味这份襟怀。

我听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梅铮铮说,今次扇面展怕是绿雨轩近来最精美的一场特展,扇面虽小,但纸上这艺境硬是不甘孤寂,难怪来来往往逛庙会的观众都会在“逛吃”疲惫之时钻进绿雨轩听这场红花绿雨。——和畅春意,在微风里。

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馆藏扇面精品展

主办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展览时间:1月25日-5月8日

展览地点:武侯祠和畅园绿雨轩

海棠展颜,新春意浓,这几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了“一日守艺人,画出你的新春扇意社教活动”,在荐馨殿西厢房备好了桌椅、笔墨和绢面团扇。画室咫尺之外,是热闹的主舞台,画室内,是慢悠悠的绘画风景,这一动一静,正如雅俗共赏的庙会,丰富多彩又深入人心。对活动感兴趣的观众,请点击“成都武侯祠”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方“展览及活动”菜单,选择“活动预约”,选择要参加的画扇课场次进行操作报名。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2018年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录音整理:张涵

● 大赏三十年 武侯祠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做男人不能“糖水”:他竟为这家博物馆无偿拍下十万张照片

● 谁喊了青春谁来应:美在河山-中国美术馆藏风景作品展爆棚

● 盘他!成都人气最高新年志禧出炉:全城寻找这些美图的作者

● 新年立春,一起读常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创作你的新春扇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