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何多苓诗歌展
2019.09.17-10.16
主办:成都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画廊协会
策展:王奇 唐红萍 王行
承办:岁月艺术 英盟当代艺术 宋呈文化
媒体支持:艺术野疯狂
展览地点:成都岁月艺术馆
成都市锦江区三色路38号
博瑞创意成都大厦B座2楼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编辑丨胡丹
如果把吹奏乐拟人化,
那觱篥必定是征战远方的将士,苍劲,奔放;
笛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沐春风;
篪是高人,是老者,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吹不尽的曲调;
笙是大家,技术精湛,演奏讲究;
箫是侠士,不拘一格,风流洒脱,可孤身不败亦能群雄称霸;
贝是带着神秘的色彩外来人,捉摸不定,但又不可或缺;
叶是贵族,鲜有人知,却别有韵味。
在古代,要是想要听到它们的合奏,只能是在皇宫贵族特定的场合才能够满足了,即便到了现在,能够一次听全的机会也不多。国乐观念剧《伎乐·24》正在改版,将于2020年1月正式与各位观众见面,感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关注。
本期开始,将为大家介绍“二十四伎乐”中的各种乐器。
在“二十四伎乐”中,用来吹奏的乐器共有7件,其中管乐有觱篥、笛、篪、笙、箫、贝共6种,另有吹叶1种。
觱篥
九孔漏声五音足
觱篥是从西北地区传入中原的乐器,以竹管制成,管的顶端有用芦皮制成的舌簧,吹奏时气流通过舌簧产生振动而发声,很像后来的唢呐,只是没有末端的喇叭口。
觱篥管身有孔,九孔者成为大觱篥,六孔者称小觱篥,以手指的按放为节奏,实际上是带簧片的竖笛。
辽墓中壁画 乐舞吹筚篥(中)的姿态。
唐代诗人李颀有诗说:“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根据记载,乐器原来又叫悲篥、笳管,本是游牧民族的一种简单乐器,传入中原以后,经汉地音乐的改造,便可以演奏复杂的曲调,并与其它音乐配合使用,因其声音嘹亮而且音域宽广,遂成为唐代各种器乐合奏中的首席管乐。同时,它也常常为古代军队所使用,是军乐的一种乐器。蔡文姬有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即与这种乐器相类似。
诗人白居易说:“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进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可见这时以吹觱篥著名的人,已经不是李颀所见的“凉州胡人”,而是汉族音乐家了。永陵棺床石刻伎乐中有吹觱篥得伎乐二人,所持觱篥一长一短,虽不能见到孔的数目,但估计应该是一支大觱篥,一支小觱篥。
《韩熙载夜宴图》 三人吹筚篥(竖吹)
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笛是传统汉族乐器中重要的管乐。永陵石刻吹笛乐伎所用的笛与现代竹笛的形制完全相同。笛通常用竹制成,笛身有7孔,其中1孔是吹气孔,其余6孔因手指的按放而成节律,由于这种乐器横置在口部吹奏,因此又称“横笛”。笛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过两支西汉初年的竹笛,其形制与现代仍很流行的竹笛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东汉时期的大儒马融喜好音乐,善吹笛,曾作有一首《长笛赋》来赞美这种乐器。到了唐代,以吹得一首好笛而著名的音乐家很多,而且民间还认为得道的仙人最擅长这种乐器,史籍中有不少这样的记载。唐代的李舟既是音韵学家也是制笛名家,一次,他从农家老屋中得到一节被长年炊烟熏黑的小竹,坚如铁石,于是他着意加工,将小竹制成一支笛子,送给当时的吹笛名家李牟。李牟得此宝笛,遂号称天下吹笛第一。有一次。二人结伴,月夜泛舟江中,吹笛为乐,笛声嘹亮清越,妙不可言。二人正在洋洋得意时,忽听岸边有人呼叫,来人上船后,借李牟的宝笛而吹,笛声纯净,犀利而雄壮,山上的岩石都应声而裂。这样神奇的笛声就连见多识广的李牟也从来没有听到过。
东汉时马融作《长笛赋》说:
“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除了竹子,也有用其他材料做笛子的,如李白有诗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里的玉笛或许是对笛的美称,或许就是玉做的笛。用鸟禽的肢骨做成的骨笛,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笛子实物,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到宋、元时代,信奉道教的文人中有以吹铁质的笛而名传天下,如元代著名大画家黄公望,而书法家杨维桢不但善吹铁笛,还取了别号叫“铁笛道人”,以此自矜。
贾湖遗址共出土了25支骨笛,完整的骨笛都是墓葬内的随葬品
篪
何妨笳鼓间箫篪
篪是一种竹管乐器,现在已失传。根据资料来看,篪与笛长短差不多,但要粗壮一些,管身前后均有孔,有8孔、7孔、6孔等几种,吹孔上横出一小节,名叫翘,以口含翘而吹,顾又名“义觜笛”。
曾侯乙墓篪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篪
证实了古文献中篪这种乐器的确存在
永陵棺床石刻伎乐中的吹篪伎就是用这种方式吹奏的。篪是传统的汉族古乐器,起源很早,有些古书上将篪和埙并称。埙是一种陶土烧成的乐器,类似现在的鸽哨而形体较大,考古发现中见到的埙,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篪就算比埙晚,也是非常古老的乐器了。据说周平王时代就已经把篪作为一种重要的乐器,我国最古老的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它,可见这种现已不流传的乐器当年确是很常见的。
笙
金板轻敲合凤笙
笙是一种复杂的竹管乐器,也是起源很早的汉民族传统乐器。传说中,笙是由神话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发明的。周代宫廷中设有笙师,负责教吹笙和吹竽。《诗经》中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的句子。笙的制法是把细竹管插在底座上,底座上有吹孔,用手指的按放来控制气流进入竹管插在底座上,座上有吹孔,用手指的按放来控制气进入的竹管的强弱以形成韵律。笙有大、小的区别,大的36管,小的13管,现在日本还保存有我国唐代的17管笙。人们习惯上把大的叫竽,小的叫笙,著名成语“滥竽充数”中的“竽”就是大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吹这种笙需要比较复杂的技巧。
中唐-莫高窟112窟南壁-金刚经变下部乐舞中吹笙壁画
根据对日本现存唐代笙的研究,古代笙与现代笙不同的是,它的每根竹管下端都有簧,因竹管的长短不同而发出不同音高的乐音,所以制造这种乐器需要很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和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吹笙的时候,需要在火上炙烤,谓之“暖笙”、“炙簧”,唐人秦韬玉有诗说“纤纤软玉捧暖笙”,前蜀花蕊夫人诗中有“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凉州》”,都是描写的这种情形。在日本,吹唐式笙时,旁边也要放置火盆。这是因为笙簧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灵活自如。现代笙的大部分管子都成了装饰品,并不安簧,用火炙烤的麻烦也就省去了。永陵棺床石刻中吹笙伎首部及所持乐器已残失,但就现存部分的形状及乐伎的姿势来看,可以肯定为吹笙。唐代各种风格的音乐演奏中都使用笙,可能是这种复杂的管乐器有很强的表现力,能表现丰富的内容。
箫
九以竹相比而吹之
古代所说的箫是指排箫,现在民间有单管竖吹的称洞箫,吹奏法类似于横笛,与排箫大不相同。箫是传统的汉族乐器,据说在上古的伏羲尧舜时代就发明了这种乐声优美的复杂乐器,古代典籍中称为“籥”。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用禽骨制成的排箫,克制这种乐器的起源确实非常早。箫一般用竹管制成,先把细竹管截为长短不等的发音管,或长短虽相同但其中浇灌的蜜蜡深浅不同,使每支竹管的管内空间有差别,以便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然后把管子依次排成一排,安放在预先做好的木架上,架上又留有手握的双柄。吹奏时,手持双柄左右移动排箫,而吹者不移动嘴唇的位置,这是演奏排箫的最大特征。
箫的管数不定,有23、21、18、17、10管等诸种,可以因不同需要而增减。日本收藏的我国唐代的箫有9、12、18管等几种,永陵石刻乐伎所演奏的箫也是10管。
骨排箫,中国最早的排箫实物,商末周初,1997年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现存于河南博物馆。
自古以来箫就是我国的主要乐器,商末周初的贵族大墓中出土有禽骨做成的排箫,战国楚墓中出土有竹排箫,汉代画像石中有吹箫的图像,南北朝、隋、唐时期,箫在各种风格的吹箫的乐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明清以后,箫的使用渐渐减少,但十分有趣的现象是,箫在东欧诸国如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的民间乐队中仍然很流行。据说古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就使用这种乐器放牧,故又称“潘神箫”或“潘排箫”。它究竟是从东方传至西方,还是西方传至东方的呢?或者是各自独立起源的吧。
牧神潘恩
箫能吹奏出悠扬婉转的乐曲,令闻着心旷神怡,古人认为箫声是一种“仙乐”。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与夫婿箫史善吹箫,“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秦穆公为此专筑高台“凤凰台”以引凤凰。最后,弄玉骑凤,箫史乘龙,双双升仙而去。
吹贝
撞钟吹螺闹宫廷
贝也称蠡,就是大海螺,吹贝就是吹海螺。贝是古代印度的乐器,唐时经西域诸国传入中国,当时的外来音乐(胡乐)中常常用它。海螺吹奏时能发出宽广响亮的声音,但比较单调,估计在当时的乐舞中,它也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或点缀音乐来使用。永陵石刻吹贝伎以左手持贝而吹不同,是较少见的吹法。
吹叶
妙吹杨柳动悲笳
吹叶原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乐器,唐代才开始应用到宫廷音乐当中,唐人朗士元有“妙吹杨叶动悲笳”,白居易有“卷叶吹为玉笛声”的诗句。吹奏用的树叶通常是桔柚叶,也有芦叶卷曲而吹的。吹叶的声音清亮而悠长,所以古人又称吹叶为啸叶。唐代以后,这种特殊乐器在乐曲演奏中很少出现,只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它。永陵棺床石刻吹叶伎口衔叶片,右手的使之与中指按在唇上吹奏,因为树叶容易损坏,所以他的左手还拿着几片备用的树叶。吹叶被用于宫廷乐队,目前仅见于王建永陵石刻。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二十四伎乐”的乐队编制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典例,音乐艺术就在新的组合传承和创新,不断发展,从而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以上内容选自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一书,感谢张亚平老师的精彩文章。下期栏目更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
2019何多苓诗歌展
2019.09.17-10.16
主办:成都澜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画廊协会
策展:王奇 唐红萍 王行
承办:岁月艺术 英盟当代艺术 宋呈文化
媒体支持:艺术野疯狂
展览地点:成都岁月艺术馆
成都市锦江区三色路38号
博瑞创意成都大厦B座2楼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