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伎乐
The Twenty-Four Gigakus
▲点击上方 听未央姐姐讲故事
编辑、设计丨胡丹
距离《琅琊榜》首次播出,已过5年。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让人大呼过瘾的演技,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剧中考究的服化道和礼仪。
由正午阳光影业、中汇影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清平乐(yuè)》4月7日开播。时隔5年,这次的故事发生在宋代,然而正午阳光没有让人失望,“仁宗盛治”的大宋风华,也借着幞头、亸肩冠、花冠等还原妆造雅致的呈现出来。
▲点击上方 观看《清平乐》先导片
幞(fú)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大约起源于后周,盛行于唐代,当时的男女都有佩戴。
宋代幞头花样繁多,起于幅巾。在材质上,多内衬木骨,表面为纱质,外面涂漆,幞头的两脚平直向两侧伸展,并用铁丝衬在幞头脚内将之撑开并加长,被称之为展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宋代幞头色彩不再局限于黑色,在宴会等喜庆场合产生了色彩鲜艳的幞头。
《清平乐》中,王凯所饰演的宋仁宗佩戴的即是展脚幞头。
传说展脚幞头是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还有着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当他一统天下做了皇帝,兄弟们也都加官进爵。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战友兄弟们,一直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于是,他设计出这种新型官帽,在乌纱帽的后面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
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亸肩高髻垂云碧”是《梦溪笔谈》中描述当时宋徽宗眷恋的艺妓李师师的时髦打扮。在《宣和遗事》中也有:“佳人都是戴亸肩冠儿,插禁苑瑶花。”从以上记载我们可得知,亸肩冠是北宋中后期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年轻妇女盛行的一种冠饰。
在台北故宫南熏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有两幅表现北宋中期皇后的画像,她们头上华丽的“龙凤花钗冠”十分引人注目,冠饰多用金银镶嵌珠宝。在《宋神宗皇后像》中,她的龙凤花钗冠的两边还各出有三枝帽翅,是一种相当华丽的织“亸肩”样式。
在《清平乐》中,江疏影饰演曹丹姝一角,可以说从妆容,服饰,神态都完全还原了历史画像。就连脸上的“珍珠饰品”在历史上也有记录:这被做珍珠花钿妆,即是在两颊贴上珍珠,额头、发冠上面也有珍珠装饰。
戴花冠的风俗起于唐代末年盛行于两宋。唐代妇女用罗帛等材料做成一顶像帽子式的花冠套在头上,这在唐末的绘画中表现的较多。宋代花冠的形式多样,或在冠上簪鲜花或用罗帛丝质加蜡仿照真花作成花冠。
宋人十分崇尚牡丹、芍药,又栽培得法,花朵重台有高至二尺的称为“重楼子”。而一些高大的妇女冠饰也称为“重楼子”。不少花冠还仿效著名的牡丹、芍药而命名。从《洛阳花木记》、《牡丹谱》及《芍药谱》列举的种种名目中,可知那些以各种“冠子”为名的花,无不和当时真正的花冠有联系。正如王观《芍药谱》序言所说的,朱家花园种花“达五六万株……扬之与西洛无异,无贵贱皆喜戴花”。这个花谱用“冠子”、“楼子”命名的达十多种,显然都易于插戴在妇女头上。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种当时称为“一年景”的花冠,它是将四季杂花合在一起,编成一顶花冠。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称:“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类,花则桃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皆拼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在南熏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的两个宫女就戴着这种花冠。花冠中的花是由罗绢、通草或彩纸做成的,又叫“象生花”、“四季花”。当时假花的制作已经相当精致,在民间还有专门买卖的店铺。
从剧中的服化道,我们看到剧目制作的用心。除此之外,《清平乐》也让观众感受到的故事情节的环环相叠和严谨清晰的整体架构。在已经播出的两集中,剧集以宋仁宗赵祯的身世为引,从他尽孝道而不得,为其日后与刘娥的“母子离心”埋下伏笔,展现出赵祯在君王责任和人子孝悌之间的痛苦挣扎。韩琦、晏殊等名臣高士随之陆续登场,情节脉络和人物关系娓娓道来。而在朝堂之上,赵祯借“范仲淹辞官丁母忧”抛出孝道论题,群臣由此展开激辩,说理透彻言辞精妙,酣畅淋漓的剧情令观众直呼过瘾。
从朝堂宫廷的陈设布景到平民百姓的简朴屋舍,从服饰礼仪到风俗人情,用一帧一画展现着大宋气韵和古典之美。《清平乐》以别样的视角,在朝堂风云与儿女情长之中还原复杂而真实的宋仁宗赵祯,展现古代背景下人物群像的命运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