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益州七友瀞园书画展 | 笔墨胜景 谁人依旧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扫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艺术好物




刘墨

生于1966年,祖籍河北三河。

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


刘墨丨《益州七友瀞园展-“益州”与“逸品”》

(节选)


益州七友成员由彭先诚、刘朴、吴绪经、秦天柱、叶瑞琨、魏学峰、蔡寅坤七位当代书画名家组成,七人艺术风格不同,但又洋溢着明显的巴蜀特色。


彭先诚先生的作品1996年曾入选于《中国逸品十家》,从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受到启发,又参用花鸟画的中的没骨画法,移没骨点染破墨法于鞍马人物,在水墨与色彩互相发生的偶然效果中,开发出清新的格调与独特的风格。


刘朴先生擅长山水画,以巴山蜀水为主要创作题材,在刘先生看来,“中国山水画”绝不等同画风景,古人有可游可居之说,他又增加了一个“可读性”,因为“山水画”的目的不仅只是表现对象的形式或环境,更在于画家通过表达它们来发挥个性,并且只有通过作者的独特理念和深厚绘画功力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手中之画最后成为一件具有新意的艺术作品。在刘朴先生的画作中,既能看到精心布置,又能看到笔墨的意外妙趣。


吴绪经先生的人物画,正如成长于他那个时代的许多著名人物画家都有深厚的连环画功底一样,他以画国所特有的笔墨抽象意味不停地解消连环画的“叙事性”,画中大部分人物是在情节与描绘、色彩与水墨、造型与意象之间反复寻求融会贯通,让人物刻画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深度,从而显示出画家新的艺术追求和美学取向。


秦天柱先生主攻花鸟画,兼工带写,精巧的布局和灵活的笔墨,奔放而不粗狂,精微而不拘谨,有人说,天柱先生的花鸟画已成为一种“秦式符号”,因为在他的画面上,你永远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淡雅、疏朗空灵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一般的意蕴,让他即使是在小品中,也能展现一种纯洁而高雅的大境界。


叶瑞琨先生的绘画,也以山水画为主,近几年来的绘画风格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而我们也感受到他不同的表现与意趣,设色追求工稳富丽,水墨追求奇绝险峻,或清幽淡雅,或清雄奔放,或迷离浑然,同时,也因在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书法与金石的运用,更能从诗境挖掘画境,从中折射出他最近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索。


魏学峰先生是一位有学问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受了他的学养的滋润。我经常想起苏东坡说过的话:“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识”者认识,“见”者见闻,“学”者学养,因而,虽然仅仅是一幅字,点画间,就透露着一个人的认识、见闻与学养。一个人的作品的深度与高度,也取决于此。魏学峰先生是学者,是书家,书法与学术在他的作品中互相滋养着、渗透着,从而使人们读到的不仅是他的点画,也是他内心深处的蕴含。魏学峰先生的作品耐读之处,正在于此!


蔡寅坤先生的大写意花鸟,以浓重色彩见长。正如书法中的金石书派追求“重、拙、大、厚”一样,他把握这一美学理想,把自己特有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融合在绘画当中,粗笔,浓墨,重彩,满构图,大气势,不论什么题材,在他那里都能够得到纵横恣肆、酣畅淋漓的挥写,在他的画的面前,可以领悟大写意之“大”,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坛上,无疑是最浓重的一笔。




益州七友



彭先诚

1941年生于成都

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丨《瓶花仕女图》 35x77cm  


  彭先诚丨《笔墨胜境》(节选)


中国画的要害不在于题材,而是擅用笔墨。笔墨入胜境,必定超越自然。真懂画的人都在品味笔墨,齐白石知天命那年,就看清他晚年要追求的境界。他的精彩语录大有深意。其一:“四百年来画山水者,余独喜玄宰、阿长,其余以匠家目之”;其二:“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语道出齐白石的美学判断和笔墨认识,具有高度的自觉。


丨《牵马图》  27×24.5cm


丨《琵琶行诗意图》  27×24.5cm


笔墨取决于天赋、才情、修养,综合体现画家的个性品质。有什么个性,就有什么笔墨。当然,细心读古画,找准几位先辈,痛下功夫研究,转化为自己的笔墨,总之,要来自古人,超越古人,不然,手下走不了很远。齐白石94岁画的一张画,只画了几根柳条和两根竹篱笆,题款是“秋色春风无此华美”,整幅画就几根线,是何等自信:有我这工夫,春风秋色也不在乎。黄宾虹对绘画史更有深入研究,不论他临古还是写生,完全是自我诠释。我觉得中国画画家最关键的是判断力,有了自己的判断,就有了看绘画史、看笔墨的高度。


丨《春日赏梅图》  27×24.5cm





刘朴

本名刘国辉

1945年生于四川成都

少年师承著名书画家伍瘦梅先生

20世纪70年代初拜当代著名书画家冯建吴先生为师

现为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四川蜀山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

中国李可染画院院士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丨《春日赏梅图》  27×24.5cm


  刘朴丨《画为心境》(节选)


线和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要,也是所有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在中国美术史上很少有是大画家而书法很差的,尤其明代之后,董其昌、文微明、石涛、吴昌硕;近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当代的李可染、陈子庄......


丨《晓亭图》  16.5×25cm


丨《西岭夜月图》  30x23cm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不少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在山水画中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巨然的《层岩丛树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沈周的《庐山高》等等。这些绘画巨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内心惊叹大师们的艺术修为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手段,而更多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到他们平和宁静的心境。在当今以经济为目的的艺术市场中,这种心态更是难以寻找。


丨《霜溪清音图》 25×136.5cm





 吴绪经

1945年8月生于成都。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

第五届省美协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长

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

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丨《抚琴图》34x45cm


  吴绪经丨《为艺之道》(节选)


人们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艺术的指归是“见迹明心,画以载道”,艺术必须“二为”与“弘扬主旋律”。


丨《沉醉东风》 34x45cm


我常常在想:“何为为艺之道?”曾经是热血青年,我以为自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悲壮的忧患意识和叛逆精神,于是热衷于颠覆传统以延伸艺术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与渴望,对权力、政治与社会的修正与批判,又因为艰难时世,坎坷人生,铸就了执着、坚毅与勤奋的品性。数十年的“通灵达意,澄心悟道”,浸淫于博大精深的东方艺术与美妙无比的形式语言之中,创作了一大堆重大题材与轰轰烈烈场面的作品。数十年的艰辛与奋斗竟也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的奖项,作品也载入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典著。我以为因我的“通灵达意,澄心悟道”而让自己达到了人生与艺术的至境。


丨《空谷幽兰图》  35x47cm


丨《游园惊梦》 34 x 45 cm





 秦天柱

1952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学会理事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教授


丨《松枝小鸟》36x69cm


  秦天柱丨《艺术需要慢慢“养”》(节选)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总结出了许多符合中国画独特审美的构图法则,一般认为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主要包括:画面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虚实、开合等。


丨《秋味图》 35.5×34.5cm


这些被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是艺术家在完全理解了“美”之后,对自己所理解的“美”在画面上进行重新铺排。这种铺排非常具有个性化,并且不难发现,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许多画家似乎都经历了一种从打破和谐再重新建立另一种和谐的曲折的心路历程。


丨《戏花图》 直径约30cm


在这一问题上,秦天柱稍加纠正了“构图”概念。他认为中国画更应注重“构成”,因为它不仅强调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如何排布,还特别显现出一种寻求矛盾、对立,然后去解决这种矛盾,重新建立统一的过程。

 

他说:“我将“构成”,用六个字来概括,第一是点、线、面,这个指形状,画面只有具备点、线、面三个要素才能显得完整,丰富。第二是从色彩过渡上来讲,就是黑、白、灰,实际上黑白灰也并非是说只有三种颜色,都说墨分五色,其实岂止五色,墨的变化是无限的。


丨《松枝小鸟》  31.5×119cm





 叶瑞琨

1954年生于四川成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学会理事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丨《东坡松风亭记图》 35×45cm


丨《雨过千峰图》 35×45cm


  叶瑞琨丨《不求“既定”,耕耘“未知”》(节选)


因画“三峡”而在画坛享有声誉的岑学恭先生本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因抗战到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求学。毕业后,他在全国多地辗转,后从南京到重庆、成都,最终被三峡的风光吸引,在这里一停就是60多年。在成都,岑先生还收了十多名学生,我便是其得意的弟子之一。


丨《写石钟山图》  35×136.5cm


三十八年的言传身教,岑先生无疑成为影响我生活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人。岑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无论是从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可以用“宽厚”这两个字来概括,这种“宽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绘画创作,虽然我的绘画里有很多幽微的变化,但整体还是宽阔厚重的,这一点都是从岑老师那里继承来的。


丨《谢灵运诗意图》 35x46cm





 魏学峰

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

1985-1995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辑、副审编

1995-2015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

2015至今,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研究员

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兼任教授

德国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同时兼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

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

国家艺术档案编委

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

四川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成都画院顾问


丨《西王母画像砖拓片》136x68cm


  魏学峰丨《做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一个古人》(节选)


唐代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一书中,参考班固设立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又直接沿用来了张怀瓘评价书法的标准,将绘画分为神、妙、能三品。除此之外,又特别增加了“逸品”,排列顺序为“神、妙、能、逸”。


丨《拓片题跋》  直径33cm


丨《拓片题跋》  直径33cm


画史名家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里,记载了自唐、五代、宋初以来的益州地区绘画名家58人,并将这些人分为四品:“曰逸,曰神,曰妙,曰能”。在中国画史上第一次将“逸格”列为画品最高等次,正是由黄休复所提出。因为在他看来: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丨《心经》 35×138.5cm





 蔡寅坤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副会长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丨《事事如意》34.5×34.5cm


丨《怒放》 26×34.5cm


  蔡寅坤丨《“大”“写”“意”》(节选)


中国大写意绘画艺术创作异常严肃,异常神圣,绝不是普通人眼中的随意涂抹,甚至是“鬼画桃符”,每一位投身大写意绘画创作的画家都应特别重视生活的积累,都必须历经传统文化的洗礼,要不断培养恣肆大气的心胸和自然而然、天人合一的创作心态;每一幅成功的大写意绘画作品,都必须具备内涵深邃、构图严谨、技法考究、笔墨生动、书法功底深厚等艺术特点,杜绝“粗制滥造”、空洞无物的伪创作。


丨 《幽香》  20x46cm


我的大写意花鸟创作均以书法入画,以意境为上,让大家在观画时得到意外之意,意外之情、意外之味、意外之韵。


丨《子吉梅花图》  35×138.5cm







益州七友珍藏限量礼包




为纪念《益州七友书画瀞园展》这场艺术盛事,瀞园精心设计画册一本,艺术家作品青梅酒一套,定制瀞园美学布袋一个,供喜爱艺术的爱好者收藏


逸品青梅酒



挑选七位艺术家展览作品一幅,以及瀞园画作一幅,搭配非遗工艺传承人团队手工精酿的青梅酒一套,艺术家作品是艺术家一生艺术造诣的体现,酒品无添加,无防腐剂,是健康的选择也是匠心的体现。绝美画作搭配绝美味道,给你纯正的视觉及味蕾体验。


《益州七友》纪念画册



画册收录七位艺术家全部展出作品,对系统的了解七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以及近距离欣赏艺术家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纪念品。


瀞园美学布袋



瀞园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方,特出品纪念布袋一枚,布袋选取叶瑞琨老专为瀞园创作的《瀞园印象》设计而成,叶瑞琨老师以文人视角,艺术化的反映出瀞园的精神面貌。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往期精彩推荐







史上最强书画天团 | 辽博唐宋八大家大展终于来了!
《中国通史》:每一个中国人的文脉
莫兰迪亚洲最大规模个展开幕丨尽情享受桌上的宁静风景
四川美术学院建校八十周年展丨观展路线全纪实
K空间新展《四维景观》当代艺术展即将开幕
稀见金石名品丨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
明代画院研究丨明后期形成“崇南抑北”的风尚
留步·放想丨成都远洋太古里冬季主题活动正式启幕
千高原艺术空间新展丨自定义的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