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穿过玫瑰园》
郝量:一切景语皆情语
郝量,1983 年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其后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年分别在纽约举办“肖像与奇观”个展,尤伦斯“潇湘八景”个展。作品获美国大都会和法国蓬皮杜等艺术馆收藏。郝量坚持传统绢本画制作,致力于探寻当下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所处的尴尬近遇,试图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契和点。
2013年初,轰轰烈烈的“新水墨”市场大行情开启,主张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让看到沟通中西方市场的希望,郝量作为这股新风中的年轻艺术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个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独立》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10倍于估价的256万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个人拍卖纪录同时,也成为当时“新水墨”热潮的一个鲜明注脚。在此期间,经由台湾藏家彭北辰推荐,维他命空间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负责其海外推广,这也将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当代艺术体系,并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学术关注范围。2020年7月9日,苏富比香港当代艺术晚间拍卖郝量作品《毒浮屠2》以1697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Top1,也使其成为本季拍卖青年艺术家Top2。并不是忽然爆发,这是继郝量在2019年春拍中以1,517.5万港元拍出作品《林间记》后,又一次创新其个人成交纪录,这也是他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刷新其个人Top1。
丨郝量 《毒浮屠2》
成交价 HKD 16,975,000
2010|墨水 绢本
162.5x90.5 cm
苏富比 香港
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2020.07.09
丨郝量 《林间记》
成交价 HKD 15,175,000
中国彩墨 , 2011
234 x 140 cm
2019.04.01 苏富比 香港
丨郝量 《殼》
成交价 HKD 14,520,000
2010 | 设色绢本 绢本
145.5x92 cm
苏富比 香港
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2018.09.30
丨郝量 《猎人与地狱变》
成交价 HKD 10,660,000
2011 | 综合媒体 绢本
230x147 cm
佳士得 香港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2018.11.24
作者丨张宇凌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用水墨画山水之景的郝量谈到自己创作时最多用的一句话就是:“还是要表达一种情绪”。
他自幼喜欢国画,在四川美院国画系读到研究生,又来到北京一心画水墨。郝量全家人都是做电影的,从祖父到父母到同辈人,分别是导演,制片,发行……所以郝量似乎从小就在东西两个图像世界中浸淫,白天逛古董临古画,夜里跟长辈去看内参片儿。对这两种视觉语言如何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有很深的潜意识资源。
丨郝量工作室
在2015巴黎的路易威登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本土》中,郝量展示了他的一件长卷《此君》。这个长卷取材于历史事实,晚明王世贞造弇山园,第一个把园林向世人开敞以听取陌生人的评价,可谓人民公园的始祖。19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把弇山园真地建成人民公园,之间还有小区和马路。郝量把古今的情景拆散融入一个叙事的过程中,随着长卷的打开,人们既看到弇山园过去的优雅旧制,也在其中看见新社会的游乐园,摩天轮,大坝……看见今天的人将园林和公园都无碍地融入他们每日的生活。郝量在卷终用了非常浅淡的“雨过天青”色,想要表达中国式的日常感,任由摩天轮立在古代园林中,一切超现实都会成为每日生活的现实,消散在一种天青色的感怀之中。
丨《此君》卷手稿
丨弇山园
而他正在创作的双联画《夜以继日》中比较大的一幅,焦点更集中到绘画语言本身上来。一句话总结起来就是:“把所有不对的视角集中在一起”。在翻卷的山石云树之间,你的目光似乎无法探索到任何一个方向的尽头,但是也无法拒绝各种各样的方向。时间和空间都是扭曲变形的。郝量说,他最近想要在创作中反映的就是一种“纠结”:从传统中寻找当代性有没有意义?他时而觉得特别振奋,时而又觉得完全不敌古人,就在这种起伏不定的过程中,《夜以继日》被一点点创作出来。
丨《夜以继日》手稿
《夜以继日》虽然画在绢上,用的是传统的水墨,但画面看上去仿佛电影蒙太奇的拼贴,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接到了一起。郝量说电影对他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蒙太奇的发明和运用,直接受到东方绘画的启发,所以电影在他看来,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如何用当代图像语言展示“景色”,但其实却表达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情感,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比如黑泽明,他的开场常常就是进入一个村庄,总是在被大自然包围的环境中,电影语言非常西化,但传达出来的情绪完全是日本的。再比如土耳其导演锡兰的《冬眠》是郝量最欣赏的一个范例,其中的石头,兔子,树的镜头都跟主人公内心的欲求,痛苦和失落相关。
丨锡兰《冬眠》
问郝量他最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他说:“就是我虽然在做当代艺术,但是我的心又在古代”。
作者丨邓郁
摘录丨《郝量 那个找虫洞的年轻人》
郝量既不希望被定义在新水墨,也不愿被简单归入当代艺术。仿佛他便是《溪山无尽》中那个身着红衣的农夫,看起来不关左右,“置身事外”,其实想要穿透中西古今,看清其中绵延的道理与承续的可能。
丨《溪山无尽》 绢本水墨 1001cmx42.3cm 2017
单纯而冒险的实践
神秘,诡谲,冲突感,是郝量画作给人的第一印象。
在工作室中心,长达数米的条桌上,郝量缓缓打开他的卷轴作品《溪山无尽》的样稿(50%左右微缩版本)。最右侧是一个难辨身份与年代的男人形象:细眼、阔鼻,发如浮云。某些线条又仿佛斧凿刀刻般直削。
丨郝量 《云记》
成交价 CNY 7,830,000
2012 | 彩墨 绢本
41.5x1340 cm
佳士得 上海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2014.10.24
从他往左,次第摊开长卷,山峦、树林、海浪和浮云,无数奇异的空间相交并行,宛如人体的肌肉和血管系统。
到最左侧,裸身立着一个如罗马武士般的男子,与右侧男遥遥相对。两者形成的呼应关系,大概需要你走过横向的四五米,退后若干步,方可察觉——11米长的原作或需要更加放大观察的距离。
丨郝量 《潇湘八景——寰宇》 2016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正中间,漩涡状空间里探出一个小小的红衣人,端详着身外这个充满了矛盾的世界:画作名《溪山无尽》的中式诗意与神秘的异域人物形象;圆形代表的宇宙与几何形状的枯树和断裂山脊,带着灰度的黑白与彩色……
不同于传统中国山水长卷的观看模式,《溪山无尽》可以从任意点开始欣赏。借助以“圆”为主题的“气环”,也在这幅画中打破了传统长卷线性的空间逻辑。
郝量一直琢磨,怎么让董其昌和康定斯基这两种时隔三百年的理论交织在一起。他并不打算解释其中的异同,而是去做出一件景观,让它能涵盖两者对于绘画的描述与憧憬。于是画风景的时候,他以人的身体(组织和血管)来组织空间;画人的时候,则想着把人画得像块顽石。
丨郝量《毒浮屠》镜心 设色纸本 163×88cm
“穿红衣的,我把他画成俄国农夫那种形象,在苏俄的现代主义当中还是挺重要的,呼应中国渔樵那个传统,就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那个意味。我想画出看似协调,其实里面有很多不协调的东西,两根绳子缠绕在一起往前发展。”诸如此类的想法,成就了一次单纯而冒险的实践。
肢解的摩天轮
更多的实践,会从文本的某个素材,或者郝量想探究深挖的概念出发,落实为一个个走出书斋条案,与历史和当下发生关系的项目,比如《此君》。
几年前,走进坐落在太仓人民公园当中的弇山园,郝量完全没有“精品被毁”的感觉,反倒有点兴奋。
丨郝量《此君》(局部1),绢本水墨,38.5×920cm,2013-2015年
丨郝量《此君》(局部2),绢本水墨,38.5×920cm,2013-2015年
“这个园子的主人太有意思了。”在读董其昌的过程中,郝量发现了一个叫王世贞的人,既是晚明最有名的文艺评论家、诗人、历史学家,又是政治家、收藏家。郝量感兴趣的是,王世贞是明代中晚期复古派“后七子”之首,他的理论影响到晚明乃至清初的文化、艺术理论。他想从董其昌到四王,以王世贞的“复古理论”切入绘画史,探求是否可以达成中国自主的现代性,这一被人为中断的进程如何给今人以启示?为此,郝量专门到江苏太仓,考察这位明代文坛领袖的社会网络及生活掌故。
书画之外,王世贞毕生最大手笔的作品“弇山园”被称为“东南第一名园”。可以想见,风霜岁月造成的貌不如昔。
“你知道王世贞当年修这个园林,天天把门打开,给当地老百姓看——这其实便是最早的人民公园的概念。落成以后王世贞自己也经常去,装成游客,听大家意见,还改。我觉得这跟1949年以后中国建造的人民公园很像。”郝量没想到的是,革命本身没有把园林破坏掉,它是被时间腐蚀了。
丨郝量《月华五》,绢本重彩,10.8×17.5cm
他被这种历史时刻互相之间的联系所震撼。几百年之间居然会有重合之处,多神奇。
丨郝量《结庐》,绢本重彩,170×95.8cm,2016年
于是有了长卷《此君》。郝量从王维的《辋川图》入手,一开始是田园山水的遗迹,过渡到和谐的农耕自然画面,再到王世贞建造的弇山园与他写生的园林。摩天轮被他拆解掉,支架变成彩虹,轮上的一个个座椅散落在空中、湖边、山间,画中的古人们则在一旁悠然自在地欣赏这跨越时空的奇景。在《此君卷》之外,他还制作了《此君考》,涵盖晚清欧洲人拍摄的园林生活照、辋川图清代版画、王世贞手札、民国珂罗版辋川图、当下弇山园空间研究、《此君卷》第一稿等资料。物料与原创,发散的思维与知识和现实,互为补充与延伸。
情景再现
大学四年级游华山,下山时,郝量突然开了窍。“当时人很累,走在山脚下的小径,路上有斑驳的光,很亮,而山是背光的,很暗,猛然意识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把山画黑、把山路画亮,实际上是再现感受。”
在他眼中,山水画远不止借物言志这么简单。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成的《晴峦萧寺图》和郭熙的《早春图》摆在一起,即便处于同一朝代,三人对自然的兴趣、结构处理大相径庭,人文情怀却是殊途同归的。
丨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范宽其实是把自然像丰碑一样在理解的,塑造宇宙的丰碑,他是雄壮的。郭熙是对自然世界做了很多加法之后的减法,但他又在强调自然世界中的复杂性,不同的变化。而且他们在表达大自然之后,都很在乎平民在大的秩序下的状态。你看《晴峦萧寺》,整个是萧瑟的,但是天空放晴,地面白得全部泛着阳光,砍柴的人,骑驴的人,可能要去一个寺庙礼佛。寺庙在顶上,下面的人在寺庙的山门外休息,非常日常,非常微妙,而且不是那种程式化的。”
他又指向南宋马麟的团扇画和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因此他把宋元明这段时期称为中国现代主义的早期。“他们的艺术既像文艺复兴的那种传统,又有新古典主义,安格尔的那种工作方式,是很复杂的。像倪瓒这种艺术家,特别接近于西方左派知识分子的艺术,包豪斯,一直到未来主义,达达。”
丨郝量《金乌三》,绢本重彩,16.3×21.6cm,2018年
他最喜欢的是文人画,却不拘泥于那些随性游走的笔墨。“我不在乎它的相,倪瓒是这个相,赵孟頫是那个相,都是皮壳嘛,有意思的是怎么就架构出了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好像没有反映任何现实的东西,但其实和时代发生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过了很多年我们才意识到。”
鬼怪皮囊里的世界观
骨骼、人体,罗汉式的模样,在郝量从早期至今的作品中时常出现。他承认,宋代李嵩的团扇画《骷髅幻戏图》曾给他很深的影响。那幅画的中心,一个戴幞头、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席地而坐,看起来舒适自在。右手提着一个小骷髅形状的提线木偶,两臂招手,嘴开着,很是活泼。对面的小孩儿似要伸手抓小骷髅,顽皮而好奇。大骷髅身后,安坐一青年妇人,袒胸哺乳,淡定无碍。
丨郝量 《潇湘八景——万化》 2015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相比山水、花鸟及人物造像,《骷髅幻戏图》体现出的玄幻叙事风格,在中国古典绘画中远非正统,却使郝量从中辨认出了最初的自我。
丨郝量 《潇湘八景——士游》 2016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他所描绘的虚拟实境,像梦境却又很真切。有人说,看郝量的画,像在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自幼喜欢国画的他,家里从祖父到父母到同辈人,有做导演的、制片的、发行的……白天逛古董店临古画,夜里跟长辈去看内参片。如何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绘画和电影两种视觉语言给了他很深的潜意识资源。长大了,对于志怪、笔记,兴趣盎然。
丨郝量 《潇湘八景——遗迹》 2015-2016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看李渔,能了解明代人最精致的生活是什么样。从笔记上看张岱,真的是醉生梦死,人生细腻到那个程度,知识渊博到那个程度。看金农的画,又觉得这个人能做到世俗与单纯这么巧妙地转换和统一,其实是个矛盾体。笔记里的世界是片段化的,每个人架构出来的世界观特别不一样。”
丨郝量 《潇湘八景——雪色》 2014-2015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他喜欢笔记中的故事,做了两本《搜异录》册页。《续夷坚志》以金人元好问的笔记为线索,涉及灵异与果报,另一本则依据后唐冯贽的《云仙散录》,郝量择取其中典故并以节气进行对照和串连,创作了一本“关于时间的册页”。这些发现与实践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快感,让他看到古代文人解读世界的另一面,也找到超越时代限制的可能性。
丨郝量 《潇湘八景——卧游》 2016 绢本水墨 387 x 184 cm
一本册页可能花费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而手卷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每次,郝量先在纸上制作草图,然后再画在他的主要材料丝绸之上。接着添加提取自植物和天然原料的定制涂料,往往需要添加数十层,才会达到他预想的色调——通常是一种近似泥土的灰,与对传统的实践保持一致。
最近的烦心事
而时代的割裂,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爷爷郝伟光,解放前便是电影人,后来相继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峨眉山电影制片厂工作。爷爷支持喜欢国画的小郝量,上小学时他就在群艺馆跟老师学。
后来郝量又和干妈的父亲娄炯相伴数年,他唤后者为“外爷”。娄炯是民国世家子弟,跟张大千、黄宾虹都有交往,很懂画,喜欢青铜。郝量几乎每周都去找娄炯。
丨《溪山无尽》,绢本水墨,1001×42.3cm,2017-2018
变局之后,外爷靠给工艺品厂画扇子为生,“每天晚上熬夜在画。画一把扇子一分钱。”就在一天天与外爷的聊天和画作分析里,郝量积累起对书画鉴赏的眼力。到了高中,对中国画已经门儿清的他决定考美院。
到了四川美院,他发现苏俄式国画教育和外爷说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很简单,比如说色调。人家说苏派怎么控制蓝调啊,黄调啊,搞那种调子。外爷他们还是讲随类赋彩,丰子恺这种色彩的相互协调统一。”他怀疑过,挣扎过,后来觉得,还是更老的先生们说得对。
丨《隔河一界》(八幅一组)
2008年作 绢本重彩 整张:149 x 124.2 cm
作品解读 | 白发男孩与骷髅被一片花海相隔,分立于画面两端,这是同一肉身的两种形态——「表象」与「本核」。而随着比例渐进的画布切割,二者目光相遇,这既是西方「解剖」过程的直观再现,更是东方「玄学」的隐晦表达。
“49年之前跟那以后的绘画是两个体系。49年后的中国画主要还是解决了现实主义问题,就是怎么用中国画材料画现实歌颂社会、祖国、领袖,但只是在方法上解决这个问题。古代国画当然也画现实事物,但是它追求恒定题材……中国艺术暗含着内在的现代性,只是我们没有把它点燃,刺激它走向当代。”
他热爱宋朝,那时就像天堂的模样。《骷髅幻戏图》里的小孩,一点儿也不怕骷髅。整个社会都安之乐之。“真是开放。一个完美的时代。”
丨《寻找李公麟(一)》
2009年作 绢本重彩 120 x 130 cm
作品解读 | 一名男子,骨骼与皮相同在的面容,他身着西方服饰,胯下骑着东方骏马,艺术家的命名似乎为这一蒙太奇的场景提供些许线索,他是否在苦苦寻找宋朝「白描大师」李公麟?又或许这就是李公麟本人?
他兴冲冲地举李唐和萧照师徒的故事为例子。“当时北宋灭亡,李唐是国朝第一圣手,山水画头把交椅,结果就跟着徽宗一起被虏到金国去了。哪怕很大岁数,他也一定要回来的。到太行山被土匪劫了。土匪头子萧照查他的行李,发现这人是李唐。呵,萧照是个文艺爱好者,当即决定辞别山寨,保护李唐南行。李唐到了杭州就在街边卖画。因为南宋刚刚建立,他接触不到上面,突然杭州这边传李唐回来了在卖画,所有皇亲国戚、老百姓都出来迎接李唐,你就知道人家太热爱这个了。”
作品解读 | 郝量持续围绕「竹」的主题进行创作,他以西方解剖中的「骨」对应竹节相连,平静之下,一幕幕超现实奇景跃然眼前。
郝量素来不认为山水画、国画就要躲在画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但他不喜社交,从成都来到北京,依然窝在自己的空间里。寂寞的灵魂在古代、现代、当代之间飘荡。所画的东西,也与现实没有直接关联。
然而这两年,他却觉得,必须有些明确的态度。“我讨厌现在的倾向,学术界、思想界,国家天下,民族主义,又把所有人牵扯到那个轱辘里去滚,挺烦的。想破掉这些宏大叙事。”
丨《此君》(局部),绢本重彩,920×38.5cm,2013-2015
最近一段时间,郝量又回头去看19世纪末的俄国文学,突然发现,“怎么折腾半天,我们跟那时候挺像的,包括知识分子的状态都挺像的。和20世纪初不一样,那个时候社会不稳定,充满变数,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在实践,就像个实验地。”
他回忆起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的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展览。“这么重要的回顾展,应该是特别好的一次人文主义的启蒙。只给展七天,放一个偏厅,挤满了人。得绕好几个厅才能到他那个偏厅……但是商业模式我们又是最新的。感觉大家过得跟西方没什么区别了。喝着咖啡,雕塑下聊天,所有人是这种生活。可就是有一种假象在那儿。这种假象遮蔽了思维的衰退。”
丨《此君》(局部),绢本重彩,920×38.5cm,2013-2015
他的画室墙壁上贴着一排竹的样稿。纯黑的底色上,细细的枝条相互缠绕,盘茎错节。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竹子,是互相不挨的。往往是高洁、正面的形象。我想象着,把它捆一下,扎起来之后,相互产生缠绕。既有竹子的疏朗,又有纠结感。现在很多事儿越想越困难,我觉得这个意象还挺好的,所以一直在做。”
刚才那个激愤的年轻人,终于又稍稍松弛下来。
往期精彩推荐
“丝路荣光-川陕中国画作品交流展”
一部纪录片和十个关键词带你走进“曹斐:时代舞台”
《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重磅出炉
“海内第一名塑”——济南灵岩寺罗汉最早的影像
此书是对黄宾虹人生和绘画的通俗演绎
这家创常玉内地最高价的拍卖行成都武侯祠“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艺术作品展”
刘淳:吕林先生作品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