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著名学者苏芳淑教授首部中文艺术史著作,揭秘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
“艺术史界”系列
苏芳淑 著
禇馨 代丽鹃 许晓东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年9月
新书简介 作者简介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是苏芳淑(Jenny F. So)教授首部中文译作。全书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就中国历代出土与传世的玉器中的十个学术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红山、良渚、三星堆等多个文化聚落,带我们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体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时代礼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装饰与其他器物门类的关系,也借玉器延伸出华夏文明与周边文化交流的文化细节。
苏芳淑(Jenny F. So),出生于香港,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在罗樾(Max Loehr)教授的指导下,专攻新石器时期至青铜时代的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1990 年至 2000 年任史密森学会佛利尔 - 赛克勒美术馆中国古代艺术部高级策展研究员。2001 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2002 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2013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2015 年荣休后定居美国。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有 Early Chinese Jades in the Harvard Art Museums (2019), 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1995), The Great Bronze Age of China (1980).
名家推荐
李零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我与苏芳淑教授同庚,同样喜欢青铜器和玉器,同样关心艺术史中的复古问题。苏教授研究玉器有年,这次结集成书,我是先睹为快。读她的书,我很享受。也希望能与读者分享我的快乐。
罗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系教授
“玉即中国”,苏教授言简意赅的结论道破了玉器在传统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中的核心地位。扎实的艺术史训练与敏锐的鉴藏眼光给予她独到的洞察力,使之从历代不同类型玉器的风格序列、功能与文化语境中提出重要而深刻的文化议题。而本书平实的语言、丰富的资料与精美的图片会让专业人士与普通大众一道,珍视探索的果实,共享阅读的乐趣。
许杰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苏教授的文章每每从具体器物或器类入手, 研究丝丝入扣,结论见微知著,在中国古代器物学、艺术史和中外文化关系研究等诸方面贡献非凡。《琢玉成器》可使中文读者得以领略苏芳淑教授的研究方法、风格和具体成果,并可以启发未来的学界研究。
编辑推荐
★热点:全书囊括了近年来国内考古重大考古发现中涉及的文化遗存,比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与商代同时期的三星堆遗址等。
★ 稀见: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等海内外公私藏玉器多有涉及。
★细节:全书以时间为线索,每每从不同时期玉器的细节处着眼,比如独特的器形解读,特殊时期的装饰图案等,并用翔实的图文材料解析文化的问题。
★ 深度:玉器的功能既有装饰,又寄托观念,本书即通过十个问题,引发玉器在制作与收藏中,留传下来的反映不同地域与民族交流的痕迹。
“……玉工尤为推崇一种黄绿或灰绿色透闪玉料,将其琢磨成器,随形圆雕,表面装饰简洁,抛光细腻温润。……图像形制常常复杂多变,生动的写实造型与几近抽象的造型同时存在。”
“牛河梁的标志性玉器在现世生活礼仪中的宗教力量和象征意义,或许比它们在墓室中的意义更为重大;因而,它们会传承数代,直至最终入土随葬,它们往往可能比墓主人及墓葬本身的年代久远许多。这或许能帮助解释为何牛河梁地位最显赫、最富有的墓中玉器仍然匮乏的现象。同时,也使我们对玉器自身的断代有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它们实际入葬的年代。”
“玉琮形制的历久不衰,表明人们对其神秘的过去保持着不朽的好奇,但这种好奇又是脆弱和随意的,常与其策源地的文化无太直接的联系。我们至今还不大能明白古老的玉琮在后世不同时空中如何延续下来,为何在不同时代得到不同的对待?也未能深知其背后原始社会、文化、信仰和形态学上的动因和魅力。”
“三星堆的玉石加工业无疑十分独特,但却并未与其他地区玉石工业完全隔绝。戈以及宽边手镯等都是从黄河流域传入的器形;其他的器形则可能来自长江中、下游。
三星堆文化之输出其独特的Y形器,更清楚地沿着另一个方向,南至香港、越南北部冯源,乃至马来西亚。”
“在贵族渴望拥有奢华的玉容器但玉材原料匮乏之余,南方的越窑青瓷发展得到朝廷支持,以研发出类玉的颜色、光泽及质感的瓷器为荣。北宋的定窑、汝窑,特别是南宋的青白瓷,可以视为对玉器念念不忘情愫的副收获。”
“其于10-12世纪在中国北方的突然出现和消失,折射出琥珀艺术传承者(契丹人)之民族根源、权力变迁和最终命运的重要角色。契丹民族社会生活、信仰习惯及与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终于通过琥珀而呈现眼前。”
“复古风推动下的收藏活动,直接导致古代玉器在后世的流传,使中晚期玉器的断代更加复杂困难。即使考古出土器物,既可能早于遗址年代,也可能是当时的仿古器。”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目录
丛书总序
读《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 / 李零
请业苏门下 / 许晓东
牛河梁之玉:考古学问题的解答?
古人存古:玉琮在古代墓葬中的诸意义
史前玉镯面面观
三星堆的玉与石
化干戈为玉帛:西周的玉石饰物
从哈佛大学美术馆藏刻数字玉器
看战国西汉时代的制玉、用玉与藏玉
10世纪玉器的新审视
契丹玉和琥珀雕饰初论
天香绕梁:中古时代中国的琥珀香
吉光片羽:12世纪及17世纪中国玉器
写在后面 / 苏芳淑
译者简介
褚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现任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项目资助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研究、海外文物流传收藏历史研究以及国际性展览的策划与实施。
代丽鹃,四川大学考古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现任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器物研究,区域文化交流,早期族群互动等主题。
许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博士。原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201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玉器、金银器、琥珀及明清宫廷工艺、中西古代艺术交流研究。
-书影-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艺术史界”系列
琢玉成器: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
苏芳淑 著
禇馨 代丽鹃 许晓东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年9月
特别推荐阅读
往期精彩推荐
深度爱猫人士为什么必须要收这本插图猫“圣经”?
敦煌日历2022: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的365个绝美想象
谁家猫儿最可爱?带上你的猫咪,换个地方看画展!
五彩彰施:民国织物彩绘图案
克孜尔石窟曾有伤心史:克孜尔壁画的“回家”之路
这个老太太用32年15次进入亚马孙森林
他们从几十万故宫文物中打捞384种中国传统色
《大风堂存稿:曾熙书画题跋录》重磅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