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午夜急救之家》:短小精悍却用意深刻的非典型纪录片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观影】我一直对急救医疗和医务人员的题材很感兴趣,之前看过好几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导演的作品,创作者用风格迥异的艺术手法在题材里挖掘出各种有趣的观点,而批判的矛头似乎最终都落在当地政府的官僚制度之上,政府对急救行业缺乏资助,无法给予人民群众真正的医疗保障。无独有偶,我此前看过的都是来自东欧与俄罗斯的作品,其中有罗马尼亚的《无医可靠》、保加利亚的《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还有一部俄罗斯喜剧《心律失常》,给人的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医疗体系比较糟糕。这几部作品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幽默的笔墨刻画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他们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救护车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营造出百感交杂的情绪氛围,从而引出社会批判的主题。

上个周末在纪录片电影节上看的这部《午夜急救之家》同属这个题材,虽然墨西哥并不属于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但是由这部纪录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却依旧深重,无法不引起大众深思。这部纪录片曾入围今年圣丹斯电影节,带有混淆纪实与虚构的独特风格。跟《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一样,影片焦点落在急救人员身上,在描绘他们日常工作的细节里逐渐亮出影片的批判话题。较为特殊的是这是一家从事夜间急救医疗的人员,由父亲带着两个儿子,哥哥和弟弟,他们一家就依靠这台救护车为生。

墨西哥城人口超过一千万,而公立救护车数量仅有45台,于是催生出私人急救车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这个不太正规的急救行业确实填补了公立救护车不足而带来的缺陷,很多时候公立救护车还没出现,私人救护车就已到达事故现场,为伤者提供救治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市民。但同时也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比如像监管漏洞导致黑警觊觎,令这家人一晚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要分出去贿赂警察,另外,各家救护车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于是影片里出现了午夜街头不顾抢道而险象环生的飙车情节。

影片采用风趣幽默的手法来记录下这家人,生动刻画出父亲、大儿子和小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小儿子不上课跟随父亲参与急救、面斥责父亲等等尖锐的场面,侧面反映出墨西哥的教育问题。同时导演还采用类型片的手法来构建故事情节,除了刚才提到在马路上飙车的商业动作片情节之外,还有就是透过几个真实的急救案例,刻画墨西哥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枪支泛滥、医疗保障、父母疏忽对孩子管教、家庭暴力等问题),更引申至人性中模糊道德的观念与自私自利的一面。

在前面的几个案例中,这家人对待病人算是礼貌耐心,颇有专业精神,即便遇到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穷人也不过分纠缠,总体来看仍是救死扶伤的好人。而最后一个事故则急转直下,女孩从高层堕下,这家人却没有将她送往就近的公立医院,却抢着送去有合作的偏远私人医院,最后导致女孩死亡。观众不禁开始质疑,对他们来说赚钱是不是比他人的生命更重要,他们对女孩的死亡到底有没有责任。到最后,创作者没有给出鲜明的答案,只是用沉默来回应。影片似乎暗示了在墨西哥这个社会里,底层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掩盖良心而做出互相伤害的残忍自私行为,而这种自私自利和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与政府和警察有关。政府对急救医疗的忽视,警察腐败现象不断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败坏及人性良知泯灭。

影片在一个貌似光明的结尾里结束,小孩终于上学读书了,但是放学后还是上了父亲的急救车,这家人依旧无法摆脱这种方式来维持生计。影片虽然仅有短短70分钟,格局也局限在一辆小小的救护车和三个人物上面,但足以折射出整个墨西哥医疗系统,乃至政府的不作为以及警察的腐败,以及让观众感受到模糊道德观念的人性刻画,这是一部非常深刻的纪录片。



近期热门电影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国大陆乡土气息的黑色电影

《灯塔》:惊悚恐怖与黑色幽默齐飞的极端美学倾向

《情迷纽约下雨天》:一篇写给纽约的浪漫情书

《婚姻故事》:美国式离婚的纠结程度不亚于伊朗式离婚

《利刃出鞘》:融入移民话题令影片更具讽刺意味

《好莱坞往事》:无奈唏嘘的迟暮之感极具感染力

《燃烧女子的肖像》:无法比拟金棕榈女同题材的《阿黛尔的生活》

《鹿皮》:法国昆汀初次向美国昆汀致敬的作品

《灼人秘密》:心理惊悚类型为MeToo下的影圈揭秘找到准确的表现角度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