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阅读】毕业的学生来看我,告诉我什么是教育……

2016-05-02 保志明 人民教育

文/保志明


那天在办公室,有位十几年前教过的学生来看我。


见我正忙着备课,笑着说,老师还用得着备课啊,您都教了20年了,以前教我们时已经教得很好啦。他的话让我感到舒心。


化学教得很好,为什么学生都不记得了?


他探头看看我摊在桌上的教材,有点歉意地说,不过,您教我们的化学我现在是一点也记不得了,真的,完全不记得了。


这位学生现在从事建筑监理工作,是30多岁的中年人了。我奇怪地追问,你刚才不是说我的化学教得好吗?怎么你一点都不记得了?他努力地想了想说,化学课上的内容真的记不得了。


挺平常的事儿学生倒都记得


他说,不过,我特别记得一件事。高一时有一次到实验楼上课,下课时突然下起大雨,很多同学没有伞回教室。班上只有三四位细心的女生随身带了伞,她们先赶回教室,每人取了好几把伞又返回实验室,喊谁要伞啊,班上的男生一哄而上,抢光了那些伞,嘻嘻哈哈地冲回教室。


没想到,这件挺平常的事儿惹得老师您非常生气。回教室后,您用了半节化学课的时间训斥我们男生,批评我们缺乏绅士风度。我们那会儿才高一啊,谁会想什么“绅士风度”啊,只是您那么生气让我们很震惊,我们这些男生还是有触动的。


您知道吗?我现在每次替女生开电梯门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件事呢。还有啊,他突然大笑起来,我谈恋爱的时候,女朋友说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绅士风度”!

 

那些记忆清晰的“非主流”的人和事

   

说实话,我很意外,自认为我的化学教得还是不错的,学生怎么记住的却是这些呢?震动之余,我也开始想想20年来教过的千余名学生,我记得他们的什么事呢?记忆清晰的竟然也只是些“非主流”的人和事。

    

10多年前教初三的时候,班上有位男生姓朱,大块头,安安静静坐在最后一排。平时话不多,上课偶尔发呆走神,作业也还算认真,成绩中等。总之,是那种不容易被注意的学生。


毕业前学校组织野炊,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到一个山坡,然后生火煮饺子。学生们走累了,都不太愿意再劳动了,当然这种劳动也得有点技术的,大部分独生子女确实也不知道怎么生火煮饺子。我注意到是小朱同学点火、加柴、架锅、烧水,和他平时一样,没有多少话,很自然地把这一切做了,而且做得熟练流畅。


而那些在化学课上对“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侃侃而谈的同学们欢乐地围在小朱身边,敲着空饭盆嚷嚷“煮好了没,饿死我啦”。第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终于从锅底浮出水面,白白胖胖地翻腾着,香气四溢。


“可以吃啦!”周围学生们的饭盒敲得更欢了,有人已等不及小朱用把大勺一一盛装,纷纷去大锅中捞。“好吃好吃!”“哇!烫舌头了!”“再来两个!”我远远地站在边上,看着他们的快乐和童真,也很开心。这时,平时不多言语的小朱大声地说了句:“哎,别都抢光了,给老师留一碗!”

    

——你知道我当时心里什么感受吗?鉴于我的教师身份,我没好意思说出口,心里想着:嫁人要嫁这样的男生啊,以后哪位有福的女孩儿会嫁给他呢?

    

还有一年,我做高一班主任,教室在一楼。为了安全,学校给一楼教室的外窗都装了防盗网,是那种大约只能伸进两个指头的金属网格。因此,搞卫生擦窗户时只能擦里面的玻璃,那效果自然不怎么样。不过也没办法,一楼的所有教室都这样。


有一次大扫除快结束时,我去班上转转,感觉教室特别明亮整洁,仔细一看,原来是玻璃擦得明亮。劳动委员小陈走过来,得意地问:“老师,你没有发现今天的窗玻璃特别干净啊?”我说是啊,你们怎么弄的啊。他更得意了,变戏法似的掏出两把螺丝刀,说:“先把防盗窗卸下来,玻璃就里外都容易擦干净了,然后把防盗网拿到水龙头下面冲干净,弄完再把它装上去。怎么样?又快又好。”


看我若有所思,小陈又说,“我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到这个办法,不过——”他突然又若有所思,“看来这个防盗窗只防君子啊,不行,得向总务处去反映。”话刚说完,人就转身跑了,只留下我望着他的背影和明亮的窗户满意地发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六七年前,正在高三上复习课,突然听到“咚”一声,有位学生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手脚抽搐。之前我听说过这孩子有癫痫发作的历史,但真遇上了,还是慌乱,本能地想去扶起他。


就在这时,第一排坐的那个小个子班长站起来,大声吩咐:周围的同学,快把桌椅移开,不要让他碰伤!王××,你下楼去找校医;李××,你马上打120喊救护车。张××,你去传达室,让门卫打开边门,好让救护车进来……因为他的冷静果断,一切井然有序,那位发病的同学得到了最及时和正确的救治。

    

这些人,这些事,多年来,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我甚至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的表情、语气、动作。可是,他们后来考上什么学校了?就像学生们记不清我教他们的化学一样,我也记不清了。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呢?我并不知道。但我相信,他们的品行、才华一定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幸福,他们一定向世界传递着正能量,他们自己,也一定过着幸福的生活。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13年第9期,原题《这些,就是教育》

责任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马守兴


【节日】我们都是劳模(写给天下教师)

【微阅读】吴非:教师究竟是什么?

【会议】为啥情境教育这么有生命力(有视频直播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