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密码】为什么他们的老师也这么厉害?
有教师版的“PISA”吗?
你说的是“TALI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吧?
能够再具体一点吗?
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继PISA后组织的又一项大型国际教育研究项目。
肯定又是一大堆的数据和指标吧?有图吗?有图吗?有图吗?
去找民小编啊。
求解读,求概括……
去找民小编啊。
这样一支年轻的、专业的、优秀的甚至是
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去找民小编吗?
(⊙o⊙)… 这次我也能搞定,第8期的杂志在哪?
看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王洁的专业解读吧。
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如何打造?
文/王洁
强调优秀教师的“精致培养与作用发挥”:比如,2011年启动的第三期“双名工程”(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地规模小,每个基地学员一般不超过15人;二是培养期限长,5年为一期,总课时达到780个;三是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深度培养,培训课程中“本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更新、提升”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两部分内容学时分别为260个和140个。
推出全国唯一的“见习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要经过为期整整一年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细分为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4个方面18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深入专业核心。
一年期满后,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与聘任学校共同对见习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作为教师继续在上海市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性是其重要考量。
不仅追求优质,而且重视优质的均衡:针对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上海市教委设计了全方位专项培训,从职初、5-10年教龄的经验教师到校长及教师培训者,关注不同层面教师的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从整体上提升郊区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上海鼓励教师“团队发展”,由彼此志同道合的教师群体以研究的方式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研究团队都是围绕问题组建的。比如,中学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高中人文学科整合性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团队”,心理学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适于脑的教学’研究团队”,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中学艺术学科信息化实践研究团队”,等等。
团队成员围绕问题驱动研究,分享各自的教学际遇和思考,完成对教学知识有意义的理解,发展教师的专业思维和能力,“实践共同体”也因这样的研究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同时,上海发动优秀在职与离退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对郊区(县)学校的指导,建立市级“优秀教师资源服务信息平台”,把离退休又愿意为郊区县教育服务的优秀教师相关信息分门别类建库。
2014年开始,上海市搭建起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系列展示和学科教学研讨的开放平台——“讲台上的名师”系列活动。
“讲台上的名师”活动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让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师在“公开展示”中发现不足,通过辐射自己实践经验和成果,不断回眸与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检验行动的科学合理性,在行动不断完善的同时,形成个人教育特色、教育风格、创造品牌。“讲台上的名师”活动也让优秀教师通过更广泛的实践服务提升其教育责任感和实践影响力。
比如,“上海市农村优秀青年教师专题研修班”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承担具体的培训任务,培训以“行动教育”为主旨,设置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及经验学习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内容,用实践任务推进培训计划,帮助400名学员积累实作性的经验。因为城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上的水平差异需要优先缩小。
这就是上海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秘密:以“面向全体、高端引领、农村优先、关注新教师”为基本思路精致培养教师,围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核心发展研究团队,突出“需求导向”打造讲台上的优秀教师队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6年第8期“上海教育密码”专辑、“中国上海”网站、东方教育时报微信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邢星
微信编辑: 马守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