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手机控?没关系,这里有一张从“屏奴”变成“屏神”的通行证 | 支招

2017-08-04 田冰冰 人民教育

无论你怎么辩解,不可改变的现实是,很多老师渐渐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也沦为了“屏奴”。


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去转变这样一个糟糕的状况?除了克制再克制以外,还可以尝试去改变这种肆意手机“游逛”的状态吗?创意规划,巧妙设计,也许可以重整出来一片新天地。


从“屏奴”变成“屏神”,教师不妨尝试这样做做试试……


做一壁私家书橱




既然不能毅然决然甩开手机,那就努力要求自己用手机干点正事吧!


规划移动手机端的阅读空间,相当于在手机上合理安置上书架,主动找寻素材,整理手机读书空间,给自己创设一个移动端阅读的氛围,可以有效挤压自己在各类散碎信息中闲逛的时间。


来自移动端的阅读储备常用的平台,多是APP和微信公众号。其实我们可以更丰富我们的阅读面,而非一味依赖于咀嚼朋友圈碎片的、鸡肋的营养。做手机私家书橱,要善于寻找值得阅读的平台,寻找一些有固定营养的去处。即使需要付费,但作为经营自己成长发展道路的平台,也是值得的。


比如,我个人非常钟爱的某APP是个跨界学习的好地方,在这里包括了各类达人的专栏,每天听本书等有趣有料的栏目,我常常可以在阅读中发现很多跨界素材,多次用到班主任讲座当中,自感收益良多。


再比如,一些读书APP也是很多朋友的最爱。便捷而优惠的购书方式,让我们可以把很多电子版的书目收入囊中,这里还可以和多位好友共读分享,一不小心,你就弄了个读书的周冠军,虚荣心悄悄爆棚了。


特别提醒你:不是买过,就算读过!


我们要有对自己要求的意识,用专一时段、专时专用的方式,养成固定收听、固定学习的习惯。比如我个人习惯是每天早晨给我女儿播放“给孩子们的博物学”。


阅读内容的选择,可以用“重要领域跟进阅读”和“因需制宜补充阅读”的形式。既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研究领域,定点跟进,坚持阅读;也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因需而读,比较阅读,随用随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手机,创设一个移动的的私家书橱,坚持适度的跨界阅读,读出新滋味,也读出了玩手机的新品味。


做一个移动文件平台


在认识到“积累证书就是积累成长”的误区后,我开始更加重视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


首先,要确定一个你喜欢的软件平台。你可以反复遴选比较同类APP后,然后选择一个你觉得适合的。我使用的是有道云笔记,因为它在工作界面的左侧有分类特别清晰的文件夹,并能收纳任何一份曾在这里打开的成品、半成品的文稿。曾经撰写某个学校对外重要文稿时,改了N稿之后,学校要求退回到第一稿的思路上来,我仍能轻轻松松找回最初的版本,不得不说,是便捷的操作平台救了我一命。


好的文件平台,还需要有着良好的兼容性和便携功能。有的APP会有多平台共享功能。这边电脑保存后,手机上一刷新,就能即刻共享。对于常常需要搬运文件的“写作狗”而言,面对领导和同事的需求,我再也不用回答“糟糕,忘在了某个电脑上,只有回去再给您发了!”



有好的平台,要开始主动收纳重要的学习资源。收录过后一定要整理,整理成支撑自身和他人的成长资源库,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受益。这样的阅读便也心中有了更多人,有了一个传播分享的意识。


需要提醒你的是,善于收藏你所喜欢的文章,看似一个好习惯,其实并不尽然。


收藏的东西,常常十年八年也没有翻看过,是常事。不过是尽了一时的占有欲罢了。收藏过后一定要整理,一定要尝试用一用,把收藏的学习资源派上用场, 才是盘活学习资源的王道。


另外,厘清脑海中的模糊念头,借助文件平台常常写上三两笔就更棒了。坚持做笔记,可以避免“看了就忘”的恶果。坚持读过之后写点联系自己的文章,无疑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习惯尽早把盘旋在脑海当中的东西写下来,把模糊的念头说出来、描述出来,表达清晰,以一定的方式传播出去,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克服一种完美主义的出发点。试着说出来、说清楚就好,用对中等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能每日有所作为都算是不辜负岁月。还可以用一些小游戏的方式去挑战自己的兴趣,比如定个小目标;给自己一个有氛围的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寻找有发展正能量的人靠近并参与其中;也可以通过一些项目驱动的方式,带动自己的进展。



做一个班级成长网络博物馆


利用手机端这个平台,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打造一个班级成长网络博物馆,为师生的成长成果掌舵,立规矩,定机制,相信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首先,组织班上学生以义工轮值的方式进行各类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次活动结束以后,有的学生负责将散落在班级群和朋友圈中的图片下载下来,原图上传至班级群的QQ相册中,以规范的名字存档;有同学负责将大家的作品拍照上传至我们的QQ空间中;有同学负责将学生优秀作品中的精彩片段遴选出来,制作成当次活动的简报。这样的专职宣传小分队,牢牢把握住了收纳关,让每一步的精彩都不错过。待到年度盘点时,步步成长清晰可见。


有了这样的义工轮值小组之后,系统规划一下班级成长博物馆中的馆藏板块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教师成长”“学生成长”“家长成长”为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细分我们的班级成长博物馆吧。教师成长板块包括教师讲座讲课PPT、各类发言发表文稿、各类待写素材、成果证书、学习资源等;学生成长板块包括校园生活照片、校外生活实践活动照片、优秀作业照片、成绩证书、学习资源等;家长成长板块包括,学习资料、各类家长发言稿、重要活动留影等。


那么,把班级成长博物馆设在微信还是QQ群中好呢?QQ群和微信群各有优劣,反复比较过后,我认为班级成长博物馆放在QQ空间中更为便捷。这里有数10G的存储免费空间,并可以按照时间序列自动给照片排序、文件夹归类、原图上传等优势,更方便保存和查找。微信群在通知、聊天沟通的及时性上优于QQ群。平台的选择,不必多处开花。兼而有之时,仍需功能分配上各有侧重。


为师生搭建一个网络成长博物馆,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真是功莫大焉。


做一所移动家长学校



一定意义而言,每个家长都是新手。面对学生的不同学段,对于家长都是第一次崭新的开启。班主任有余力的时候,可以主动带动家长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如果能借助移动端开启一所移动家长学校,那就太赞了。


一所移动家长学校的开启,需要建立在教室对各年段学情把握的前提上。家校交流不变的圆心是学生。围绕不同年段学情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适配,教师先学后教,看到朋友圈中的精彩好文,随时随地转上一个,鼓励大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予反馈,慢慢带动家长主动思考,在互相交流当中得到启发。


为了避免随时交流的随意性,以及参与面过窄的缺憾,班主任还可以把时段固定下来,就像做一档电台节目,培养家庭固定的阅读习惯和讨论习惯。


比如,每周三晚上7:00,班主任就在班级群中发起群聊讨论,设计一定的活动主题和互动话题,让家长参与。在聆听轮值主持人的主旨推荐之后,家长们主动参与发表个人看法。不要小看了讨论,正是主动发表意见,才是由“教师填鸭灌输”到“家长主动思考转化”的过程。


为了做好家长学校的播报,往往又需要班主任有勤于收纳的意识,主动收集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主动整理移动端查阅到的优秀家庭教育文章。未必事事亲力亲为,未必篇篇句句都是原创,但是学为人先,用勤勉来带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却是一个基本的姿态。


既然是一所移动家长学校,要把重点放在激发更多家长的行动自觉为上。遴选家长当中的有热情、有才华的义工代表,进行分工与任务轮值,激活闭门家庭教育的一潭静水,促进跨家庭相互学习。


班主任不妨从铁杆粉丝型家长开始邀请起,做好第一个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的动员工作,为第一个敢于站出来做交流的家长摇旗呐喊,并及时做好后续轮值交流的安排。


这样的工作思路,不仅给家长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促进家长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也可以调适优化家庭教育方式。



说的千般好,实践就是难。目标和实践之间有时遥隔千山无水,有时却是近在咫尺。依我看,从“屏奴”到“屏神”的转变,中间相隔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的名字叫——停下玩耍,尝试创新!


我们不需要很厉害时才能开始“革自己的命,我们需要主动自觉自为,才能把自己调教得很厉害。


那些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总会尝试主动地改变。相信你也是这样。共勉。


(作者单位系重庆巴蜀小学


文章来源 | 公众号“ 创意班主任”,原文有删改。





暑期专辑购


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学校如何做?请戳这里


未来已来,教师必备的“新专业素养”在这里!



推荐阅读

别叫外卖了!帮孩子养成一个能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技能吧 | 强烈推荐

“在学校吃住比家里还好!”这样的寄宿制学校,我服了! | 一体书声

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地为孩子营造阅读环境,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

这个夏天,亮出你的“十八般武艺”吧 | 征集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