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教授陈难先: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是一种习惯

陈难先 人民教育 2019-04-23

民小编说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高就是好孩子。但是,如果从小只会按照大纲学习,总想着怎么去应付考试,孩子的创造力也会逐渐丧失。


清华院士陈难先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独行”的能力,让他懂得如何自主地获取知识,如何独立地思考,如何不随俗,有自己的坚持。



我记得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可能我现在的研究领域他们都不太懂。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教过你的人,就会在你身上留下烙印。比方说我的物理老师,他教我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的时候,说“如果两只手都断了怎么办?”然后翘起二郎腿,脚一转,向上跳一下,说:“这不就得了吗?这不就是空间关系吗?”这就是一堂十分灵活的教学课,是很有创造性的。我们常用不必要的条条框框,把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全都限制住了。


因此,我们的国家现在提倡科技创新、搞“万人创新”,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


恐怕,从小按照规定大纲学习,只想着怎么去对付老师,应付考试的孩子,不会有独立的人格。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让他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实际上,发达国家很早就这样做了。孩子可能念了20本书,老师只讲了一本书的导读部分。


自学为主,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对知识的责任心,自己对知识的喜爱,不用谁去强迫、督促,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是一种习惯。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课堂上、教材里,考试一结束,恨不得把书都扔了,知识全都还给老师。


我大上学的时候,1956年,连教科书都没有,那时候就是苏联的原版教材,连翻译都没有。我们都是穷小子,根本买不起书。只好从图书馆借,买二手书,或者就上课记笔记。


此外,因为是自学,就不能用一个僵硬的尺度去衡量,用学时、学分来计算,用考试成绩把孩子区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五彩斑斓的,五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为什么要求孩子什么都一样呢?


“合格”可以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优秀”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为优秀会有自主创新和出乎意料的含义。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是普通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


我们现在有一个糟糕的标准,就是要求学生要全五分。及格是什么?就是合格。已经合格的孩子为什么回到家还要挨骂?所以,整个社会对这些分数、评价,都有很大的误解,都是在压抑年轻人个性的发展,压抑每个人自觉承担责任的精神,压抑他潜能的发挥。



而且,我也不赞成为了赚钱而过早地只教授学生专业化知识或者说是应用技能,孩子是人,而不是一部机器。对于年轻人而言,获取知识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在课业压力下扭曲了的竞争。学生不仅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成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善良的人,自然的人。


有一句老话“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就很好,多为他人着想,人的心就会善。多想服务,就会创造多种多样的新式服务。发达国家服务业必定发达。


我最近在读爱因斯坦文集《我的世界观》([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 方在庆编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1月版),封面上有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这句话倒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的爱因斯坦著作中读到,听起来很来劲,可能不少人想用这样的个性来标榜自己。但是要做到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这个时代,有太多流于表面的东西。不迎合就是要有勇气在充满世故的世界中坚持原则,这样才能在追求理想时不随俗,不轻易跟随他人的驱使。是要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独立的思考,要有自己的坚持。


现有教育环境下培养出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勇气? 




讲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当年全家都生活在美国,当我想回家的时候,我就带着家人一起回来了,没有考虑什么钱不钱的。当时有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1986年刚回国时的工资是每月96元。要是想那么多,要求那么多,怎么回来?


你看我现在的生活,的确是好多了,但也就是这样。我学物理,搞反问题研究,别人都问,这“反问题”是什么呀?就是针对我国的现状。现在我国科技成果很多,“创新成果”很多,下一步就要注意“方法创新”和“命题创新”了。提出反问题的目的是要把我国的发展指向新的高度,新的层次。国内研究环境不如国外吗?在国内出不了研究成果吗?Nature对我在国内的研究工作进行过整版的评论。


再比如,爱因斯坦家庭条件非常好,可是他却在《我的世界观》里面写道:


“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我渴望过简朴的生活,常常为自己过多地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深感不安。我还相信,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他想的不是我从别人身上索取什么,而是我已经得到了很多,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去贡献什么。他是非常善良,非常能够反思自己,读他的书深感自已应该不断革面洗心,不断净化自已的灵魂。


今天的人们,熟悉乔布斯,追捧他。乔布斯是今天的英雄。那些默默耕耘的普通人也是英雄啊,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爱因斯坦也是,我这么说可不是因为我是研究物理的,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少数,少数有崇高的,有低俗的。少数的意思是多数人做不到,但仍可在不同主客观条件下,追求崇高,爱护崇高。他是“独行者”,是很珍贵的人。


爱因斯坦是单靠学校教育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创造性的东西都是自动自发的,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除了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当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


当今世界十分精彩,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阅读,阅读爱因斯坦的著作,不要跟随浮躁的,更不要取悦于世俗,这样才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爱因斯坦说自已是独行者。杨振宁用“孤持”来表述。坚持真理者只有处在少数地位时,才有真实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真实。这亦是这本书的真谛。



作者介绍:

陈难先,祖籍浙江杭州。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长期在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系进修,从事石墨和石墨插层化合物光学性质的研究。1984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86年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任科技部材料微观结构模拟设计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材料学会理事。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他在国际上明确提出玻色体系、费密体系和晶格及界面体系四大类逆问题,并给出了系统的解法和系列性的应用。Nature对他的工作曾有整版评论,认为他的工作像“帽子里变出兔子来”那样有意思。1993年以《应用物理中逆问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以《凝聚态物理中逆问题》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文章来源 | 本文由陈难先口述,孙宇整理 

 微信编辑 | 王欣玥

推荐阅读


无论多忙,校长们都应该腾出时间来做这件事!

纯粹的教育生活,更能打动人心……

科幻作家郝景芳说,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是因为这一点没做对

如何呵护童心?和丰子恺学习放养“熊孩子”!

如何把握好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平衡?| 每周一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