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带领学生唱响中国的28岁教师遗憾离世: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 特别关注
民小编说
他是个90后,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指挥,是受学生们喜爱的高老师,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然而所有人都记得,他和学生们一同唱过《夜空中最亮的星》。
高至凡是谁
您或许不知道高至凡,
但是,
应该知道厦门六中合唱团!
每隔一段时间,
厦门六中合唱团就得霸屏,
他们演唱的新曲目总是能成为焦点。
不完全统计,
这支以无伴奏的阿卡贝拉闻名的中学生合唱团演唱的歌曲,
在各大媒体点击量累计数,
超过几亿次,
至于受邀上央视演出,已经没有人再去数了。
高至凡是就是这支
风靡全国的中学生合唱团的指挥!
2019年7月19日,高至凡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
年仅28岁
大学毕业后来到学校当音乐老师
和孩子玩音乐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
学生都难以置信。
在厦门六中,
学生们称“高至凡”为老高。
其实,“老高”是90后,出生于1991年。
2014年从厦门大学音乐系毕业后,
便到厦门六中当音乐教师。
很多学校都有合唱团,
在刚开始接手厦门六中合唱团时,
高至凡也觉得合唱比较“老派”
怎么样做出新意呢?
高至凡是个有个性的人
总想在音乐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于是他找来好友徐聪一起探讨合作,
决定用阿卡贝拉的演绎方式,做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
阿卡贝拉,也称无伴奏合唱,
表演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乐器进行伴奏,
演唱者需要用人声去模仿乐器,
以及通过多声部的叠唱创造出丰富的声音。
这种演唱方式在国内还比较少见,
而且,即使在国外,
一般也是在大学生或以上的年龄层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聪要做的,
是要指导一群十几岁的初中生唱阿卡贝拉,
难度可想而知。
高至凡总能想出一些“怪招”吸引孩子们进入音乐课堂,
比如带些红酒软木塞到课堂,
让学生咬住发音,训练腔体共鸣;
或者让学生们用气息将纸片贴在墙上。
为了让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放下包袱,
他会像“做游戏”一样自己示范几遍。
他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在高至凡和徐聪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下,
学校合唱团陆续推出了自己一些让人惊喜的合唱作品。
《青花瓷》《稻香》《鱼歌》《送别》《鱼戏莲叶间》……
凭借动人的歌声和精彩的演绎,
他们很快红遍网络,
不仅多次参加央视节目和重要晚会,
以及各类“快闪”活动,
还获得了人民日报等官媒的持续报道。
学校合唱团爆红网络仍初心不改
直言要让学生真正享受音乐
突然爆红没有让高至凡迷失方向,
他所追求的,仍然是让学生能真正享受音乐。
在接受《厦门日报》采访时,
他说,我们只想纯粹地用“阿卡贝拉”这种表演形式
做出优秀的音乐,
终极目标是希望让更多学生
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这不是套话。
他说,艺术健体,常以艺术养生,
看到、听到都是美的。
我们要培养幸福的平凡人,
孩子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这其中就离不开美育教育。
在音乐要求上,高至凡从不放松。
“肯定是专业水准,我们可以给学生打十分,
但按照一百分的水准来要求。”
课后,他都会给学生布置视频作业。
在他看来,
学校的氛围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十分重要。
他还说过,不在乎多火,得什么奖,
学生真正享受音乐是对我最大肯定。
作为音乐老师,
高至凡也有“两把刷子”,
钢琴、贝斯、电子琴、手鼓都能“玩得溜”,
还担任高中部合唱团的管弦乐指挥。
他对音乐的热爱影响了很多学生。
学校合唱团的学生说:
没想到,阿卡贝拉成为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
让自己懂得了音乐的纯粹,
很快乐,很享受。
他去世后,
有上过他课的学生说:
“从小到大上过那么多老师的音乐课,
只有他的是最特别的,
也是真正让我感受到什么叫音乐,
……
初二换了音乐老师后还很难过,
觉得谁都比不上他的艺术气息,
那种不羁的态度,
那种对音乐的热爱。”
你是照亮学生感受音乐之路的星
永远在学生心中闪耀
无论什么时候,
学生都需要艺术与美学方面的“引路人”,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厦门六中合唱团三度用独特的方式演绎中国诗词
其中就包括李叔同的《送别》
丰子恺回忆学生时代时,
最为怀念的是李叔同先生的音乐课: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
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
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
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在丰子恺眼中,
教音乐的李叔同先生是他的引路人,
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先生。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
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
觉得比上其他一切课更严肃。
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
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
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
即英文、国文和算学。
在别的学校里,
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
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
音乐教师最有权威,
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
而对于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学生来说,
高至凡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把音乐这个旁人眼中的“小学科”,
教成要影响学生生命的“大学科”。
高至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说:
@胡言:不知道要说什么才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高老师是在我女儿的家人列表之中,是他给孩子带来了自信,是他让孩子懂得音乐的力量,是他让孩子找到努力方向,他的教诲势必让孩子终身受益!孩子眼中的老高,朋友圈里的小当家一路走好
@葡萄柚子白巧克力:只上过您一节课,却至今未忘您教我们用纸杯打出来的那个旋律。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仍然能继续歌唱
@ Cloud²:他是我初一的音乐老师,当时最喜欢他了,还记得他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穿了一件t恤,上面写着【子非鱼】,扎一个小辫子,带黑框眼镜。第一节课他把同学分成几组,演绎一首歌,后来才知道那叫阿卡贝拉。初二换了音乐老师还难过了很久,觉得谁都比不上他的艺术气息,那种不羁的态度,那种对音乐的热爱。从小到大上过那么多老师的音乐课,只有他的是最特别的,也是真正让我感受到什么叫音乐,而不是音乐书上简单的童谣。去年厦门六中的《青花瓷》上了热搜,我特别骄傲地评论“这是我初一的音乐老师!”……………怎么会如此突然?!他才28岁啊!为什么老天要收走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直到现在我都难以置信……怀念您,高老师
@Runa Chiu:高一那年参加了校内器乐大赛,当时我钢琴弹得笨手笨脚,弹完后高老师说:现在很多孩子弹得好了都有种无所谓的态度,我能看得出你很认真,没事慢慢来,总有一天会有所成就。
@颜金钰老师:
《送别》李叔同,
送别高至凡老师。
或许在天堂里需要一位这么独具才华
与灵气的音乐老师,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需要一位敢于创新
与拓展的音乐老师。
我们哼着《鱼歌》,伴着《稻香》,
做《简单的事》,
在《鱼戏莲叶间》找寻那颗
《夜空中最亮的星》,
《知否知否》这就是最幸福的青春。
在厦门六中的辉煌史上有你最灿烂的笑容,
在莘莘学子心里永远有你的有你的音乐。
7月21日,
高老师生前的亲朋好友,学校同事,还有他的音乐宝贝——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历届团员们,
更有来自社会各界他的歌迷粉丝们,
自发前往,上千人参加了
一场特别的追思会,
现场没有哀乐,
学生们用歌声送别,
永远快乐的大男孩——
高至凡老师!
厦门六中合唱团《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高至凡的遗体告别仪式上,
他的好友徐聪表示,
自己将一如既往地把两个人热爱的事情做下去,
希望高至凡在天堂能够听到孩子们的歌声。
在现场,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孩子们
也再度唱起了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
为高至凡老师做最后的送别。
高至凡老师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8岁,
在他短暂的生命里,
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美好!
相信多年后,
当高老师的学生回忆起中学时期的往事,
也会记起他们从前共同拥有过的,
夜空中最亮的星。
文章来源 | 文章由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官方微信综合整理。
微信编辑 | 陈雨禾
推荐阅读
孩子上学家长好像陪着又念了一回书?责任感培养从哪来?|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