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新区: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关注

李玉金 人民教育
2024-08-30


民小编说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7年来,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共享、坚持服务发展大局五个方面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打造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未来教育”。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千年大计,教育先行。7年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打造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未来教育”。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雄安新区设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三次视察雄安新区。雄安教育要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先行者,要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排头兵,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一是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雄安新区重要讲话精神进校园,推进“一区一校一德育品牌”活动,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二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县、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开展一体化队伍、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活动、一体化评价。联合河北工业大学拍摄制作了“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大思政课系列视频,讲述雄安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7年来拔节生长的发展历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雄安新区一周年之际,雄安新区发布了“智慧雄安  科技之城”“绿色雄安  生态之城”“护航雄安  法治之城”系列思政视频课,并组织20万学子同上思政课,全方位、多角度引导中小学生深入感知雄安新区的发展历程、价值理念与时代意义。三是打造特色思政品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雄安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雄安新区建设7年来取得的成就,在小学、初中阶段打造“跟着习爷爷的脚步走雄安”思政课品牌,在高中阶段打造“我与雄安共成长”思政课品牌,在疏解高校打造“首都大学生爱雄安”思政课品牌,构筑“立体化、专题式、实践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及展示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未来教育”框架体系


雄安新区始终秉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着力建设一座令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为此,雄安教育加快构建具有“未来之城”气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一是高起点定位。为支持雄安新区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支持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国教育现代化样板、未来教育典范,建设成为京津冀教育新高地。同时,向雄安新区下放教育管理权限,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二是高标准规划。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起步区教育专项规划》,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在教育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督导评价等多方面创新,在学段贯通培养、小班额教学、个性化学习、教师培养、智慧教育等方面全方位规划设计,构建雄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相继出台了《雄安新区智慧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落实举措。三是高质量建设。按照融合、开放、共享、便捷的要求,按照5分钟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的“15分钟生活圈”要求,布局学校设施;学校功能设计完备超前,根据学习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发展趋势,1∶1配置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运动场、风雨操场、报告厅、图书馆成为学校标准配置,为学校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留足空间。目前,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已建和在建学校达到80所,已开办学校41所,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教育服务。四是高水平投入。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保障“两个只增不减”,一般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2023年达到29.38亿元。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2021年起提高雄安新区教育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标准,学前教育每生每年提标400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每生每年提标600元、特教学校每生每年提标1000元。


三、坚持改革创新,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雄安新区教育应用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解决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为全国探索经验、提供借鉴为责任使命。雄安新区设立伊始,成立了雄安新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内外30余位权威教育专家献计献策,共同绘就新区教育创新发展蓝图。一是开展国家级试验区创建。在教育部支持下,2019年5月,雄安新区成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2024年1月,雄安新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今年以来,印发《雄安新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确定1个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县、50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印发《雄安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遴选16所中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实验校、12家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雄安新区以入选国家级实验区为契机,深耕课堂主阵地,发挥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深化课堂改革。充分学习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好课堂”的经验做法,回归课堂主阵地,启动“雄安好课堂”创新行动计划,将“雄安好课堂新建设”作为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的新主题,聚焦深化教学改革重点问题,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之城”首先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发展特色教育,配备个性化、特色化教学设施设备,开设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科技等方面特色课程,打造“一校一品”校园,“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生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验共同体雄安中心、县级基地、实验校三级网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改革,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公民。


四、坚持开放共享,汇聚优质教育资源


雄安新区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加强京津冀与全国各地教育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汇聚资源、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引入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雄安新区以京津冀三地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为支撑,以北京市3所“交钥匙”、4所“组团式”合作办学学校为引领,与京津冀59所优质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将京津冀名校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植入雄安新区,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9月,北京市“建三”学校顺利开学,京雄两地校区通过双师课堂、“一对一”教师结对、赴京跟岗培训、来雄教学指导等形式,实现了京雄校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新区树立了标杆。今年5月,北京市4位知名校长在雄安新区落户领航名校长工作室,天津市“三校一园”与雄安4所学校开展合作。二是加强教育教学合作交流。通过加强京津冀教育科研合作,积极打造“国家、省、市(新区)、县、校”五级教育科研工作体系。雄安新区加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建的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在课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评价学生各环节交流经验、共谋创新。构建“三院两翼”教育科研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凝聚京津冀三地教育科学研究院头部力量和北京市通州区教委专业力量,签署《深化共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总体框架协议》。同时,承办教育部主办、京津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办的“基础教育雄安高端讲堂”,邀请全国知名校园长定期到雄安新区举办专题讲座,活动已开展6期,累计参与人次达15万。三是汇聚五湖四海教育人。面向全国选聘优秀校长和教师,来自北京、江浙等地的校长怀揣教育情怀,为新区带来先进教育理念。目前,已面向全国招聘校园长32人、骨干教师99人、普通教师2500余人,初高中学段教师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0%以上,为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引入中芬教育协会、北京幼师集团、北京爱弥尔教育等社会力量办学,激活社会主体参与教育,形成教育多元化供给模式。


五、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大量疏解人员、青年人才导入。雄安新区教育不仅承担了育人的职责,还承担起服务新区发展大局,承接疏解、服务人才引入的职责。一是不断提升服务疏解水平。雄安新区制定出台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教育支持政策的实施方案》《京籍疏解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施办法(试行)》《京籍疏解人员随迁子女在北京和雄安间的转学工作规程》,上线“京籍疏解人员随迁子女转学服务平台”,实现转学全部在线办理,与北京市转学平台和学籍库共建共享,畅通京雄疏解人员子女转学渠道,服务疏解人员子女转学。二是增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在新区28所学校开展中小学寒暑假免费托管试点工作,开发“雄孩免费管”平台,评选100门以上托管服务精品课程,完善托管台账,有效缓解单位职工及新区群众子女寒暑期“看护难”问题;在新建片区公办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联合卫健部门制定幼儿园托育相关政策,在园所管理、设备采购、经费补贴、人员任职资格与培训等方面建立制度和政策保障;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试点工作,选取6所学校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试点,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创新家校联动工作模式,以班主任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重点跟踪关注困境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形成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的家访工作新格局,把教育民生工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三是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雄安新区依托高校专业力量,研究制定《推进“未来之城”家校社政共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致力于建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项目实验区”,推进家长学校总校和各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开展种子工程建设,孵化数智化特色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培育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示范校和胜任家校社政协同育人工作的种子教师。推广“花朵关爱计划”工作,开展“家校社同心圆”公益主题活动,应用“知心汇语”家庭教育大模型,为家长或教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满足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家校社政协同育人的样板区,构建雄安新区家庭教育的新样态。


(作者系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副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0期文章作者|李玉金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曹建雄 摄责任编辑|冉楠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教育力量 | 时评
汇总!2024各地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来了→
福建建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转型之路 | 关注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
丁薛祥在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 锚定战略目标 抓好重点任务 确保如期建成科技强国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