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避免这三种说话方式→ | 家长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志亮工作室 Author 钱志亮
民小编说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景——培养出既拥有卓越智慧,又兼备高情商的孩子。然而,这份期许并非空中楼阁,它深深植根于家庭这片沃土之中。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言行举止,每一个细微的情感交流,都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着孩子情商的幼苗。若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避免错误的说话方式。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心理健康乐观;理解他人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然而,高情商的孩子从来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与父母的为人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家长若能以身作则,避免伤人的说话方式,其正面的榜样力量将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渗透进孩子的心田,促使孩子拥有更加积极的性格与卓越的情商。
大吼大叫、情绪化沟通
为人父母后,对孩子动辄大吼大叫、发脾气,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场景。
辅导作业时孩子反应太慢,老是出错,家长失去耐心:“怎么这么笨啊!教了几遍了?”
孩子把水洒得到处都是,给自己添麻烦时:“成天就知道闯祸!把我累死你就消停了!”
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时:“再不听话我把你扔出去!”
孩子考试考砸了,表现不佳时:“太不争气了,考这么点分丢不丢人?“
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用发泄情绪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用批评吼叫代替沟通。
羞辱、威胁、命令,这些带着激烈情绪的语言,或许可以短时间内让孩子乖乖就范,但长期下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且后患无穷。
父母糟糕的情绪,是孩子眼里的“恐怖片”,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否定、不满,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带着情绪说话,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情绪上,掩盖了真正需要孩子学习的内容,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变得情绪化,爱发脾气,不利于情商的发展。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家庭教育的应有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喊、央告、恳求。”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懵懂到成熟,从不会到熟练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练习,中间有犯错、表现不佳的时候,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家长把这些“不好的时刻”看作孩子正在学习和进步,而不是故意给自己惹麻烦,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火,对孩子多一份包容和耐心。
曾看过一则视频: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拿着一杯可乐向爸爸走来。可能由于地上太滑,女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可乐洒得满地都是,衣服也弄脏了。
女孩没有哭闹,也没有抱怨地滑,只是感慨一句“哦!天哪!”就爬了起来。一旁的爸爸没有惊讶,也没有责骂,淡定地问女儿:“摔跤后首先该干什么?”女孩用稚嫩的声音高声回答:“换衣服换裤子,洗洗手,先拖拖地,然后再喝可乐,再吹头发。”
这就是温和的力量,没有发火和斥责,有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启发,这样的沟通更能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并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好好和孩子说话,耐心引导孩子,代替情绪化地发脾气,你教给孩子的道理和方法,他会更好地吸收。
好好和孩子说话,孩子也会善于沟通,形成温和、友好的性格,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缺少情感互动
许多家长养育孩子,重点在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照顾他吃饱穿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三个层面上,唯独缺少对孩子感受和情绪的关注,更谈不上情感交流。
常见的表现有: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喋喋不休地讲道理,随意批评、打骂孩子;忽视、否定孩子的情绪:“真没用!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你再摆个脸看看,我欠你的吗?”不懂得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针对表面现象来管教孩子;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代替孩子的:孩子说自己不冷,还要让他加衣服;孩子不想吃苹果,非要逼着孩子吃······
导致的结果是: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失效,孩子不听话、叛逆、拒绝和父母沟通,亲子关系疏离,甚至走向对立。
而且,由于缺少情感教育,孩子对情绪认知不足,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的觉醒2》一书中写道:“当我们踏上育儿的征程,就要理解与孩子的感受发生联结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情感,考虑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表达真情实感的自由空间,避免独裁和控制。 首先要明白的是,情感影响了人所有的行为。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行为是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因此,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孩子的行为变化,就要先了解他们的情感。”
家长们总觉得,小孩子的感受不重要,小孩子懂什么?
其实不然,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家长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允许孩子表达、发泄情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接纳、被看见,内心充满安全感、自我价值感高。
家长平时经常和孩子谈论情绪,引导孩子正确发泄和表达情绪,孩子会更深刻地认识情绪,并学会积极调整,不至于让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在日常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重视孩子的感受,家长就会在说话做事前,考虑自己的言行带给孩子的影响,从而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纵容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明白:我看到了、理解你的心情,但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比如:“我知道,不让你看动画片你很生气,是不是?但是我们说好了,一天只能看一集,就要遵守约定。如果你想哭的话,我会一直陪着你。”这样的教育,就是同时把爱和规矩传递给孩子。
当家长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并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会极大地拉近亲子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更有利于孩子自觉地改善行为。
总向孩子传递负能量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对年轻夫妻在机场发生争执,将2岁多的孩子扔在候机楼。爸爸坐飞机走了,妈妈开车跑了。警察发现孩子时,孩子脸都哭花了。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能敏感地捕捉到父母的情绪,影响他的认知、思维模式和心理健康。
父母在孩子面前暴露过多的负面情绪,会造成孩子敏感、自卑,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影响人际关系,自觉性和专注力也会变差。
如果父母暴躁易怒,经常发脾气,夫妻之间争吵不断,孩子会感到紧张不安、压力水平上升、缺乏安全感,大概率也会成为一个脾气火爆的人。
父母悲观消极、焦虑不安、常常抱怨,孩子也容易情绪低落,思维消极,对生活失去希望,性格胆小懦弱。
教育孩子,离不开父母自身的成长,首先可以从管理情绪做起。
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容易失去耐心、暴躁易怒,正是因为内心淤积的情绪过多,没有被及时正确地处理。
只有父母内在的情绪平静了,才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绪。
这是一项长期的修行,需要家长平时多学习、反思、和内心对话,从原生家庭的经历,到学会觉察情绪,思考情绪来源,解决实际问题。
正如蔡康永所说:“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
在情绪波动时,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去纾解,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做好榜样。
诚然,家长难免会有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的时候,也不要过多苛责自己,及时和孩子交流,安抚孩子,尽量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比如,妈妈最近工作不顺心,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忍不住发一通火,抱怨几句,如果当时没控制住情绪,可以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和孩子好好沟通:
“妈妈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心情不好,刚刚没忍住发脾气了,希望没有影响到你。”
这样诚恳的沟通,不但会拉近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情绪失控不是自己的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注意以上三点,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和孩子好好说话;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也可以成为高情商父母,把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
文章来源|"钱志亮工作室“公众号,有删改
文章作者|钱志亮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周训超 摄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王圣婴
推荐阅读
①山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奏响扩优提质新乐章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②即将升学的青少年如何调整状态来迎接军训挑战?| 每周一问
③浙江省宁波美术学校:以“全周期管理”赋能学校治理,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 封面主题
④消防无小事,防火莫大意!这份消防安全指南请“趁热”收下→ | 暑期讲安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