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享优质教育,“浙”里风景正好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民小编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2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
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牢记嘱托,满怀豪情投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谱写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近日,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个视频、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浙江如何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改造后的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杭州市富春七小学生在开展劳动实践。
嘉兴大学学生表演该院原创的红色话剧《初心》。
浙江海洋大学主持课题项目“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人员正在对野化过的大黄鱼进行增殖放流。沈家迪 摄
嘉兴市秀洲区师生通过同步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该校精密制造产教园中参加实训。
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共享优质教育,“浙”里风景正好
在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5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中,浙江有16个县(市、区)通过验收。此外,浙江实现了全省各设区市都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2018年以来,浙江直面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的难题,在省域层面密集出台政策,聚焦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校际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开创了教育共富的时代新局。
城乡教共体,优质一盘棋
“七山一水两分田”,浙江的地理特征决定了优质均衡在这里是道天然的难题。
天台县超过80%的地区被低山和丘陵占据,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学校占比高达84%,石梁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褚天龙担任校长时,石梁学校仅有101名学生,且生源流失还在加剧。“按照这个速度,不到四五年的时间,学校就会被撤并。”
为了留住学生,褚天龙挨家挨户地去做家长工作,并给出了改革承诺。两年后石梁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赤城中学签订协议。前者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共40名,与后者选出的40名学生混编成两个班。上学期在赤城中学同吃同住同学两个月,下学期则安排两个月到石梁学校,一共合作3年。
“之所以能下如此大的决心,是因为政策的东风来了。”褚天龙回忆说,2020年浙江出台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共同体分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类,省里给出具体的界定和要求,各地各校可因地制宜创新开展。
成效立竿见影!石梁学校40名学生各科成绩大幅提升,越来越多下山买学区房的家长抢着要回石梁。原先还担心会拖优质均衡的后腿,孰料“石梁经验”成了一张地方教改新名片。在此次5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中,天台县榜上有名。
2022年,教育共同体又往前迈进一步。浙江将支援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组建跨地区义务教育共同体列入省民生实事,首批516个。根据协议,支援校与受援校将开展两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等活动。支援校至少安排3名优秀教师按1∶3比例与受援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受援校至少安排一名教师在支援校异地跟岗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我是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临平一小的。”是年,泰顺县筱村镇翁山中心小学综合楼修建在即,但拓展型课程如何设置、教师如何培养?校长颜笑芬心中没底。抓住在杭州市临平一小跟岗锻炼的机会,颜笑芬每天近距离观察学生晨练,走进机器人、航模等近百个拓展课堂,列席参加集团校长例会,一个个问号变成了句号和惊叹号。不久后,临平一小党委书记龚国建带队来到翁山小学,观察课堂、现场把脉,一张拓展型课程的发展蓝图在大山里徐徐展开了。
“目前,浙江义务教育共同体结对覆盖率达95%以上,以省域之手有效弥合了地区间、校际间的差距,实现了优质均衡一盘棋。”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省域统筹,县中崛起
2023年,创建于1938年的景宁中学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景宁中学。山区县中成为名校的一部分,“县中崛起”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为了打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一场硬仗,浙江早些年就在“县中崛起”上进行布局。如严格执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修订学籍管理办法和建设省统一招生平台等,坚决遏制个别“头部”高中跨区域掐尖。
对薄弱县中来说,这些政策更大的意义在于“止血”,然而要真正崛起,“输血”和“造血”的难题亟待破解。2022年,浙江启动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提出对口帮扶、加强教科研指导等9条措施。次年,“县中崛起”结对帮扶58所学校被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景宁中学终于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杭州第二中学校长蔡小雄领衔的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很快入驻,他为学校规划了“民族特色”“生态与生物特长”的办学方向,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多次给学生作数学专题讲座。学校教师黄雄伟被聘为景宁中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协调两校集体备课。学校教师吴祝飞支教高三两个班的数学,为期一年。
与此同时,景宁中学也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杭州二中跟岗锻炼,人手一本“学习日志手册”,学思相融,沉淀经验,以期打造一支能自我“造血”的名师队伍。
“真踏实!”对于杭州二中的帮扶,景宁县副县长柏彬给出了3个字的评价。一年多来,景宁中学崛起的步伐令同行艳羡——评上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并迅速成为浙江高中学科竞赛的一匹黑马,有2名学生获得了信息学和化学奥赛省一等奖。
浙江这项结对帮扶工作以3年为一个周期,采取派驻校长教师团队托管帮扶、定期到校指导和组织跟岗挂职锻炼等方式,同时运用互联网教研等,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省财政设立结对帮扶专项补助资金每年1.2亿元,对薄弱县中和帮扶高中每年补助必要经费。
今年,浙江又公布了第二批帮扶名单,除了县域“头部”高中入围外,第二梯队的高中也被纳入帮扶计划,崛起路上一个都不少,让更多县中吃下了“定心丸”。
山区海岛县,师资“三定向”
2018年,龙游县教师刘伟参加浙江的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但冲刺未果。有同行为他叹息:常年扎根山区县中,物理教学在县里独树一帜,如果换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名校,或许就“上岸”了。
刘伟一度对职业生涯产生了迷茫,身边的同事更是感同身受:“刘老师都评不上,我们这些山区县的老师还有机会吗?”
强教必先强师!转机出现在2022年。为了破解山区海岛县教师队伍“引人难、育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浙江创新推出“戴帽下达、人走帽留”的名优教师培育机制,即在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增设“定向服务岗位”和“特设岗位”:“定向服务岗位”面向山区海岛县教师,评聘后须长期扎根当地教育教学;“特设岗位”面向山区海岛县以外的教师,在全省范围内选聘,随迁人事关系到山区海岛县工作6年。对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教师,实行“人走帽留”,取消其正高级职称。
当年,浙江共评出“定向”正高级教师37名,占全省总量的15.4%,刘伟就是其中之一。“感觉自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春。”51岁的刘伟干劲十足,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开设了系列讲座,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以培养更多物理学科的后起之秀。身边同事的心气也上来了,原来“正高级”并非难以企及。
指向于山区海岛县的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定向评聘,还有定向培训和定向培养。
定向培训。在浙派名师名校长等重点项目中,为山区海岛县单列参训名额。创设省市教研员定向联系机制,每年有100多人次到山区海岛县挂职锻炼。开展“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每年近800名优秀教师参加支教。组建名师网络工作室830个,实现名师工作室在山区海岛县全覆盖。
定向培养。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优先保证山区海岛需求,“戴帽下达”定向师范生招生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和考生签订三方培养协议,遴选经验丰富的实践导师,开展一对一指导。通过定向培养,近年来毕业生有70%到山区海岛县的乡村校任教,一改过往“招不到教师”的困境,并通过小学全科、“复合型”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的教师。
“三定向”让山区海岛县正高级教师数量实现三年翻两番,中学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增幅高达40%,为浙江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提供了强力支撑。
“未来,浙江将加强教育资源前瞻性布局,进一步推动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整体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说。
数字里的浙江教育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经费投入:
由2018年的1727亿元,
增长至2023年的2298亿元。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由2018年的60.12%,
增长至2023年的67.50%。
研究生在校生人数:
由2018年的8.25万人,
增长至2023年的16.43万人。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
由2018年的101.94万人,
增长至2023年的129.15万人。
职业院校长学制培养招生比例:
由2018年的21.84%,
增长至2023年的41.33%。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由2018年的42.79%,
增长至2023年的70.51%。
数据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8月19日第4版、育见新闻视频号
文章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蒋亦丰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