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在“创中学”的实践变革中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 | 封面主题

蒋洪兴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创新在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将“创中学”发展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变革,不断寻找突破点,设计并实施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一起来看他们的探索实践——


创中学,是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经过30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学习变革。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破解学校单一的以分数为指标的工具主义发展逻辑。创中学的实践变革,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形态、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校的发展生态,引发了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系统性重构。在推动创中学实践变革的过程中,校长锻炼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力、对教育变革的行动力、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力,整体提升了课程教学领导力。


一、问题:迷失在学校里的“创造性”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着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学校活动不丰富、学生生活单调枯燥等问题。我们梳理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提炼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是“创”与“育”分离。人是创造性的存在,但我们的教育常常忽视这与生俱来的创造性,片面理解全面发展,忽视有个性、有想法学生的成长,认为打好基础才能创造,育人是眼前的事,创造是未来的事。这样便人为分离了“育人”与“创造”,窄化了育人目标,阻断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二是“创”与“学”割裂。学习就是创造的过程,但我们忽视了“创造”对于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反复训练的虚假学习状态时,会被遏制学习热情,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也就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问题提炼的过程既是对学习本质再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校教育哲学追问与重建的过程,同时还是提高发现和分析学校课程教学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的过程。能否基于学校实际精准地发现问题并科学地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前提,也是校长课程教学领导力的首要体现。


我们将问题聚焦于“创造性”,认为“创造性”的缺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研读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后,我们分析研判了社会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走向,对照最新版本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坚定了发展学生创新素养的育人方向。在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实践能力和责任感作为学校课程教学变革的目标,并提出了“培养乐于合作、善于创造、勇于负责的梦想实践者”的育人目标,让“创造”和“梦想”回归学校的教育现实。


二、行动:以“创造性地教”推动“创造性地学”


新的时代,学校的课程教学要有新的定位、新的内涵。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今天,如何创新我们的行动,寻找突破点,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设计并实施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新命题,也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方面。


1.在课程教学变革的历史中寻找突破点


创新不是将原有的一切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20世纪90年代,我们学校美术学科组针对有“术”无“美”的现状,提出“把艺术还给学生”的变革主张。教师尝试“创造性地教”,把学生从刻板训练中解放出来,鼓励有个性、有独创性的作品。2001年,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始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指导学生围绕农村问题开展以调查研究、自主合作为主的探究式学习。2013年,学校易地新建,整合美术、音乐、技术学科,组建“艺创组”,建立“创意种子实验室”,开发“创意学习”课程。2015年,学校结合江苏省“创客空间”课程基地建设,开展基于创客空间的新型育人模式研究,提出“创中学”的概念,并逐步向全学科推进。由此,学校开启了以“创中学”为突破点,引领课程教学系统性变革的历程。


2.明确“创中学”的理念


创中学,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我们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以记忆、训练为主的浅层学习,缺失过程性的结论式学习等现状,以学科教学为重点推行“创中学”,并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是创新创造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具有的潜能和品质。创中学不是将培养科学家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为解决真实问题寻找新的解决之道而学,为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学,为实现内心不断涌动的创造欲望而学。


二是真正的学习必须与创造性相连。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通过经验的改造生长出“新知识”。创中学,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并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学习中的创造,就是对知识的重组、整合,生发出新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应用、迁移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创造者”。


三是创中学就是“在创造中学,有创意地学,为创新而学”。创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未来成长所需要的品质。创中学提出的创新创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创造新事物,也不只是思维变革,而是着眼于智力、情感、意志、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获得“新工具”,感受“新体验”,创造“新生活”,唤醒“新生命”。


3.推进“创中学”课堂教学变革


创中学是学生对一个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或问题)进行的创造性学习,这是我们对创中学的定义。在明确定义后,学校带领教师组建核心团队,开发了“创中学”课堂模型和“溯源设计”教学设计模型。教师围绕学科核心概念或关键能力进行知识溯源,追溯知识形成前的本源状态,设计具有情境性、挑战性、开放性的创造性学习任务。


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合作、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亲身经历知识的诞生和应用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寻找独到方法、提供新颖成果、进行多元呈现,走向深度学习。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教师会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制作水火箭实验,记录分析每次飞行高度,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反冲原理和动量守恒的学科概念,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中学的课堂模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且可塑的,为教师创造性地教提供无限可能。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自主开发各学科的典型学习样态。如音乐教师把学期单元计划变成一份节目单,整个学期按照一场大型音乐会的流程进行重组,将音乐课变成“剧场式课堂”,每个单元变成音乐会中的一个节目,进行赏析、创编及展演。


在评价方面,核心团队研制了由学习式评价、情境性评价、展演式评价组成的“创中学”全程式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借力AI Classroom教学方式的诊断和改进项目,助推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4.构建“创中学”课程体系


学校以高质量、有特色实施国家课程为宗旨,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架构了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超学科课程三大类创中学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是实践创中学的主体,我们全学科推进创中学的实践探索,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具有主体参与、深度介入、沉浸愉悦、充分胜任的创造性体验,学习方式不断迭代发展。跨学科创中学活动课程,侧重在项目学习、创造发明或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运用科技资讯能力、协作力、问题解决力,提升综合创新力。超学科创中学特色课程,直接指向创新共通能力培育,更加强调实践性、综合性。我们开设了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设计与智造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创新工具,提升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由“做题人”转变为“做事人”和“创造者”。我们在全学科推进创中学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跨学科项目学习、项目研究,倡导每一个学生都有研究项目,同时把超学科课程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特色课程。学生在项目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发展协作力、创新力、设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成为负责任的创造者。


创中学的实践变革,提高了校长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力。学校课程教学变革,不是追求形式上的花架子,也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与繁华,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研究课堂和学习的本质,研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式。学校课程教学变革,重要的不是看开发了多少校本课程,开展了多少学生活动,而是看实施国家课程的质量高不高。学校只有能够有创新、有特色地实施国家课程,才会真正实现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创中学的实践变革,提高了校长引领课程教学变革的行动力。我们围绕保护学生好奇心、培养创新品质等核心问题的解决,系统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我们组建学习型团队,构建对话、协作、共享的团队合作机制。我们深耕课堂,迭代发展,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育人方式转型的实践路径。


三、价值:过有创意的学校生活


如何让教育本身体现创新精神,充满创新元素,成为创新过程?如何让创新文化生长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氤氲在学校每一天的生活日常中?创中学的实践变革,使校长对学校教育的追问视角发生了转变。


在一系列课堂教学变革及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创中学的实践意义,我们提出了“过有创意的学校生活”的价值立意,让创中学的理念深植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不再拘泥于追求一节节课、一门门学科的教学之“术”,而是放眼学生长远发展,追求学校生活的文化建设之“道”。


学校确立了“学生优先”的原则,凡事首先考虑能否由学生来做。作业本由学生自己设计,成为校园里的网红文创产品。“锡东花园”建设方案从学生提交的100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出后,聘请专业的园林建造师指导学生施工建成;生物物联中心也是创意劳动课程实践基地,里面有近200个植物品种都是学生自主培育、栽种的;已经连续九届的夏季慈善晚会全部是由学生自主筹办;学校有牛顿园、思维谷、问题墙,学生可以提出各种挑战性问题,协同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我们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形态,将创新播撒在校园生活中。


创中学的实践变革,不仅让校长带领学校完成了蜕变,也使校长逐步确立了扎根于学校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思想。校长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重新审视学校的情况,深入观察学校课程和教学,并运用自己的经验沉淀教育思考,带领学校教师团队不断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领导力不断得到增强。

(作者系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3-14期文章作者|蒋洪兴封图来源|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宋佳欣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暑期安全一直在行动”系列科普宣传视频上线啦!教育部等九部门携手“托”起这“一夏”的美好!快来扫码观看→
若想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家长们一定要避免这三种说话方式→ | 家长慧
上海市市西中学:面向教育现代化目标,着力提升中小学校长治理能力 | 封面主题
山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奏响扩优提质新乐章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