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新时代中小学书记校长引领教师成长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 封面主题

张帝、马宏、陈怡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区别于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机构,书记校长引领教师成长应立足于学校场域,具有鲜明的校本特征。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基于对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考察,总结出中小学书记校长引领教师成长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一起来看——

在培养高质量教师的众多环节中,书记校长对教师成长的引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就明确提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区别于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机构,书记校长引领教师成长应立足于学校场域,具有鲜明的校本特征。基于对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考察,我们总结出,书记校长应具备精神感召力、专业引领力和组织领导力:精神感召力为教师成长提供内在驱动力,奠定文化根基;专业引领力确保教师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夯实教学质量;组织领导力则是实现这一切的保障,促进个体与组织的内生发展。三者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以书记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层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了“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的价值共同体、专业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形成了强调职业自为、追求学术自觉、体悟生命自在的教师成长生态。


一、精神感召力:构建从个体到团体的价值共同体


精神感召力,作为构建价值共同体的基石,强调校长以高尚的职业情怀、深厚的教育理念,塑造集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榜样,激活教师内在动力,引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信仰和价值取向。


1.文化铸魂:在校史中浸润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精神动力,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感,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一所学校的书记校长要善于链接一切有关教育家精神的资源,为引领教师成长提供鲜活的典范,其中把伟大的教育家、优秀教师的典范与学校的特点、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相联系,让教育家精神不再遥不可及,是书记校长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巴蜀小学校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33年创建时,主要创办者之一黄炎培先生广纳贤才之举,奠定了学校重视人才、尊重教育的基调;首任校长、爱国教育家周勖成,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学校精神特质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任学校国文教师,赋予了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巴蜀小学校的领导团队利用这些丰富的校史资源,定期举办校史学习活动、办学思想研讨会,将校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使教师在耳濡目染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自觉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使命相结合。


2.理念导向:在“做”与“思”中凝聚教育共识


让先进教育理念落实的难点在于,书记校长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案例将教育理念具体化、活化,让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和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从而让团队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巴蜀小学校提出并践行着“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理念,强调教育应当回归儿童真实生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围绕学生兴趣和成长需求,创新“律动课程”研究与实践。书记校长一定要让这些观念通过各种活动落地,学校会定期举办教师工作坊和经验分享会,每个人都会把各自在具体教学中的“新招儿”、新构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读到的、听来的新观点拿来分享,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这些新东西与学校理念的关联。“教育是做的哲学”,而交流是哲学思想通俗化的过程,全体巴蜀人在做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新做法,并不断对这些新做法作出评判,是发扬、改进,还是舍弃、另辟蹊径,评判的原则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与学生一起脉动,是否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


3.会讲故事:在生动叙事中确认育人价值


书记校长要善于讲育人故事,在生动的教育叙事中帮助教师确认育人的价值方向,将抽象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念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教师认同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书记校长一方面要善于记录和梳理学校的日常育人故事,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亲自讲述育人故事;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讲述自己的育人故事,让全体教师共同在育人叙事中确立和坚定育人价值取向。


“用故事做教育”,学校领导团队以“讲述真实的教育故事,分享多元的教育视野,探究深切的教育问题,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动”为宗旨,创办了教育类书刊品牌《教育故事》,近30年来已公开发行80余期,刊载教育经典故事逾1000万字,呈现理实相生的教学案例与发人深省的育人故事。在校长团队的带领下,教师将日常的教育体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通过故事鲜活生动地反映出来,以故事的形式对经验进行总结,对个案进行解读,对理论加以诠释。


二、专业引领力:构建从新手到专家的专业共同体


专业引领力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强调书记校长要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和科学评价体系,为每一位教师架设成长的阶梯和支持系统,引导和支持教师实现专业进阶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成长。


1.成长定义:在坐标系中定义教师成长


书记校长也应该是专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教育个体,在引领教师成长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要实现全校不同类型和阶段教师的共同成长,校长不能仅仅依赖个人的成长经验,而需要引入一个成长坐标系,从多维度定义教师成长所处的阶段和特征,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规划指导。


在巴蜀小学校,由校长团队带领构建了“四段三维”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为教师成长提供了系统的框架与指导。“四段”包括职后初期、中期、成熟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三维”包括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和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学校领导团队通过为教师提供职前和职后各阶段的持续学习与实践,让全校教师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平台搭建:在平台场域中提供成长资源


书记校长的专业引领力更应体现为善于为全校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丰富的成长资源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创造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实践和交流的环境。通过参与各种平台活动,教师能够增强自身的职业自信和使命感,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巴蜀小学校校长团队通过搭建工作坊、工作室、宣讲团、阳光互助杯等多种成长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成长资源。一是组建工作坊,定期组织各类教育工作坊,邀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二是建立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一个集体研究和实践的空间;三是成立宣讲团,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在校内外进行教学分享和经验交流;四是开展竞赛活动,每年举办“阳光互助杯”教学竞赛,在夯实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推动以专业愿景、专业研究和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


3.评价激活:在特色评价中激活专业自觉


评价激活专业自觉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专业成长和教学效果提升。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衡量,更是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的重要手段。校长通过多维度和持续性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内在的专业自觉性,主动追求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


巴蜀小学校的教师特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多维度评价,综合考量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反馈等多个维度;二是持续增值性评价,通过定期评价和阶段性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和进步情况;三是参与性评价,评价过程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同事的评价、管理者的评价,以及学生、家长反馈,如每学期委托第三方机构举行的服务对象满意度匿名问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激活教师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组织领导力:构建从个人到组织的发展共同体


书记校长要善于引领教师在融入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过程中,组织领导力侧重于优化组织结构,调动团队潜能,确保学校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形成内生动力,支持每位教师与组织同步成长,共创卓越。


1.任务驱动:在完成组织任务中促进成长


任务驱动是通过分配和完成具体的组织任务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校长要合理分工和安排任务,让教师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任务驱动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协作互助三个方面的内涵。明确的任务目标使教师的努力能够有方向,集中精力提升相应的能力;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任务驱动还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事、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作。


巴蜀小学校建立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任务驱动机制,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有具体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专人负责。根据教师的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分配各类任务,让教师在不同的岗位锻炼和成长。一是群体合理分工,分别针对新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进行合理分工;二是志愿服务,借助数字赋能将开展了近20年的“校长信箱”升级为“巴教村15号·心灵邮箱”,通过志愿征集选点的方式,让教师选择自己可提供的服务专长;三是设立公共服务岗,为每位教师安排一定时间的公共服务岗任务,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参与校园公共服务。


2.团队再造:在团队组建中发挥教师特长


团队再造是通过组建和优化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旨在通过团队的形式将教师的个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校长通过鼓励和帮助教师搭建各种灵活的项目式团队,教师既能发挥个人特长,又能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巴蜀小学校组建了参与式教学、项目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多个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通过实施“新人强基计划”,为新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多岗历练促其成长;依托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教科研平台,形成老中青教师梯队主动发展、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让教师参与构建课程模块、开发教学资源、探索综合化教学等实践研究,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组织内生:在构建学习型组织中实现内生


组织内生是指校长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让组织内部持续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应,使教师的成长源于内部驱动和团队合作。其中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实现组织内生的重要路径。在学习型组织内,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共同探讨和互相支持,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提升专业素养。


巴蜀小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强化学术领导和责任,让渡学校管理权限,变革学校治理,鼓励每位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广泛开展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创新。助推教师团队的研究文化,在做事中熔炼团队,建设多元联动的治理运行机制,让“共同经历,彼此滋养”“让老师告诉老师”的团队动力愈加凸显,促进教师的内生发展,最终实现所有教师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同时,致力于服务他人,连续20余年开展“中国好老师、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志愿行动”活动,带动了周边更多区县、市域学校的联合教研,双向促进,形成区域教育共同体。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注重团队的协作与活力的激发,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良好的组织氛围中获得发展,从而组织起一种让生命增值的生活,引领教师“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


(作者张帝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马宏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陈怡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执行校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3-14期,原标题为《新时代中小学书记校长引领教师成长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基于对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考察》文章作者|张帝、马宏、陈怡封图来源|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供图责任编辑|程路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缤纷一夏,从“心”出发!暑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一起来学调适心情的小妙招→ | 暑期讲安全
天津: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在“创中学”的实践变革中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 | 封面主题
“阅”见美好,“悦”享书香,让亲子时光更加生动|“阅”见一夏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