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优化学校外部治理 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 封面主题
民小编说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效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成长环境。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西区)不断强化协同意识,挖掘和培育家庭教育资源,高度重视对具有独特场域和本土特点的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质、多元且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做法——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西区)聚焦校外资源,积极探索,打通校家沟通交流的渠道,创新校社共同发展的平台,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尽职尽责、社会主动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目标共建、发展互助、优势互补、资源互享”的校家社共建格局,为学校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充分认识校外资源的重要性,强化协同意识
学校治理通常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主要指学校内部各项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管理等,旨在保障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外部治理指学校与校外多元关系的交流与协作、对各种校外资源的整合与盘活,为学校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学校外部治理,有效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学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校外资源可以有效补充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学校通过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能够有效补充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不足,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从而推动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可以帮助学校有目标、有计划、有规范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让社会看见学校,看见学校的教育活动,看见学生的发展,进而激发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意愿和动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
最后,校外资源的整合有助于优化学校发展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外部治理,整合外部资源,能够切实促进学校与社区、家长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良好合作,构建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
二、挖掘和培育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共育能力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培育家庭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一)构建三级家委会联动机制
学校成立三级家委会。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家委会成员竞聘,通过演讲、现场答辩、公开投票等方式,选拔一批支持学校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强、热情友善的家长,分别成立班级、年级和校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成员从班级家委会成员中产生,校级家委会成员从年级家委会成员中产生。学校德育处与三级家委会共同编制工作手册,制定工作章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边界,形成学校指导、校级家委会统领、年级家委会督促、班级家委会执行的常态工作流程,实行联席会议机制。
每学期的家校联席会议,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的讨论和决策,通过“调研问需、双向准备,分类对话、应需指导,多元评估、跟踪改进”的沟通对话机制,及时了解需求、回应关切、采取措施,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流通和情感共鸣,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比如,校级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研讨,共同为学校发展建言建策。各年级家委会成员全程参与由学校主导的校外研学方案设计和实地考察调研,组织校内招投标并确定研学基地。班级家委会成员参与食堂管理和监督,发挥共育监督功能。家校冲突的解决,则通过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逐级协商处理。
(二)设立家长志愿者工作站
家长志愿者是乐于参与学校活动,主动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服务的人。学校家长志愿者工作站将家长的专业智慧融入协同育人过程,是学校协同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学期伊始,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列出家长志愿服务清单供全校家长自愿选择,包括运动会、游园活动、上学和放学高峰期交通安全维护、图书管理等。家长根据自己的时间、特长作出选择并提出申请,报学校统筹安排。一方面确保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尽量满足家长的选择,最终以工作列表的方式将家长志愿服务内容、时间进行公示,并照此执行。
家长志愿者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指导研究性学习项目、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式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内容涉及医疗、军事、机械、人工智能、生物、文学艺术、生活技能等多个领域。所有家长志愿者都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专业的精进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热情,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开设家长学堂
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从专业的角度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等进行指导和培训。由此,家长学堂应运而生。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家访、日常观察等方式,对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需求等进行摸底调研,之后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确定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设置小学六个年段的家长学堂培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注重对家长的引领,指导家长充分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学校充分发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聘请教育专家、心理医生、优秀教师和优秀家长,为家长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课程和讲座,内容涉及心理健康、亲子交流沟通、品格教育、学习习惯、阅读指导、良好家风家训等。家长学堂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开展1次通识培训,针对学生成长需求、家长需求进行1—2次分年级专题培训,帮助家长科学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学堂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经验和智慧。
三、盘活社会文化资源,丰富特色课程
学校高度重视对具有独特场域和本土特点的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社会专业机构和人士的指导与帮助,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社会教育资源利用平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开拓视野,帮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场域中汲取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质。
(一)与区域图书馆共建
区域图书馆拥有更丰厚的藏书资源和专业优势,加强与区域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还能在协同育人中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此,学校携手成都市高新区图书馆,在学校设立高新区图书馆“附西分馆”,由高新区图书馆配送图书20000余册,每年不定期进行更新,成为集“藏、借、阅、研、管”功能为一体的全开放式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多元服务。
一是在成都市内实现馆校书籍通借通还,即在学校借阅的书可以在成都市任意市管、区管图书馆归还;同样,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在市区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也可以在学校完成归还,方便图书借还。为实现学校与社区图书馆顺利有效运行,学校还选派图书馆教师不定期到高新图书馆参加图书管理培训,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是共享智慧阅读系统。为满足全区居民阅读需求,提供优质的全民阅读服务,高新区图书馆投资开发智慧阅读系统。学校图书馆作为分馆共享这套系统,利用“墨水屏”“朗读亭”等数字阅读设备和数字化智慧阅读管理平台,以智慧环境云、智慧课堂云、智慧数据云、智慧评价云“四朵云”为基础,推进数字化阅读。
(二)加强与各类场馆合作
科技馆、艺术馆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场馆资源是学校所欠缺的,开发和整合相关场馆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特色化的课程内容。例如,学校与四川省科技馆合作建设螺丝钉科技馆,四川省科技馆将设备和前沿的科研展品定期流动到学校。目前,螺丝钉科技馆共有展品40余件,分为机械韵律、运动旋律、电磁探秘、汽车生活、声光体验等五大展区。结合展品,学校教师与科技馆的专业人员共同聚焦学生科学素养,分学段开发1—6年级相关校本课程,开展科学教育和探究活动。科技馆专业人员定期到校对教师进行展品使用、展品维护、展品原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开设小小科学家诠释者、小小科学家传播者、虫虫夏令营、大国工匠等课程,使学校科创体验课程得以有效实施。
此外,学校与新华文轩美术馆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新华文轩美术馆不定期在学校开展国际名画名作展,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欣赏高雅艺术。美术馆的艺术家与学校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策划金牌导游讲解、艺术家面对面、与大师同台演奏、艺术沙龙、艺术写生、名画临摹等活动及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学生走进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与古老的地质遗迹和珍稀的化石标本对话。通过馆校协同,为学生提供富有特色的科学、艺术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容,也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形式。
四、融合企业优质资源,拓展学习方式
学校地处成都市高新区,有很多优秀的高新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充分挖掘和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连接,是学校外部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将互联网行业知名高新企业作为学生的定点研学基地,定期开展“企业研学”和项目式学习,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比如,在学校教师与互联网公司工程师共同设计的“我是小小程序员”课程中,工程师指导学生设计研发“学生假期实践活动作业上传程序”。首先,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成立不同主题的实践小组,分别调查了解同学的日常实践类作业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下对作业的提交类别、路径等进行模块设计,然后与工程师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初步方案,最后前往腾讯公司与工程师共同完成“学生实践作业上传系统设计”,并在全校进行体验和展示。这些项目基于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或实际问题,涉及技术研发、市场调研、方案策划等多个方面,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让学生不断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定期邀请高新企业的工程师带着新研发的产品走进校园,通过讲座、兴趣课、AR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前沿技术,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与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努力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通过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整合,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的育人场域得到极大延展,育人环境得以优化,育人方式更加多元。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校外治理,不断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质、多元且富有活力的教育环境。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西区)党支部书记、校长]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