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节日】原来清明节对中国人这么重要!
清明节本身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首先,慎终追远,这种情怀不仅仅是对一个家族血脉传承的认可和依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延伸。中国人对于祖先的重视,正是来自于对历史和过去的重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在这样一个节日中,通过祭祀等仪式让人们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传统,正是节日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其次,四月是暮春时分,大自然的节奏恰好到了这样一个生命发端、万物生长的时间,因此,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中又有踏青、秋千、蹴鞠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
清明节本身和时令、季节有关,是中国人最初认识大自然的一个智慧结晶,和几千年中国农业社会基本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了很多文化因素,最典型的就是慎终追远,表达对于历史、对于祖先的感情。此外,它还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等节日的内容,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
随着传统大家族被小家庭取而代之,家庭祭祀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当农业化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大都市聚集了更多的人,高速、高压的生活下,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现代化的今天,怎样让年轻人能够更多地去了解、感受和体会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要过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时的祭祖活动都是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时所用的器具、摆设、祭者的服饰、仪仗与祭祀的程序,都依主祭人的身分等级及祭祀名目的不同而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祭祖成了维持统治秩序与道德关系的一种伦理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所谓「报本反始,民德归原也」。因而,祭祖以及由此而形户的一系列宗庙制度,就成了中国伦理文化的中心。
具体地说,祭祀的功能包括:通过祭祀强化自己与死者的感情联结,认识自己的人生职责和使命;通过祭礼认识每个人的位置和角色,重构合理的人间秩序;通过祭悼来反省人生的终极归宿,确立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对于死者的祭祀,同样达到了改造生者、重塑此世的效果。
深入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邸—孔府。这里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邸,环境优雅,官衙与内宅合一,来到大堂,公案、仪仗整齐的摆放着,威严肃穆,象征着一代代公正廉洁的衍圣公。
沿着青石前行,旁边各式各样的壁照、书画蔚为大观,你还可以走进历代衍圣公读书习礼、吟诗作赋的地方亲自去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从孔府出来,前往孔子下葬的孔林,这里树木林立,墓碑纵横,来到圣人的墓前,诚心诚意的为他扫扫墓,祭奠他伟大的贡献。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走进去,你可以真切地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写的内容,感受鲁迅的心境。
【关注】教育体制机制如何创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波主题演讲来袭
【元宵节】辛弃疾、沈从文、冰心、老舍等文化名人眼中的元宵节模样,一起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