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教育体制机制如何创新?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波主题演讲来袭

2015-12-20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时代到来了,教育应该如何接招?昨天我们推出了“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2016)年会”的部分教育大咖的主题发言,是不是意犹未尽呢?今天小编继续放大招。
教育创新如何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突破?创办微型学校可不可行?创新教育具体在中小学可以怎么做?这么多猛料,赶紧来看吧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只有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才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



创新学校,包括目前互联网对教育形态的变革,它的目标就是要颠覆在19世纪建立的“教育工厂”。所有在知识经济第一线的企业家都深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这套学校制度是在19世纪形成的,不可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


“教育工厂”沿用了大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是大规模、大批量第二是标准化,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第三,其价值观是知识本位的,即学校主要是为了传递灌输知识。这是在上个时代为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工厂劳动力而建立的。今天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然要打破19世纪的“教育工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创造性为主的小规模的精品学校。


在近些年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最积极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用脚投票”发生了改变。过去逃离应试教育只有一条路径——把孩子送去国外,现在有了新的选择,就是实行教育自助、教育自救、自主办学。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数以万计“在家上学”的家庭,数以千计体制外的小微学校,包括私塾、学堂,华德福学校,以及自由学校等等。他们满足了相当一批高学历的白领、海归等家长多样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黑户,无法注册,没有学籍,没有合法性。


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已经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简政放权、管办评分离、第三方评价、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等。在教育领域如何破这个题?如何实现管办分离?如何下放教育权力,释放教育红利?这些都是巨大挑战和重大主题。


我们需要现实地启动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有两个方向,一是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试点特许学校、自由学校的模式。将部分公办学校公开招标、签订契约,委托教育家团队管理,实行教育家办学。如果在北上广这些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每个区县拿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进行试点,全国就会有数以百计的实验学校,成为体制创新的生长点。


另外一个就是把创新创业的概念从企业界扩大到教育界,鼓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老师创办小微学校,解放教育生产力。只有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才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教育创新,从开放办学开始;教育创新,从下放学校开始;教育创新,从解放学校开始。教育的开放、下放、解放,是教育改革新的主题词。


张信刚: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与其刻意培养创新人才,不如致力于建设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




若在中国社会最近几年言论中找几个关键词,我相信“创新”两个字肯定是在其中。因为现在中国社会上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广泛的共识,就是我们要想下一步发展,要想有序的持续发展,创新是避不开的主题。


什么叫创新人才?创新不是说人家没做过的,你做过叫创新,而是人家没想到,你想到,并且想法非常有用,这才叫创新。


创新人才大致有这几种,发现自然或社会现象并能认知到其意义者,将既有的原理或材料加以组合使之具有新用途者,从似乎无关联的事件或现象中觉察到其关联者。这些都需要一个人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有思维和逻辑的能力。


究竟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呢?有些人认为,创新人才是可以按照一种设计去培养出来的。创新人才当然是需要培养的,可是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究竟是用什么过程来培养一个创新人才?谁能够说我曾经成功训练出来十个创新人才、成立一个创新研究班,一个创新研究所,就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吗?我看不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出来什么样的环境,使更多人愿意去创新,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培养人创新的基本能力。所以我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设计图的方法铸造。与其刻意培养创新人才,不如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


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是鼓励创新的吗?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经常夸别人小孩子的时候会说“你孩子真乖啊,他好听话”,这样赞扬的话,小孩听多了,当然要听话,当然要乖。


教育创新,不仅是学校,社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今天社会上流行的许多形式主义、很多人际关系,都对创新有不利的影响。我们看创新多的社会,多是人和人的关系比较简单的环境。而一些古老的社会,包括我们的邻国印度、伊朗,人和人的关系比较复杂,人们花很多时间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在本职工作上,这些社会不是没有创新,但是创新的数目和频率会降低,这是我在世界各国游走得到的一点印象。


创新教育,中学、大学该怎么办?说的具体一点,我认为我们中学应该加强科学教育,不一定是增加科学教育的课程,而是加强科学思想的传播,注重科学思维训练的方法。人类从茹毛饮血到今天,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对自然世界,对心理素质有一步步地了解,继而用科学的方法、用理性来认识世界,这个在中学教育阶段是不可缺少的。假如没有科学思维,创新要怎么做呢?高中念了文科的人对数理化没有重视,所以到了后来或者终生对科学都没有多少认识。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新人口红利要靠教育创新


从1978年到现在,GDP的增长当中,我们国家的资本贡献率达到了71%,而劳动力贡献率只有8%,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只有4%,这样一个数据告诉我们,实际上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关键的还是教育要带来人口质量的提高


呼唤新人口红利,我有以下四点想法:


第一,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我们国家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现在大概不到10年。最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是:加拿大14.6年,澳大利亚14.4年,英国14年,芬兰13.5年,美国13.4年,法国13.1年,日本11.1年,我们均低于这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第二,关键是增强创新能力。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是第28位。其中基础教育只排到第46位,而我们一直说中国基础教育是很好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提高整体人文素养。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缺乏创新文化中需要的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自由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中国未来教育要特别强调对人的尊重,对人文素养的重视。


第四,提高人的身心素质。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处于在低位徘徊这样一个情况,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抑郁倾向携带者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给我们埋下的隐患是巨大的。


如何来创造这样的新人口红利呢?我们呼唤教育的创新。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毛入学率,包括幼儿园的入园率都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或者是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可以说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现在呼唤另外一个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到来——转向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追求整个教育的创新。


作为一个地方教育行政工作者,我认为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指挥棒是政绩观,各级政府考量教育最核心的指标到底是什么?如果教育方向不指向其发展系统所需要的最关键的指标,这个地方的教育就是扭曲的。首先我们呼吁建立这样的约束指标体系


第二,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我们公共服务仍存在三个问题:公共服务特殊化、公共服务差别化、公共服务精准化不够。我们在五类儿童方面应该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他们是贫困家庭的儿童、农村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特殊教育儿童,还有一类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困难儿童。


第三,呼唤专业自主权。我们现在有两类自主权,一类是我们教育人的自主权,包括局长、校长、老师;第二个是法人的自主权,这两个都是严重不足甚至缺位的状况。


第四,通过中高考改革驱动整个教育改革。通过中高考改革打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通道,实现学生兴趣、专业和实践三个方面的对接。所谓兴趣就是要给孩子学习选择性;所谓专业,要加宽加厚学科专业基础;所谓实践,必须通过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来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


最后,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从教育的宏观管理来讲,必须要打破高度集权、又高度分割的教育管理体制;从教育微观管理上讲,打破学校内部官本位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教育治理手段讲,全面创新教育治理工具,大力推行依法治理、专业化治理、信息化治理、公开化治理、第三方治理、绩效考核等。

李宁:体操世界冠军、李宁品牌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一种竞赛,也是一种教育



现代体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一种开放的交流,而很重要的形式就是竞技。通过竞技,最终实现一种梦想的超越,或者是自我超越。即便一个人输了,没拿到冠军,也可能从心理上、从能力上、从身体上等其他各种方面实现超越。因此,在现代体育活动中,青少年可以锻炼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体育跟我们一般所讲的健身理念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社会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及学生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是严重不足,社会、学校对现代体育的认知还需要不断的加强。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育的作用,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让体育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我们对体育的知识和方法的一些认知还是有误区的。我曾经到一个学校看过,他们课间操是所有人站在一起,放着音乐,随手甩,甩了十几分钟二十分钟,这虽然也是一种活动,但是和体育的教育功能完全不一样,因为体育需要互动,可以说是一种游戏,不是自己孤独的在那里自我运动。


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青少年素质的提升,从政府到家庭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全国已经建立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一些竞赛平台,篮球和足球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赛制度,这种联赛制度为青少年的参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要坚信体育是教育,让每个青少年都从体育教育中受益。

除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之外,在此次“迎接教育创新新时代”盛会闭幕之际,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还提出了关于教育创新的八条建议:
教育三十人论坛教育创新宣言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要破除僵化的学生发展观和僵化的教育功能观;要建立一个可选择、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体系;要破除僵化的教育政绩观和僵化的教育资源供给观;要破除僵化教育的管理观。
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宽松环境要在自上而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以及从幼儿园到大学等教育机构,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
第三,建立教育发展的约束指标,引导教育领域的创新建议把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学生身心素质、青少年犯罪率等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以此促进全社会落实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第四,推进教育公平,为各类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教育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焕发社会各阶层的创新潜力。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把教育纳入共享发展轨道,特别是要对五类儿童提供特殊的、有差别的、精准的公共服务。
第五,结合互联网+,为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创新型学校生活要创新公共教育平台建设模式,以县域以上为单位走集约化与集成化建设道路;要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要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研发模式等。
第六,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教育者的创新自由推进教育家办学,完善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大力推进中小学校长和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实施严格的校长和地方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依法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让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课程改革权等。
第七,破除体制障碍,全面释放社会教育生产力坚持能力本位的社会用人制度,取消一切形式的就业学历歧视;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理性水平,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政策、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向学校教育的全面开放。
第八,依法治教,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的现代化

一要“确权”,从法理上厘清教育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边界,解决归属不当、推诿扯皮问题;二要“分权”,从法理上厘清组织、编制、人事部门的权力边界;三要“限权”,推行权力清单,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力;四要创新教育治理工具,大力推行依法治理、第三方治理、绩效考核等。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简介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一个新型民间教育改革智库。宗旨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教育改革。论坛成员来自不同领域,在这个平台上互动交流,研究探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架起学术研究与公共政策之间的桥梁,以推动教育改革,助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素材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搜狐教育(授权发布),内容有删减,未经演讲者审核。

微信编辑:董筱婷

【关注】周国平、李希贵、李镇西、刘铁芳,听听这些教育大咖们聊中小学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关注】什么是未来课堂的正确打开方式?靠“互联网+”?不不不!最终决定课堂形态的,还是教师

【关注】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六大关键趋势将带给我们什么?

【关注】科学素养和阅读素养如何培养?以色列、芬兰、丹麦、俄罗斯、意大利学校这样做

【独家】基础教育顶级教学成果开“晒”啦(2)——北京实验二小等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代表性经验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