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合作,共创未来——ICG-16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紧急事件论坛圆满结束

绿发会 中国绿发会
2024-08-23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我们需要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专家携手合作,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年会(ICG-16)上,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与华大基因共同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紧急事件论坛以”国际熊猫日“为契机,于2021年10月27日晚圆满落幕。会议涵盖多个领域,聚焦目前世界上困扰人们的三大危机:生物多样性损失,气候变化及公共卫生危机。


随着爱知目标告一段落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即将启动,我们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一年。极端气候的不断加剧,以及公共健康危机的迟迟不退,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一直在强调公共参与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进行投入,动用一切资源为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COP15结束,COP26将到来之时,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紧急事件论坛将承上启下,汇集生态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动物福利,生态农业,海洋遗传资源、蝙蝠多样性与保护等专家于一堂,共商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首先,周晋峰博士在开幕致辞中向大家理清了会议期间多领域专家汇集一堂的缘由。他先向观众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以及什么是全球紧急事件。他说COP15会议上”生态文明,公民,建设全球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深入人心,现在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目前全球紧急事件主要包括公共健康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危机。他呼吁采用人本的解决方案,呼吁各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环境治理需要人民的参与。要找到人类面临的所有紧急情况。最后他表示期待与会者都能深度参与此次会议,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携手努力,拯救我们的星球,实现星球的可持续。

阿联酋驻华大使馆阿里·奥贝德·扎希里博士(H.E. Ali Obaid Al Dhaheri)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紧急事件论坛进行致辞,首先他向大家介绍了对ICG的了解,并阐述了中国绿发会分论坛采用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经济繁荣、食品安全和其他对全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领域的重要意义。随后他为观众回顾了过去几年内阿联酋过去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做的努力。之后,他说面对大流行病带来的挑战,需要加强全球科技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后,他呼吁解决地球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危机需要共同的努力。ICG-16提供了一个促进国际和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的绝佳平台,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希望双方加强民间对话,推动科研进步。

荒野基金会(WILD)主席Vance Martin进行主旨讲话,告诉各位观众,只有回归自然,人类才能解决世界上的三大危机。他认为此次演讲既是一个警告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他呼吁人类把大自然当作伙伴,如此以来,通过保护,可以发挥碳储存基础的完整的自然系统,并恢复、野化关键区域的功能。他认为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其他技术,可以改变气候变化轨迹。通过 "碳循环动画 "的具体例子,他阐述了健康的野生动物种群对缓解碳循环所产生的被低估但被科学证实的高度影响的研究发现。


熊昱彤副秘书长总结了COP15的成果,以及目前三大危机之间的关联。她在致辞中对中国绿发会历史以及其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所作的努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相关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进行介绍,表达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事业的坚定决心她还介绍了人本解决方案以及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为大家展示了绿会在民事环境诉讼的成功案例。她在致辞中还她还介绍了绿会为保护中华穿山甲、绿会中华保护地、绿会守护”暗夜星空“保护地等精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她精彩的摄影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她还介绍了绿会提倡的”绿色会议“的概念以及采纳情况。绿会在国际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希望能与各位一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做出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高吉喜发表主旨讲话。他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包括国土空间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最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且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前联合国秘书长索尔海姆认为,中国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有巨大潜力帮助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

拉尔夫·恰米(Ralph Cham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力开发研究所的助理总监,为各位带来了将碳价值计算,生态系统服务,GEP以及经济范式结合的一种思路。从他所呼吁的经济范式可以看出:健康与活力是确保可持续和共同繁荣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也没有大自然的替代品。我们现在就要采取行动。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华斌教授就蝙蝠的多样性与保护。这一话题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好奇和兴趣。他表示,在中国,蝙蝠在传统上象征着好运和幸福。全世界有超过1400种蝙蝠,但其中一半以上的蝙蝠的数量趋势不明或在减少。不幸的是,关于COVID-19可能起源于蝙蝠的说法使它们面临更大的风险。蝙蝠对生态系统起着许多关键作用。它们是生物和经济杀虫剂,它们对许多重要植物的授粉和种子传播做出了贡献。它们也是研究健康老化、癌症预防、疾病防御、生物仿生工程、生态系统功能和适应性进化的绝佳对象。关于蝙蝠的公众教育要包括它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它们的保护是迫切和重要的。他说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蝙蝠物种可能不是一种或两种病毒的潜在宿主,而且在接近人类和成为SARS-CoV或SARS-CoV-2的自然宿主的可能性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中国海洋大学张士洋博士表示,随着海洋认知加深和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海洋遗传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战略资源,如何开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BNJ)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他于报告中梳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谈判中的大国博弈与争议焦点,尝试从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分析中国参与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的模式,他希望在坚持"原生境自由获取"原则和坚持"公平合理惠益分享"原则下,深度参与BBNJ第四次政府间大会。加强MGRs获取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加强MGRs治理的国际合作;加强海洋涉外谈判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后BBNJ时代"海洋治理准备。

午休后,下午的论坛环节于两点二十准时开始。
Kaddu Sebunya,非洲荒野基金会主席,为我们讲述了非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Kaddu先生随后表示:中国在CBD上的亮眼表现,体现出了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力。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的建立,对于实现后2020生物多样性框架而言至关重要。生态文明不仅是属于中国的概念,更应该被推广至全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非洲发展的榜样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上也是如此。

胡丽诗(Alice Hughes)教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向大家带来了构建后2020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必要工具。Alice博士开篇表示,我们目前时间紧迫,爱知目标几乎没有达成,我们必须在后2020生物多样性框架发布后扭转局势。目前来看,栖息地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商品生产。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损失原因,是我们平衡责任,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王堃博士全面地讲述了脊椎动物的进化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的话题。解剖基因组不仅使我们能够探索生命中一切事物如何运作的奥秘,而且还能追踪漫长的历史在其中刻下的痕迹。这些古老的痕迹使我们能够穿越数亿年的时空,回到近4亿年前泥盆纪时我们的祖先从海洋走向陆地的伟大旅程。


Sara Platto博士,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为我们讲述了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动物福利看法的变化。此前的研究表明,经历过疫情的人们,会减少他们野生动物制品的消费量。而此次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76%)大学生认为,有情感的动物应当被良好对待,无痛苦地生长。同时,院校类型不同,学生对于动物福利的支持率也不同。Sara博士总结道,目前中国学生对于动物福利的理解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她对将来学生们投入动物保护事业中抱有乐观态度。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遗传资源顾问,来自国际家畜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的韩建林教授以家鸡为例讲述了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及农业多样性。驯化后,世界各地开发了巨大的鸡遗传资源,成为数量最多的养殖动物和最广泛优选的动物源蛋白。新的研究表明,家鸡来源分布在中国西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的红原鸡亚种。从那里,鸡首先被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然后被带到欧洲和非洲。在离开驯化中心的旅程中,鸡与其他红原鸡亚种和原野鸡物种进一步不断地杂交,这无疑促进了它们在独特的适应性、行为和形态上的快速适应和多样化。

来自泽西岛国际高级研究中心(JICAS),ECOR基金会(其口号为:为未来培育你的天性)的创始人兼董事,Jishnu P.A. 向观众介绍了英国泽西岛中林地的人为干扰和树木多样性情况。在其研究中,他发现泽西岛上的三个林地都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而林地破碎是由于林地管理不当造成的。而对树木中储存的碳的测量以及泽西岛树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测量则体现了林地树木如何帮助该岛维持其微气候。他提到,气候趋势的变化,特别是过去 20 年来岛上气温的迅速升高,可能是因为森林砍伐改变了该岛的碳循环。

黄捷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研究员、深圳华大基因荣誉教授,于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紧急事件论坛进行主旨讲话,讲述了目前全球健康下我们应何去何从。在中国目前强大的制造业,齐心协力的哲学以及以和为贵的策略下,全球环境治理的推动正稳步进行。但世界仍需要领袖,开拓者和天才,整合并突破现有的框架。今年诺奖的获得者们也证明了这一点:英雄造时势。最后,黄捷表示,我们需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才能激励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张洪博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尼古丁代谢调控的新机制。开篇中,张洪博教授告诉大家,烟草并不仅仅是尼古丁的载体,还有多种其他用途。生物产量大,富次生代谢物,易于分子改造,都是烟草的优秀特征。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去除烟草的烟碱也成为了一个转烟草为有益植物的重要课题。随后,张洪博教授总结了目前选育低烟碱烟草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并进一步讲述了低烟碱烟草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应用。

在与Fred Dubee,Jishnu P.A.,Alice Hughes和韩建林教授连线进行讨论及总结后,本次生物多样性与全球紧急事件论坛圆满结束。三家直播平台通过全国推送流量总曝光人次达到113.27万人次。(风直播:37.7万人次 澎播社:46.8万人次 无界直播:28.77万人次)
绿会ICG-16工作组成员与Fred Dubee进行交流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ICG-16工作组在此感谢华大基因,所有参会专家,以及现场和远程辛勤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所有领域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阻止全球危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文/Stan、Lucy 审/绿会ICG-16工作组 编/angel

往期回顾

绿会副理事长10月25日应邀出席年度重磅会议—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第16届年会褚嘉祐:应急情况下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伦理和预期思考 |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赖良学:基因表达可控的猪基因组编辑模型 | ICG-15精彩报告
Tilahun Yilma教授主旨报告:Vaccine Prospects for COVID-19(绿会融媒ICG-15视频)
基因编辑获2020诺贝尔化学奖,张峰为何不在名单内?ICG-15专家众议
郁昱:一个应用于基因组数据的隐私安全计算平台 | 绿会融媒ICG-15报道
黄荷凤院士:出生缺陷的精准预防与控制 |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重磅学术报告2020年度科研领袖奖得主GISAID主席Peter Bogner:开放获取与科学合作对全球抗疫至关重要
萨拉•普拉托: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新冠大流行中,蝙蝠在疾病起源和传播中的作用
致敬最可爱的人们——乔杰、汪道文、金艳、朱师达等 | 记ICG-15的感动时刻
Noriyuki Fuku谈日本人口的体能及遗传多态性:ICG-15精彩报告回顾
乔杰院士: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人类生殖之谜 |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重磅报告
朱宝生:云南省应用NGS技术防控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试点 |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魏辅文院士ICG-15学术报告: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基因(视频)
张文宏ICG-15答观众问:历史上有谁更快过吗?
谭蔚泓院士: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 ADC | ICG-15重磅报告(视频)
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领衔作者在绿会联合主办ICG-15分论坛的主旨分享 | GBIF与DNA衍生数据发布
绿会分论坛报告 约翰·E·斯坎伦:自然为我们敲响警钟——入侵野生环境和野生动物贸易是未来流行病的成因
Sara Platto博士10.25于ICG女性科学家论坛上的讲话:新冠疫情对女性科学家的影响
张文宏在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作学术报告:组学技术对感染性疾病防控模式的影响与改变
詹启敏院士谈迈向精准医学,在ICG-15上作精彩报告(视频)
绿会联合主办的ICG-15分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 | 生态文明时代的生命科学石正丽在ICG-15发表主旨演讲,谈COVID-19病原鉴定和可能来源 | 绿会国际部生物多样性超级年速递
即将开始:聚焦生命科学与生态文明的ICG-15重磅分论坛 | 中国绿发会&华大基因联合主办
ICG-15重磅:石正丽获2020年度科研领袖奖绿会代表出席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开幕式
绿会副秘书长Alice Hughes谈认识并突破职业发展障碍:在ICG-15女性科学家论坛的主旨致辞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 10月25日~31日@武汉(详附议程及嘉宾名单)
绿会联合主办 | ICG-15报名通道开启:与全球科学家共聚武汉,探究基因组学和人类健康
绿会国际专家Fred Dubee抵华点赞中国防疫措施,准备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宣布采纳“绿会指数”标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绿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