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两极分化,是《胆小鬼》的宿命?丨理中客

老九 烹小鲜 2023-04-08




这是鲜喵的第 1984 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老九



改编的无奈,是当下东北的一个缩影。


东北这地儿到底有没有文化?实在太难回答了。


一方面,抖音、快手和直播平台,基本就是东北老铁们的秀场,天生的幽默细胞,让Ta们能搞出无数「节目效果」,在语言的自嘲和冒犯之间,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可能正是无脑、轻松和部分擦边,东北的半边脑袋,被扣上了「土」和「俗」的帽子。


但另一方面,号称「东北文艺复兴三杰」的双雪涛、郑执、班宇,带着对「下岗潮」的共同回忆,在严肃文学领域闯出了名堂。


甭管是线上线下的书店,他们的作品都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批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刷了一波存在感。


正因为他们严肃的表达和深刻的思考,加上一批文艺电影、流行音乐的涌现,东北的另半边脑袋,被贴上了「文艺」的标签。


《平原上的火焰》x《漠河舞厅》 ©豆瓣


不过「三杰」的作品影视化后,口碑都不算太好。8月8日,改编自郑执长篇小说《生吞》的《胆小鬼》,评论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


这就衍生出了三个问题:《胆小鬼》评论两极分化的原因?擅长现实题材创作的导演张晓波发挥如何?「三杰」的小说为什么不好改?


咱们逐一找答案。


01


有缺憾,但也有突破



《胆小鬼》的原著《生吞》,是郑执的长篇代表作。


作品讲述十七岁少女惨遭奸杀,大雪覆盖了重要线索,嫌疑人也意外成为植物人。十年后,又一具少女尸体被丢进雪坑,作案手段完全复刻。旧案重见天日,一段深埋在四个少男少女间的残酷青春往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和常规的悬疑故事不同,郑执采用双线叙事,通过两个视角的信息差,创造了一个悬疑的外壳。但作品的精妙之处,其实是对青春伤痛和东北时代阵痛的书写。


虽然内核深刻,但作者的写法很有意思,他似乎有意忽略文学性,更强调情节冲突或转折带来的「爽」感。


说白了,就是郑执在文学创作时,可能带上了编剧思维。所以读起来门槛较低,对情绪的感受也更明显。


这些特征,和严肃文学的创作多少有些相悖,所以一度被看成《生吞》的缺点。但改编时,劣势反倒成了优势。

《胆小鬼》剧照 ©豆瓣


在郑执亲手改编后,开篇的命案、较大的尺度,包括两条时空的叙事主线,剧集都还原的比较到位。


所以如果从剧情本身出发,原著粉丝应该是满意的。


可由欧豪饰演的秦理,英气十足,身材也偏魁梧,和原著中气质偏清冷、病娇的人物不太贴合。黄姝、周依然等重要人物的选角,也和原著的气质有所出入。加上开篇的校园戏,需要铺垫的内容过多,节奏稍慢,《胆小鬼》刚开播时,口碑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但随着剧情渐入佳境,《胆小鬼》的整体质感其实相当不俗。


导演张晓波虽然长期深耕现实题材创作,尤其是擅长塑造都市的景观和人物群像。但在悬疑题材对环境更高的要求下,他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几乎还原出上个世纪东北凋零、冷峻的景观。


其中雪后地面阴冷的白光,和大量使用的暖光交相辉映,也展示出了极端情感下,复杂的人间。


而从作品极佳的质感和导演长期创作现实题材,对戏剧冲突并不陌生的情况看,开篇所谓的慢节奏,其实有另一种解法。


张晓波并非无法提升节奏,而是希望在故事之前,先展示出一个虚空的世界,让观众进入其中,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特质,再随着人物,一步步窥探真相


这样的创作初衷,配合导演较细腻的镜头语言,以及老搭档王竞在美术上的精彩发挥,《胆小鬼》算得上近期难得的悬疑题材佳作。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阶级分化下人性的复杂一面、东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背景等原著的亮点,无法在改编时呈现。


「厚重」上稍逊一筹,才是改编剧无法摆脱的「宿命」。


02


「三杰」的书到底适不适合改编?



虽然豆瓣尚未开分,但《胆小鬼》应该很难超过《生吞》7.8的豆瓣评分。所以「三杰」的影视化作品,口碑都低于原著。


烹小鲜(pengxx01看来,造成这样的情况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鲜明的地区特征。


除了双雪涛的《刺杀小说家》、郑执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三杰」影视化的作品,基本发生在上世纪的东北。


前文提到,三位作者的共性,包括对地区本身,以及地区特殊时期的共同回忆,所以基本呈现出相似的特质


这份根植于一个地区的鲜明特征,与气候、文化、时代、教育相关,没有相似经历的影视创作者,很难感受到藏在其中的深度表达,也就无法还原原著的精神


偏偏目前所谓的「东北电影新浪潮」,缺乏真正有话语权的制片人、编剧、导演,外地创作者获得了改编权。


可他们缺乏相似的生活经历,对地区也没有深入的情感,改编时更强调故事、质感而非与东北的紧密联系以及内在表达,所以自然很难获得书粉的认可,形成最早的口碑发酵。

《刺猬》剧照 ©豆瓣


其次是小说本身的作者性。


「三杰」之所以被冠上文艺复兴的标签,除了共性,特殊的个性也是关键所在。


譬如郑执极致的绝望和苟延残喘、双雪涛在悲观与浪漫间的求同存异以及冷静乃至于凉薄的班宇。


但逐一拆解,郑执绝望间绽放的「恶之花」、双雪涛两种极端表达的文学价值,以及班宇在结尾处的「残忍」,影视创作者都很难完全复刻在作品中


米兰·昆德拉曾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一个观点:戏剧的张力是小说的真正不幸,因为这样会改变一切,甚至把最优美的篇章、场面和观察变为导致结局的一个普通阶段


这一观点,或许是「三杰」小说改编困难的最好注解。

《逍遥游》剧照 ©豆瓣


基于以上两点,加上文学作品在描述和批判时较大的尺度,造成目前「三杰」影视化的阵痛。


但仅从《胆小鬼》看,张晓波展现了还原地区特质的可能,悬疑的外壳,也为影视化提供了打开市场的空间。


结语



《胆小鬼》之后,同样改编自郑执小说的《刺猬》,电影、剧集两版《平原上的摩西》以及班宇的《逍遥游》,都将逐一和观众见面。


仅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我们无法判断这批作品的优劣,但《胆小鬼》告诉我们,「三杰」的书并非不能改,而是起码要做好场景和故事,让项目本身足够完整,且能契合书粉和普通观众的审美。


如果条件允许,深入挖掘作者对地区的情感,以及藏在文字中的情绪,也一定是加分项。


虽然热度上没法和都市、古装等题材抗衡,但做好内容,不仅仅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东北的地区特质,还能在精品化上再进一步。


注:全文图源网络



- END -


往期推荐



短剧暑期档2nd,「钱」途几何?


郭俊辰:当「男友力」接棒「少年感」

《漫长的告白》:变化与不适共存

不差钱的广告主,愿意pick什么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