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第一影视城,是如何诞生的?丨城市名片·横店

老九 烹小鲜 2023-04-08



这是鲜喵的第 1987 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老九



  编者按


国内有这么几座城市,和影视行业自动挂钩。


比如想到横店,第一印象肯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影视城,只要是清宫戏,基本都在那一体化生产,走进去就能穿越百年历史。


比如想到象山,浮现在眼前的一定是春秋战国城、神雕侠侣城、西游记乐园、唐城等好看又好玩的文化产业区……


这些特征鲜明、辨识度高的城市,因「影视城」的名片,被制片公司和大众熟知。不仅能靠场地费挣钱,每年还能吸引不少游客,商业价值颇高。


但和自带历史、自然特色的地区不同,这些城市基本由人工创造,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标杆。


为了找出它们从无到有的原因与过程,为希望走相同发展路线的地区提供参考,烹小鲜(pengxx01策划了「城市名片」专题。


第一篇,让我们走进拥有全国规模最大影视基地的——横店



01


从「鸟不拉屎」到产值十亿



别看现在的横店人尽皆知,但往前数40多年,那还是浙江最穷的地方之一。就连横店这俩字,指的都是「横在路旁的简陋店面」。


据当地人回忆,那时有一首小调特别火:“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


要是这么发展下去,横店有两种可能,一是抱着绿水青山,穷到现在。二是开发出一个3A级景区,靠农业和旅游业的收入勉强混个温饱。


这也是大多数小城市的宿命。


横店八面山


但村里,有个40岁的汉子就是不信邪。


时任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觉得村里有养蚕缫丝的条件,大多数人也有这门手艺,只是和老祖宗一样只能用手干活,效率实在太慢,于是动起了建厂的心思。


据《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记述,为了拿到批文,徐文荣多次到省里催问,终于在1975年4月,换回了一纸「诏书」。


可有了批文,建厂、开工到处都需要钱,于是他一边在39个大队筹集资金,一边到银行贷款,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跑断腿之前,30多万总算凑齐。


横店,就此逆天改命。


徐文荣


建厂第一年,横店丝厂利润6.7万,第二年达到15万,第三年升至35万。在全国工业还没兴起时,横店已经靠厂子养活了一方百姓。


但徐文荣并不满足。1981年横店轻纺总厂成立后,他决定再进一步,成立技术含量更高、市场潜力更大的磁性材料厂。


正是靠着这次变革,横店成了浙中第一个工业产值亿元镇。


从1975年靠31万建厂,到1993年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仅仅十几年,这座小城就完成了几千年都不曾有过的腾飞


横店电磁材料厂广告


02


影视帝国诞生记



虽然横店再也不穷了,但农民出身的徐文荣还是闲不住。


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力,他到全国各地考察。刚好「西游记城」「唐城」等央视的外景基地,扩建成旅游景点向社会开放。


他看完后感觉有戏,毕竟横店别的没有,山山水水可一点不少。所以刚一回去,就提出要搞旅游、搞文化产业。


可横店已经靠针织、成衣、印染、磁性材料、电子工业等产业发家致富,从上到下没人支持他。加上好山好水,并不等于名山名水,没有故事和底蕴,也就没有吸引游客的武器。


但徐文荣心想,横店也没有干磁性材料的底蕴呀。于是转过头,他就参考「西游记城」「唐城」的模式,决定试试水。


无锡「唐城」


90年代,央视筹拍《水浒传》《三国演义》,徐文荣觉得机会来了。他直接找到台里,想申请建一座拍摄基地。


但央视的人是真没听说过横店,在地图上都没找到,就婉拒了他的请求。


已经靠工业积累了自信的徐文荣,脾气一下上来了。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他建起了「封神宫」「中国神话荟萃园」「赏月园」等景点。


更魔幻的是,他还搞了一个航空俱乐部,几架小飞机在天上飞来飞去。


这通以自我为中心的操作,局限性极大,几年内没游客、没收入。40岁后,徐文荣第一次遇到了生存和经营的压力。


「航空俱乐部」仍存在


好在,也正是这通折腾,让横店在影视行业有了一点点知名度,并吸引到一位贵人的注意。


1995年底,著名导演谢晋筹拍《鸦片战争》,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基地。临近退休的北影制片厂美术师张大帅,介绍他到无人问津的横店。


徐文荣虽然不认识谢晋,第一次见面还闹出了笑话,但一得知对方靠谱,立刻决定尽全力帮忙。


据悉,当时120支工程队在荒山野岭奋战了4个多月,建起了一座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包含150 座各类建筑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


惊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让横店终于和影视、文化挂上了钩。


《鸦片战争》海报


随后,徐文荣又在「广州街」旁建了一条「香港街」,一是扩大影视基地的规模,二是吸引其他有需求的剧组。


1997年,又是张大帅将筹拍《荆轲刺秦王》的陈凯歌带到了横店。徐文荣为了留住这位戛纳金棕榈最高奖的获得者,决定无偿投资兴建「秦王宫」。


为了满足导演的需求,横店划地800亩,炸掉了8个山头,仅用时8个多月,就还原了2000多年前巍峨的「咸阳宫」


「秦王宫」


此后,横店一发不可收拾,「清明上河园」「江南水乡」「明清街」「明清宫苑」拔地而起。


为了见识这座横空出世的影视基地,美国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特地派记者实地走访,「东方好莱坞」的名声不胫而走。横店也终于完成了从穷乡僻壤,到工业基地,再到享誉全球的巨变。


03


为什么是横店?



其实上世纪末,兴建影视基地的远不止横店。


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剧组耗资46万搭建「圆明园大水法」;1984年,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建造「大观园」;同年,央视的「无锡影视城」基地建成……


这批影视基地或被当成废品处理,或改造为景点对外营业,但无一例外,没有取得横店的成功。


那么除了能建场地,横店到底还做对了什么呢?


横店


我们先列出一条时间线。


2000年,「横店影视城」被授予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为了吸引更多剧组,同年,横店宣布所有场景对影视剧组免费开放


2001年,「横店影视城」整合横店集团旗下20余家拍摄基地、星级宾馆和影视拍摄、旅游接待服务相关的企业,成立「横店集团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


2002年,「横店影视城」建成12个影视拍摄基地,并开发三个自然风景区


2004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园区对入驻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多项优惠政策。随即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头部制片公司实体落户横店,「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横店影视博览会」也相继举办。


仅用四年时间,横店就在持续建设影视基地,扩大实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地方政策的扶持,和其他影视基地拉开了差距。


横店


在接受采访时,缔造者徐文荣曾总结了横店跑在前面的四点原因——专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自主化经营、产业化拓展


所谓专业化服务,一直是横店主打的优势。据传闻,最初建广州街时,谢晋想要老青砖筑墙,徐文荣不惜派人挖乡里荒废的老屋。


张艺谋要在秦王宫拍《英雄》,需要老人饰演朝堂的老臣,但群演的气质撑不起来,横店又到东阳请来一车的退休老人。


总之只要导演提出要求,横店基本就能给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此外,影视城不仅不收场地费,还提供各类摄影器材、服装道具等租赁服务,群演、场务、杂工等演职人员也是经验丰富。并且酒店、餐饮、影视制作供应链及配套服务等一整套体系相对健全,形成了横店的品牌效应与差异化优势


《英雄》剧照


规模化发展虽然是当下各大影视基地的共性,但20多年前,在无利润的情况下持续砸钱的,仅有横店一家。


早期的场地与知名度积累,加上后续对汉、唐、宋、明、清等影视创作重点年代的持续建设,让横店成为影视公司、创作者的一个习惯。


自主化经营产业化拓展则更偏向整个「横店集团」的整体建设,作为横店真正的产业根基,近乎全产业的布局,才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基于以上几点,截止2018年「影视寒冬」前,「横店集团」已是一家拥有5万名员工、5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700亿元的中国大型民营企业


被誉为「亚洲影视梦工厂」的「横店影视城」,也建成了春秋·唐园、梦外滩影视主题公园、春苑等新的园区,接待影视作品4000余部


横店


并且结合已有的场地,横店的旅游行业高速发展,完成从影视基地观光—影视文化演艺—影视拍摄体验—非影视主题景区的更新。


借着大量的影视IP,影视城立足吃、住、行、游、购、娱、教育、康养等服务,让横店在使用价值外,不断附加旅游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共1000余家影视公司、600多家艺人工作室在此注册,横店累计拍摄影视作品2000部,接待游客破亿人次


另一组横店集团的官方数据显示:横店影视文旅产业自2004年至2020年累计营收1695亿元,上缴税费165亿元;近3年营收706亿元,上缴税费61亿元


迄今为止,「横店模式」都是国内影视城争相模仿的运营逻辑。


04


横店影视城,如何实现长期主义



然而作为最贴近影视行业的地区,2018年的「影视寒冬」,让横店影视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一位在横店待了8年的摄影师透露:“2018年横店确实比较萧条,6月以来剧组就很少,情况一直持续到11月底,来横店的剧组才慢慢多起来。并且因为严查税收,影视小公司倒闭了千百家,大公司则补税、纳税,需要承担比以往更高的费用。”


虽然根据《横店集团报》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26日,影视城2018年共接待剧组415个,总数达到历史新高。影视产业实验区2018年前11月营业收入超过2017年全年


但横店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徐永安在新年献词中,仍用到了“极不平静,前行路上异常艰辛”这样的字眼。


横店群演


此后3年多,横店的经营情况有过好转,但今年年初,随着北京、上海的疫情反复,开工数量又有较大的下滑。


「横店影视城」公布的剧组动态显示,2022年4月底至5月上旬,在拍剧组共18-21个,相比2021年同期的34-40个,下滑近50%


「旺铺转让」取代福字、春联,成了各家各户新的「装饰」。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群演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日子越来越难熬,离开者不计其数。但横店本身,似乎没有受太大影响。


一位负责人曾提到:“横店影视城做的不是个别公司的业务,也不是做某个题材的业务,更不是做半年的业务。我们做的是一个理论上具有持续的行业业务。我们不会把这种短期政策性的,甚至逃税个案性的情况,来作为一个行业兴衰的标准。而且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长期的。”


此言非虚,虽然受疫情影响,影视、旅游两大产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但影视城在横店集团的整体商业版图中,收入占比不到10%。所以横店整体受疫情影响并不大,影视城就算亏钱,也不会造成地区较大的财政压力


这份底气,或许才是横店相较其他影视城,能杀出重围的关键,也是徐文荣真正为「横店影视城」赋予的灵魂:不计较眼前的得失、不为蝇头小利丢弃原则,踏踏实实做事


只要留住根基,影视行业不会消失、已经建成的影视基地不会消失、从业者和观众对横店的记忆也不会消失。


等到疫情好转,我们相信有底气的横店和根基更深的影视行业,都将迎来复苏。


这是徐文荣从无到有振兴横店,以及老百姓不会消逝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二者的自信。也是横店作为中国第一影视城,为影视行业源源不断输送的支持和动力


注:全文图源网络



- END -


往期推荐



九大电影出品人共话中国电影未来(上)


九大电影出品人共话中国电影未来(下)

评论两极分化,是《胆小鬼》的宿命?

鲜见短剧工坊第一期线下课程圆满结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