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之星专访丨汪洋:“胸”怀大“智”,挑战未知

仰望学术之星的 科济 2021-06-01

PEOPLE

"胸"怀大“智”,挑战未知

学术之星专访系列报道|第5篇

2020年度本科生学术之星已经揭晓

有人点塔千层,始于暗处一灯

满天的繁星为人们指引方向

夜幕下的灯火助人们看清路途

如是,一颗颗“学术之星”

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能量发光发热为人所知

更希望将这光辉与温度

为后来更耀眼的星芒们点亮一束光


科济公众号将推出“学术之星”专访系列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汪洋的学术之路

人物介绍



汪洋

医学院2017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

曾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带领班级连续两年获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

发表文章2篇,申请专利6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8项。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321304cnwe  



初心不变












作为一名医学生,汪洋一直以来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成为一名脚踏实地的中国医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同济卓越医学人。


在他的心目中,初心就是在所有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而要坚持自己从医的初心,就首先要做到基本功扎实。这是汪洋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而他也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四年来,他的专业课平均绩点高达4.85,同时他也多次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谈到如何做到完美的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认为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前计划好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分配相应时间才能事半功倍。他之所以能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众多的奖项和荣誉,也是源于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滑动查看更多

丨汪洋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人生不设限











在学习和收获的过程中,汪洋也在时刻审视自己,不停追问自己的内心:


““这已经是我的极限了吗?”


但是他心底的声音始终坚定地告诉他:


“不!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一次偶然的临床实习,为他打开了一扇门:

临床实习期间,看到人满为患的影像科,看到效率低下、操作复杂、耗时费力的肺部穿刺工作,他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是否可以开发一款降低技术难度的产品来辅助医生进行肺部穿刺呢?”


基于这个突发的灵感,汪洋开始马不停蹄地行动了起来:他知道,肺部穿刺工作困难的地方在于穿刺路径的选择以及导板模型的设计,而只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该项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因此,基于这一个想法,他构想首先可以根据患者诊断性CT三维重建患者的胸廓立体模型,结合患者骨性标志和解剖结构,在重建的模型上规划好指向病灶的穿刺路径,同时该路径也可以避开骨骼、心包、大血管;然后利用布尔算法设计肺部穿刺导板模型,经过优化后最后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物


丨肺部智能穿刺导航模式项目图












导板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遭受的CT辐射剂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和医生的操作耗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可以完美的解决肺部穿刺耗时费力等问题。


而精心钻研的项目,最终也带来了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3项、校级8项荣誉的好成绩。


谈到一次次参加比赛的想法和收获,汪洋坦言,拿到的奖项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准备的过程中,他可以多次审视和完善自己做出来的成果。


与此同时,他也十分珍惜答辩的机会,他认为


答辩是台上和台下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而这些思维的火花,带给项目的,是一次次的蜕变和成长


项目逐渐成熟,也就意味着该项技术可以更快的造福肺部穿刺的病人和医生。




丨汪洋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路演合影



薪火相传勇担当





汪洋说,他曾在老师以及师兄师姐的关心帮助下成长,他们给予的力量和温暖历久弥新,而自己也想传递这份温暖,将科创竞赛和学术理念传承发扬下去。


因此,他决定把自己的初心分享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在学习和比赛之余,他也积极参加分享会,累计分享人次超过400次

滑动查看更多

丨汪洋参加分享会照片


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医学院学生会科创部的副部长,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奉献自己。


谈到自己的学生工作经历,汪洋坦言道:


“学生干部的经历锻炼了我良好的规划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这对以后成为一名卓越的医生是必不可少的;整个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带给我很多感动,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

滑动查看更多

丨汪洋参加以及举办活动的留影


追梦路上,永不止步






之后,汪洋谈到了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规划:


未来,我将聚焦肺癌精准治疗,坚持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做好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转化。”


而谈及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汪洋表示是因为本科期间不断试错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在这个方面,同时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安全,他认为: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有责任去攻克这个难题!”


同时,他也想对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心得:

#

兴趣导向,

       交流沟通

科创项目的选择要结合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多和导师、队员进行沟通。

#

敢于尝试,

       合作共赢

产生灵感后要尝试去实践,同时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可以事半功倍。

#

积极参加,

      积累经验

把握时间节点,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


而他自己也将继续坚守着这份初心

做一位至朴至诚的医学“追梦人”


览学术之星风采

吴祺琳: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项天宇:赏既得之风景,攀未攀之高峰

张远航:行而不辍,厚积薄发

孟诗乔:凡此以往,皆为序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