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所未闻到全国闻名——杭职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的转型发展之路
从前杭职院的服装专业群与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实行“压缩饼干”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的学生被强塞进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学习全面却粗浅的技术技能。
随着对杭州“女装之都”定位的理解越来越深,杭职院服装专业群发现这样培养学生是行不通的,于是他们舍弃男装,专攻女装教学。2009年1月14日,在杭州市政府的牵线下,杭职院与达利集团共建校企共同体——达利女装学院。他们根据达利公司发展规划,依据达利等主流企业的产品生产以及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及时合并调整专业,形成了以服装设计专业为龙头,以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的专业群。
变革教学时空:打破心墙的“敲墙运动”
见过这样的教室吗?课桌椅是工作台,参考资料是图纸,老师也不在讲台前喋喋不休,而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正在做的课后作业出现问题了,扯嗓子喊一声,坐在缝纫机旁办公区的老师马上就走过来指导了。杭职院服装专业群的学生们,一直待在这样的车间式教室里上课。
这种教学环境,灵感来自于十多年前杭职院全面开展的校企合作。当时,一大批老师被派去“下企业”,大量企业人员被请回学校上课。在不断融合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意识到:常规教学楼的教室无法为高职学生提供全真训练环境。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敲墙运动”诞生了。以服装专业群所在的第七教学楼为例:普通教室被全部敲掉了隔墙,改成通透的服装设计加工实训车间;原本的天井被改造为T台,学生们完成的每一款服装作业,都以一场走秀来打分。
“敲墙运动”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转变,更让老师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打破了他们原本对校企合作抱有警惕之心的那堵“心墙”。
通过与企业持久地深入合作后,达利女装学院利用现有设备、场地与服装吊挂生产流水线等先进设施,建成了集教学、研发、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成为杭州“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人才发现计划”的对接延伸孵化基地。2015年,校企共同体之达利女装学院被杭州市政府评为“杭州美丽生活现象”之一。
在合作企业看来,达利女装学院不仅是杭职院的二级学院,同时也是达利公司事业发展的重要部门。2012年,达利公司与达利女装学院成立研发中心,由专业教师带小组,每月与公司专业设计师对接,讨论年度产品计划,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有了直接上市的可能。2016年,杭职院纺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的服装、家纺纹样设计方案中,有128款被企业相中,直接投产销售,甚至远销欧美,取得了不俗业绩。达利企业设计部经理刘琼很赞赏杭职院学生的这些作品,“他们90%的作品,都可以直接转化成产品。”
近5年来,杭职院服装专业学生每年为企业研发并被采用的产品达1000余款,学生创业率超过10%,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与企业深度合作后带来的真实项目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白志刚教授对此深有体会。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下企业只带着画笔,跟用电脑作图的企业员工面面相觑;而如今,他受多家企业的竭力邀请筹办省级时装周,成为了业界大咖。“真实项目的实训教学是最好的载体。”白志刚说,“刚开始我们带学生开发的产品基本都被毙掉,几年后,我们的产品被公司大量采用、被社会广泛认可。”
经过多年的校企共同培育,杭职院服装专业群打造了一支由双专业负责人领衔、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骨干的“校企互通”的教学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优秀制版师1名,杭州“131”人才重点资助1名、第1层次2名、第3层次2名,获杭州市特殊津贴人才1名。
专业群负责人章瓯雁教授担任了全国纺织服装数字化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等多项社会职务,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带领专业群服务行业和社会。他们依托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以“女装生产技术交流中心”为平台开展社会培训;成立“服装制版师之家”,定期为中小服装企业组织大型的职业技能交流培训活动;与海宁许村、桐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志愿服务、人才交流等服务;专业群师生为企业提供款式设计、服装制版、放码、排料、样衣制作等专业技术服务41项,极大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这些年来,杭职院服装专业群学生们的作品参加过西湖博览会的“丝绸流行趋势发布会”,在第18届中国国际家纺面料展上大放异彩,甚至还与新海派领军画家陈家泠合作了缂丝工艺服装并被永久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而达利女装学院也正朝着“打造世界一流女装学院”的愿景焕然蜕变,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增添活力。
杭州高职教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文案编辑:金 玲
素材来源:党委宣传部
值班编辑:杨晓光
责任编辑:王天红|郑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