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异戊烷怎么做空间转录组?
组织不应直接置于液氮中,因为温度差可能会导致组织表面沸腾,从而导致气穴和不均匀的冷冻这可能会破裂并在形态上破坏组织。如果您有异戊烷且纯度足够高的话,还是推荐您用异戊烷进行组织冷冻的,具体方法如下:
b.将新鲜组织置于培养皿中,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纸巾吸干组织周围血水,尽量使组织表明干燥。
c.标记冷冻模具以标记组织的方向,用预冷的 OCT 填充模具,避免产生气泡。
d.用镊子将组织放入含预冷OCT的模具中,用OCT 覆盖任何裸露组织的表面,确认没有气泡,尤其是在组织附近。
e.用镊子将模具放到异戊烷中,但不要使异戊烷浸入模具内,直到组织冻结。冷冻时间可根据组织类型和大小而变化。
f.冷冻后,将组织转移到预冷的冷冻管中,然后放在干冰上。
g.将 OCT 包埋的组织块保存在–80℃的密封容器中,以便长期保存,或立即进行冷冻切片
如果您的新鲜样本打算直接进行空间转录组实验,且实验室没有异戊烷的话百迈客在这里给您推荐直接用干冰粉进行组织冷冻包埋,具体方法如下:
b.将新鲜组织置于培养皿中,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纸巾吸干组织周围血水,尽量使组织表明干燥。
c.标记冷冻模具以标记组织的方向,用预冷的 OCT 填充模具,避免产生气泡
d.用镊子将组织放入含预冷OCT的模具中,用OCT 覆盖任何裸露组织的表面,确认没有气泡,尤其是在组织附近。
e.将组织放入干冰粉中,直到组织冻结。此方法冷冻包埋组织较慢,且须在干冰粉上静置一段时间,确保组织冷冻均匀,约需30分钟。
f.冷冻后,将组织转移到预冷的冷冻管中,然后放在干冰上。
g.将 OCT 包埋的组织块保存在–80℃的密封容器中,以便长期保存,或立即进行冷冻切片。
组织冷冻包埋组织的方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跟大家分享一篇结合空间转录组技术探讨小胶质细胞与脑外伤关系的文章。
空间转录组技术辅助揭示再生小胶质细胞
依赖白介素-6促进大脑修复的机制
英文题目:Repopulating Microglia Promote Brain Repair in an IL-6-Dependent Manner
中文题目:再生小胶质细胞依赖白介素-6促进大脑修复
发表杂志:cell
影响因子:38.637
研究方法
材料:小鼠大脑
方法:通过药理学或遗传方法诱导小鼠大脑中小胶质细胞的更替,结合空间转录组技术阐述小胶质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减轻脑损伤引起的认知缺陷的功能。
研究背景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在大脑发育、维持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类细胞虽与外周巨噬细胞亲缘性不高,但在发育早期就存在于大脑中,并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形成、突触连接和凋亡细胞的去除,来促进神经回路的塑造。小胶质细胞被认为在成年大脑中起着类似的生理作用,它们还能对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和急性损伤做出强烈反应,由于小胶质细胞与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有许多共同的表型特征,因此阐明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小胶质细胞不仅被报道在健康成年大脑中介导学习相关的突触可塑性,而且还在神经炎症和正常老化过程中的病理和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具有广泛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慢性非溶解性炎症是外伤性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利用这一特性直接探索小胶质细胞在影响神经退行性变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假定作用。在急性期,已知小胶质细胞对脑损伤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作出快速反应,然后以ATP依赖的方式向损伤部位迁移,清除细胞碎片被认为是早期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有利方面,这是伤口愈合过程的关键部分。另一方面,在炎症基因表达和/或吞噬现象出现时,许多脑小胶质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慢性阶段仍保留激活状态,尽管直接证据不足,这种持续的激活状态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
总的来说,关于小胶质细胞与脑外伤的关系,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继发性炎症病理的驱动因素,它们是否确实恶化了神经系统的预后?它们是否妨碍或支持内源性修复过程,或者可能在损伤过程的不同时间阶段都存在所有类型的过程?本文将通过一个外伤性脑损伤小鼠模型给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研究结果
图1A. 脑外伤后Iba1pos小胶质细胞的定量研究图
图1B.plx5622处理小鼠术后12天海马内Iba1pos和TMEM119pos小胶质细胞(绿色)的丢失
图2B . DT与TBI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数目比较灰色线为对照组
与同龄假手术对照组相比,TBI本身可使遗传模型小鼠的同侧海马内DCXpos细胞总数减少>60%。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遭受TBI12天后,在遗传模型鼠小胶质细胞再生过程中未成熟DCXpos神经元的总数增加了~2倍(图3C),用溴脱氧尿苷(BrdU)进行的脉冲追踪实验进一步揭示了损伤后新生神经元数量的大量增加,并在小胶质细胞再生的TBI小鼠中存活至第12天(图3D),同时也观察到了海马Tbr2pos神经元前体的增加和活性,在TBI急性期采用药理学方法诱导小胶质细胞更新时,DCXpos细胞数量也有类似的增加,在这些条件下也观察到更多的Tbr2pos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存在(图3E)和活性(图3F)。为了完全排除外周效应和/或脱靶效应,直接向模型小鼠海马中注射DT,仅在局部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再生,再次观察到TBI后小胶质细胞耗竭和再生刺激神经再生。
研究还发现,经历过小胶质细胞耗竭和再生的小鼠的大脑海马组织体积更大(图3G-I)。
值得注意是,小胶质细胞耗竭和再生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时间窗内,即损伤后3天内,小胶质细胞在此段时间后的更替并不支持新生神经元的产生和生存能力的增强。
图3C.损伤后12天未成熟 DCXpos神经元总数的定量
图3D.损伤后12天TBI后新生未成熟 DCXposBrdUpos神经元的定量研究
图3E.损伤后12天中间Tbr2pos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定量
图3F.损伤后12天增殖中间神经元祖细胞(Tbr2posEdUpos)的定量
图3 .对照组(G)和plx5622处理后(H)12天的小鼠海马背侧体积
在确定了TBI急性期活跃的小胶质细胞再生能刺激功能神经发生后,接下来探索了介导这些效应的可能的信号通路。进一步探索全海马组织匀浆中与IL-6信号相关的基因,发现IL6Ra、IL-6信号转导子(IL6st,也称为gp130 [IL6st/gp130])、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的表达量均随小胶质细胞的再生而增加,本文首先证实再生小胶质细胞确实是增加IL-6表达的关键因素,然后,确定了存在再生小胶质细胞的条件下,海马颗粒细胞是脑外伤后的主要白介素-6来源(图4)。
图4 .TBI遗传模型小鼠中IL-6的细胞来源及正在进行再生的小胶质细胞
图5B.星形胶质细胞C3染色(A1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
结论
文:荒慌
排版:市场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