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善娜:《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读后碎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书的日子to刘善娜 Author 刘善娜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文章,是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刘善娜读了特级教师俞正强的《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后的所思所悟。刘老师说,这些零散一念,难言尽书中精华。

俞正强老师的三本书,每一本我都细细品读过,每一本的文字都特别好读,每一本都有读着读着会心一笑的美好时刻定格。读《低头找幸福》时被一则则小故事小案例震撼,读《种子课》时被自己从未想到过的教学设计圈粉,读《种子课2.0》时被“自成一统”的“明白”征服。
我们常常会膜拜很多了不起的教育名师,会感叹“他好厉害”、“她真的太牛了”。但是,听俞特上课、讲座,看他的文字,我觉得他除了自己展示出来的课与理念与众不同之外,他和别人一个很大的不一样是——他不只是会让你觉得他做得真好,他能让你发现你能做好什么;他不只是指引你该怎么教书,他更在意你该怎么育人。

朋友、知音和爱人

我第一次亲耳听他讲这个观点的时候,一直呵呵傻笑,现在执文读来,道理看得更清晰了些。
简单说,一个人就像一个“容器”,容器里装满了我们自己的“明白”。朋友,能懂我们的“明白”,知音和我们一样“明白”,爱人是以自己的空白来全盘接收我们全部的“明白”。一块数学知识,学生会有来自生活经验的自己的“明白”,我们要把它们改造成为教师的标准的数学“明白”,如果这块数学知识学生没有自己的“明白”,我们要灌输我们的数学“明白”给他们。但是,改造和灌输,是有前提的呀。学生是我们的朋友,才能愿意理解我们的“明白”,学生爱我们,才能愿意接受我们的灌输。学生爱我们,让我们值得学生爱,教学才能成为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而这个观点本身,也十分有意思,联想日常看看——有的老师公开课并不漂亮,可是学生爱他们,他们也值得学生爱,所以学生的成长很漂亮;有的老师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学生地方付出不够,学生不爱他们,所以学生的成长就未必漂亮。教师的成长终归体现为学生的成长,师德的最高点就是学生爱我们,发自内心的爱。

心中有秤,自成一统

《种子课2.0——如何教对数学课》里,解释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不少教学困惑,于教师、于家长,都是一本有意思的解惑妙书。
比如方程。我也曾经被孩子对方程的“不喜欢”所困扰,所以直接在认识“方程”时就切入到后续的较复杂问题中去。俞特显然有更清晰的思考路径,要让孩子从不需要走向需要,要明白等量关系的含义感受方程真正的价值。但是,我们明白了这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后续思考:如何把这些想法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因为,拿着教材、拿着课堂作业本每天走进教室的一线教师,常态之下都是要一个一个例题一页一页作业去有序推进的。毕竟家常一日日,不是上一节公开课,有理念有想法,漂亮地表达过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现在把“方程”往前看,太远了看不见的话就看毕业考,那时已经不会有很简单的问题要求必须用方程做了。所以,认识了方程后,不如选择或者自编典型的用方程解答更方便的数学问题,让孩子感受“方程是最好的数学”。比如分数。俞特提出用“三节课”厘清分数的教学,量的教学、率的教学、两者混合对比的教学,真的非常清晰、明白、有理,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只教“量”,教会了,再去理解“率”,多清楚。“量”的教学,靠的是学生的“明白”,学生有沉甸甸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不妨在二下认识“平均分”,认识“等分除”、“包含除”、“有余数除法”之后展开分数的“量”的教学。到了三年级,就去跟着教材认识“率”,到了五年级跟着教材比较“量和率”。这样就很顺了不是?如俞特这般,把数学理得“明白”了,“心中就有了秤”,合理规划,缓步落实,一定能把数学课教“对”,让孩子觉得数学更讲道理了,更好明白了。

不止引路,还有宽慰,引你善良与努力

保持努力,保持善良,是俞特经常讲的话。书上的文字也都散发着“请努力、请善良”的味道。
当他的课“美妙绝伦”,台下的我们无比膜拜时,他说“一个带班的数学老师,他再优秀,也一定有五节课是很平常的课,有三节课是技能训练课,也就一两节是精彩的课”,于是,你会觉得,哦,原来如此,那我是不是可以努力努力看?我是不是也可以“跳一跳,摘摘桃子”?当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光彩夺目,永远也成不了名师特级时,他说“学生爱你,你值得被爱”,美好的教学就发生了;当我们被日复一日的教学琐碎磨光了喜悦的时候,他说“小孩子是最好的人”,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忘记吵”,我们可以“低头找幸福”。解决的路径,触手可及,就在我们天天面对的可爱的孩子们身上。要让学生“明白”,俞特不是给几个课例,而是给予了“模式”。从新授课到复习课,他认为可以有基本的让学生从“不明白”走向“明白”的教学样式。教对数学课,还要关注数学课的育人价值。“位置与方向”序列内容的育人价值解剖,令人眼前一亮。学科的育人价值,应该是这个学科独有的价值。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看到“育人”就想到“德育”,想到“德育”就停留在了素材的选取上,比如看到奥运会中国金牌数多的时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当数学知识体系螺旋上升的时候,知识习得的过程出现“重复”的时候,“育人”的思维方式却是一直在变化中的——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去体验。教对数学课,育好数学娃,触摸自己能触摸到的幸福。

我的碎碎念,真的只是零散一念,难言尽书中精华。


文章来源 | 教书的日子to刘善娜“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购买





往期文章
 

我们有书,你有故事么?

教育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征文启事

教育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丨老照片里的教科社

新书速递 | 深刻塑造21世纪教育图景的27个教育理念

新书速递 |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开展游戏化学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逛一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