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谁没有“坏”情绪?但是你真的误会它了。
朋友A前两天情绪失控了。
导火索是带娃一天累成狗,2岁半的孩子却不听话,晚饭时间嚷嚷着看电视不肯上桌,她老公就在一旁吃自己的不帮手,A絮叨了好一会儿,突然觉得很委屈,拉扯间顺手推了孩子一下,冲他大吼:爱吃不吃!
砰!A气冲冲走进房间,留下一声关门巨响。
当下她就后悔了,担心给孩子留下阴影,连忙向我求助:“完了,我不是个好妈妈,我好讨厌这样的自己,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该怎么办?”
很想安慰,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命题本身就是错的:想控制情绪?可是你知道吗?情绪这玩意儿,压根儿就不可控!你连情绪是啥、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怎么能随便就赶它走、甚至企图去“控制”它呢?
我们真的了解情绪吗?
情绪其实没有好坏,都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而且他们各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比如恐惧会教你本能的应对危险。假如情绪没有用,按人类进化法则,那些我们讨厌的情绪早就该被淘汰了,可是并没有对吗?
我们通常说情绪来了是指坏情绪,因为它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但情绪问题绝不是煤气关个阀门那么简单,情绪可以舒缓、可以调整、可以管理,但绝不可能被控制!
不一定。负面情绪在不同人身上会呈现出显性或隐性特质,那些不怎么发泄的老好人、那些看似沉默稳健的爸爸们,很可能是压抑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情绪,休眠火山比活火山威力大得多,更要警惕。(推荐大家可以看看美国电影《Anger Management》)
让A痛苦下定决心自曝其短和我倾诉,其实绝不是单一冲孩子发脾气这事儿。她是受不了自己动不动就发火儿、结果不得不承受很多本来不必要的后果:
老公进来安慰她,她哪听得进去,正好调转枪口,噼里啪啦一通数落,把对方也说不高兴了,得!这一晚上,空气中都流淌着尴尬,俩人互不理睬,较上劲儿了。第二天A还没忘记这茬儿,不愿意给老公台阶下,又是气鼓鼓的送走他,结果,老公心情不顺,路上开车不小心刮了别人的车,还和对方大吵起来,这下损失金钱上班迟到还被老板骂……总之,诸事不顺啊。
我到现在还记得《学习之道》作者维茨金在书中讲述的一个真实事例:
岔路口,一个塞着耳机听音乐的姑娘违规穿行,急速转弯的自行车险些撞到她,幸亏及时减速,姑娘只受轻伤,然而她没有迅速离开危险地,而是站在原地破口大骂,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姑娘被撞出数十米远,倒在血泊中……
如果任由坏情绪蔓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更可怕的是A与这姑娘的私人逻辑,如果我们无法正视自己、观察自己情绪的形成模式,你怎么知道下一次情绪爆发的时候,会不会有飞奔而来的车就在转角……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失控时,会传递给孩子什么信息?他们是天生的模仿家啊,遇到了问题,他们只会粗暴发泄,而不是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判断,叫费斯汀格法则,说的是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前文提到了,情绪不是事件,是事件引起的反应,同一件事,在别人那里是喜事,到你这里就会愤怒,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
与其苦苦纠结如何赶走“坏”情绪,我会建议大家这样重新看待、解码情绪:
有句话说,“爱情,就像流沙,”情绪也一样,越排斥越挥之不去,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但你可以试试看,臣服于其中,带着一颗谦卑的心,就待在你的感受里,那些负罪感、愤怒、愧疚、害怕、恐惧……不用任何讨巧的花招去面对它,你会发现,当你去面对“敌人”时,它不再那么可怕。接纳是面对负面情绪最好方法。
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坏”情绪总是和某类事件、某些人有关?A看似在生孩子的气,实际上是在气老公,A觉得愧疚,是因为她将发脾气和坏妈妈等同起来,而她非常恐惧这样的标签;又或者,有没有观察到自己爱抱怨、爱生气的性格来源于哪里?原生家庭里有相似的人吗?记录、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你会慢慢发现一些规律,而一旦规律可循,就有预判性,就可能提前开启灭火模式。
这句话第一次从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那听到,我自己都很感动。有很多人会在发现情绪模式性格缺陷后,归咎于自己的父母: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披着一件大人的衣裳,却带着伤口瑟瑟发抖,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关照自己的那对理想父母呢?你期待怎样的爱,就怎么给自己,你才是自己私人逻辑的主宰者。这方面最好的诠释,大概就是《生命的重建》系列书籍的作者Louis . H . Hay了吧:
我们都是A,都曾在经历育儿的狼狈时刻冒出负面的情绪,但也正因为我们是妈妈,知道好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大,才更要生出勇气、面对自己、由内而外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这条路会很艰难漫长,但,我们始终要出发。
亲爱的们,你发现了吗?今天这篇文章,我更愿意和你分享的,是关于“道”而不是“术”,是超越情绪管理技巧之外的、能深层次解决情绪问题的礼物。至于情绪来临时如何应对和舒缓,一些小方法我以前也写过:不懂情绪管理的妈妈,带不出快乐的孩子(点击查看),大家可以看一看,还有许多灵验的方法,之后再和大家陆续分享。
慢成长联合创始人。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正面管教、科学育儿实践者、专栏作者。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孩子一起慢成长,一点点接近更好的自己。微信:mancz123
这些原创你可能也感兴趣哦:
何时该用杯子喝水喝奶?怎么引导?不喜欢怎么办?你需要的都在这儿了
我们生了娃,但却根本没长大……
别伤害孩子的情绪脑:这样管教,孩子才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