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伤害孩子的情绪脑:这样管教,孩子才有安全感!

2016-03-15 tinayiping 慢成长


慢成长

       教养孩子,太骄纵不好,太严厉也不好。可是面对小淘气,很难忍住不发火,这个度,不容易把握呢。如何恰当的管教,既不伤害了孩子,又能达到目的呢?今天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很棒的视角——情绪脑。作者是花时间和吉吉童鞋共同的好闺蜜哦!


文:tinayiping


小时候常听家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啊就交给您了,不听话只管打。”最后还要百般多谢老师帮忙教育孩子。自己从小打到大还算乖,但漫漫求学路,免不了被老师“教育”的经历。

记得那是小学的一节数学课,我答错了题,老师从讲台走到我的位置,气势汹汹地问我是不是做了功课,众目睽睽之下,我有些气短,慌忙说:“做了”。老师眼神中放出一道狼光,把我拽到讲台前刑事逼供,未果,“啪啪啪”——当着全班的面,我被赏了好几巴掌,当时我的名字叫“刘胡兰”。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忘记过写作业,老师用她最快的方法“治好”了我不写功课的“病”。但往后我再上这个老师的课,脑袋好像总是短路,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控制住那种对她战兢又反感的情绪。

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和这个老师之间的“情绪脑”被破坏了。



杏仁核是大脑负责“情绪”的中心,在主导理智和逻辑思考的前额叶发挥作用前,杏仁核会根据以往储存的情绪记忆抢先发出讯号,好像人们发现危险瞬间就有本能避开一样。难怪无论自己理性上多想努力,仍然很难与这个老师建立亲密感。


若干年后,这段有点悲情的经历,让我反思,该如何与我的孩子相处。




了解孩子犯错时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家有1岁小宝,特别喜欢把东西一遍遍地往地上扔,大人只能跟着捡。偶然学习到,小宝扔东西是好奇心驱使,他想探索这样做会发出什么声音、有什么好玩的现象,也在观察大人的反应。


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动机,即使再看到他往地上扔东西,我也不那么生气了,而是更有耐心的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引导并示范他,小汽车在床上开更好玩。当他学会新的玩法,慢慢就会减少往地上扔东西的几率。




孩子犯错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好奇,有的是不小心,有的虽然是明知故犯,但有背后深层的原因,比如被父母忽略,想争取关注与爱。家长如果能坐下来和孩子探讨他真实的感受,会增进彼此了解,对孩子的行为有新的认识。有很多孩子“嘴硬脾气大”,是探测到身边环境和倾诉的人不安全,选择了自我保护,这就是“情绪脑”被破坏了,需要修复。


避免在怒气中管教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自我意识的加强,可能会有意无意的与父母顶撞。被自己的孩子逼得怒发冲冠,父母可以用权威和怒气解决一时的问题,令孩子屈服,却赢了理、输了情。

 



怒气会损伤孩子情绪的脑,当父母一发怒,孩子大脑的杏仁核马上发出警报“家里不安全”,本能的竖起防卫机制、站到父母的对立面;孩子不再关心自己的行为,而是关注大人的情绪。之前的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变得更难了。

 

可以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就事论事,而不是被情绪冲昏脑。平时好好关爱自己,也与孩子多谈心,做他们的朋友,提升储存怒气油箱的容量。当怒气风雨欲来时,离开现场去洗手间洗洗脸,深呼吸,再回来面对刚才的问题。




用中介工具做管教


儿时常听说“打是亲骂是爱”,孩子幼小,需要家长帮忙建立界限,适当管教。虽然体罚不好,建议永远不要和动手,可有时忍不住,想通过“打屁股”小示惩戒时,也有缓冲的方法。试想一下,前一分钟用来打屁股的手,后一分钟再用双手来抱孩子,小朋友可能会困惑:父母的手究竟是要爱我还是打我呢?




可以考虑找个尺子做中介工具挂在卧室。一旦孩子犯了错不得不被打屁股,家长从客厅里走到睡房拿尺子的过程,会让怒气情绪有个冷静过程。此外,孩子会确信,父母伸出手永远是爱他们、随时等待呵护和拥抱他们,从而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管教也可多元化,比如暂时没收孩子最看重的东西,每天原本能玩积木半小时,今天犯错要减掉15分钟等。管教的方式也视乎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接受度,最终能让孩子承担他做错事的后果并从心里知错,就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永远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与被接纳


就像《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中描绘的那样,即使孩子调皮捣蛋令大人抓狂,别忘了伸手去抱抱孩子,告诉他/她父母有多爱他们;无论犯了什么错,父母都接纳孩子本身;无论他的成绩和表现如何,都不要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让孩子感受到,得到父母的爱无需证明和努力,在父母身边永远是安全的。


当孩子觉得父母或老师是安全的,他情绪的大脑会不断积累相关的被爱的感受,帮助他们在面对一些危险和困境时,有足够“安全”的内在力量支取、转危为机。外在环境虽不可控,但孩子们可以让自己内在足够“安全”,让爱与被爱能如暖流一般,自如律动、绵延一生。



tinayiping
慢成长闺蜜,特邀撰稿人。香港资深财经新闻记者,现任职保险金融业,喜欢心理学、写字、交友;育有一宝。微信号:tinayiping。


相关原创推荐:

学步后的“小调皮”该如何管教?

爱发脾气的宝宝,怎么破?

生气时,给自己一面镜子:家长和孩子都要面对的情绪管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