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怎么舍得让你离开——好吃的小手
大多数婴儿从3个月起就会吃自己的小手了。对于是否让孩子吃手的问题,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婴儿吃手是口欲期探索世界的方式,不应制止而要鼓励;大家比较熟知的崔玉涛医生则说过,过度依赖吃手不是好习惯,应该用安抚奶嘴代替。
今天我们先放下这个让医学专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仅就“孩子过度吃手的情况下,家长若想采取措施要怎么办”这个话题聊一聊。我们的作者妈妈亲身经历了“充分让孩子吃手——出现过度依赖——纠正依赖”的过程,用心为大家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到受同一问题困扰的家长。(本文由慢成长作者陪陪原创,首发于2015年4月22日,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文:陪陪
图:网络
还清晰地记得米儿即将两个月的一天,突然听见熟睡的她发出“滋悠滋悠”的声音,匆忙跑去看,原来已经醒来在有滋有味地吮吸小手。
那是米儿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小手,吮吸得那叫一个忘我、愉悦、投入。看着她香甜而贪婪地吮吸,内心很是欣慰。从只会盲目挥舞小手的新生儿,发育到能把手准确地放进嘴巴里,这是米儿成长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再加上各种媒体的育儿文章中都说“口”对于婴儿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口欲期的平稳度过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帮助。为此,我一再跟家人强调,不要干涉米儿吃自己小手,那是她迈出的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随着米儿一天天长大,她吃小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我总是认为那是口欲期,她的口欲也许是更强烈一些,慢慢会好的。直到有一天,她晚上睡觉哭闹不安,小手不停地在床头、被单等较涩的地方摩擦,早上起来发现大拇指又红又肿,皮都蹭破了,流出透明的组织液来,我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那时米儿已经七八个月了,我发现自己走进了“口欲”的误区。详细查了宝宝吃手的原因和危害,不禁吓一身冷汗;又想各种策略,尝试各种神器纠正她吃手。戒吃手不像戒奶,三两天就戒掉了,一旦宝贝恋上他们嫩嫩的小手,麻麻们就准备好打耐心的“持久战”吧。在此给宝妈们提个醒,也给些“实战”的经验与教训以做借鉴。
(选自度娘)
吸吮反射是一种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当触及3个月前的小婴儿的口唇边时,会引起他的吸吮反射,这种反射是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本能,兴奋性特别强。所以,婴儿尤其是3个月之前的婴儿为满足吸吮的要求,常常会把手指当作刺激物,表现出他特别喜欢吸吮手指。
吸吮手指对于半岁前的婴儿和半岁后的婴儿来说意义是不同的。6个月之前的婴儿吸吮手指完全是为了满足吸吮的需要,在人工喂养的婴儿和饥饿时的婴儿表现得特别明显。母乳喂养的小婴儿能尽情地吸奶,有较多时间满足吸吮的本能,所以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吸吮手指现象较少。
而人工喂养儿,由于使用奶瓶,瓶中的奶吸完后,父母不会让他吸着空奶瓶,相对来说吸吮的机会较少,因而人工喂养儿的吸吮手指现象就较多见。到了3―4个月时随着吸吮反射的逐步消失,婴儿吸吮的要求也就开始逐渐减弱了,到了6―7个月时,一般吸吮手指的现象就自然消失了。
如果婴儿在6个月以后继续吸吮手指或开始出现吸吮手指,则不再是满足吸吮的需求,而是一种自我安慰需要的表现了。 6个月以后的婴儿在情感上比较脆弱,他害怕离开父母和身边熟悉的人,对亲人特别依恋,此时又有了自己初步独立的要求,所以常常会在疲劳、紧张、情绪低落、脱离最亲近的人时会出现吸吮手指,利用吸吮手指来使自己得到安慰。宝宝在8个月以后吃手要比以前少很多。但会固定吃一个手手指头,长期老吃一个手指头是一个信号,玩游戏中,这个手玩着,那个手吃着,要早一点干预,这种习惯可能要延迟到三四岁。
婴儿爱吃手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就是他即将长牙了。在长小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有点不舒适,甚至慢慢会痒、疼。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他就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对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会一天到晚吃小手,甚至到了“疯狂”地步的另一个原因。
我介个麻麻太粗心,前期功课没做彻底。只知道有“口欲期”,并且很重要,要保护,却没有关注孩子成长发育的时期节点。本以为婴幼儿的口欲期很长,会吃小手很长时间,没想到6个月后就要逐渐消失。另外,也没有把握吃手的度。探索和依赖是两个不同的状态。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吃手也一样。不能放任,否则过犹不及,追悔晚矣。
2.吐槽
顺产四个月、剖腹产四个半月的产假制度太坑娃。麻麻重返工作岗位时,正是宝宝口欲期的最敏感期。虽然米儿是纯母乳喂养,但麻麻上班,总不能随时满足她吃奶、吸吮的需要。爷爷奶奶给喂储奶袋中的奶,也得有个缓冻加热时间,不像麻麻亲自喂养能及时满足。而且四个多月的宝宝已经有意识,朝夕相处的麻麻突然离开,他们真的会恐慌、坏情绪、大哭不止。现在还能清晰记得上班前的演练,就离开一个小时,米儿都快哭昏过去。~~~~(>_<)~~~~ 心塞。
小手虽然好吃,是宝宝成长的里程碑,是稳定情绪的安抚神器,可过分吃手真的也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归纳度娘的总结)
手:宝宝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里,受到牙齿的压迫,时间一久容易出现手指蜕皮、肿胀、感染、变形。
牙:在吸手指的过程中,如果刚好遇到恒齿生长,因为吸手指时所用力的方向,会让牙齿照着不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
嘴:由于施力方向不当,嘴巴的上、下颚可能会因此变形。
脸:脸的外观会随着咬合不正确而变形,宝宝也许会因此被嘲笑,从而产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绪。
讲话:因为牙齿排列不整齐,讲话会漏风或咬字不清,造成讲话不清。
卫生:宝宝的小手东摸西动,粘了不少脏东西,一吃手,脏东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泻、感染寄生虫等。
心理:如果宝宝形成了吃手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
终于找到米儿小牙出来慢并且不齐的原因了。还说呢,麻麻这么好的牙齿基因,咋体现不出来呢?看着这么多潜在的不利影响,啥也不说了,此处省略一万字……让我先哭会儿,然后祈祷这些在米儿身上都不要发生啊~~不要发生~~
预防法:
推荐指数:★★★★★
在宝宝刚进入口欲期,刚开始吃小手时就采取一些积极、妥善的做法,把坏习惯扼杀在萌芽中。可以多给宝宝玩具让他用手去握、拉、扯,以此提升宝宝的手部能力,也让他明白,手不是只能放进嘴里,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做这些动作会比吸吮手指来得更有成就感,于是慢慢就会减少将手放在嘴里的动作。
比如对2~3个月的宝宝,可以把小摇铃放在他们手中让练习抓握,或者慢慢握住宝宝的小手摇动摇铃,让发出响声,激发宝宝注视和抓握手中玩具的兴趣;对3~4个月的宝宝,可以拿着宝宝的小手去触摸眼前色彩鲜艳、带着响儿悬挂的玩具,让宝宝慢慢地主动去够摸;对5~6个月的宝宝,可以鼓励宝宝主动伸手够取床上、桌上的玩具,当小手技能大了,会以更大兴趣去触摸、探索和认识周围各种新奇的物体和玩具。这样,宝宝小手忙起来就顾不上吃了。(错过最佳干预时期,没有经验,只有借鉴的建议。)
隔断法:
推荐指数:★★★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喜欢吸吮手指的倾向,那么要尽可能及时地把他的手指轻轻从嘴里拿出来,让手口隔离开来。尤其晚上睡觉时,千万不要让小手在嘴巴里过夜。想想小手一宿泡在潮湿密闭的“环境”中,肯定会肿胀,甚至脱皮(像洗澡时手在洗澡水里的效果)。
米儿睡着时,我们轻轻拔她小手,她有强大的吸力,脑袋会跟着小手一起“走”。如果因此把她弄醒了,更会哭闹不止。后来就发现,只要大拇指和食指卡住她的手腕,迅速向外轻拉(注意是迅速),就比较容易让她手口分离。但这种方法不适合宝宝有意识的情况下。在正吃的津津有味的状态中把小手拔出开,宝宝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他们会继续吃的更凶更疯狂。
白天可以给宝宝穿衣袖长一些的衣服,把衣袖拉长遮盖着手指,她吃不着,只啃到衣服,这个口感是不一样的,就会缓解好多。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宝宝了,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让小手“越狱”。
替代法:
推荐指数:★★★★
选一个小手的替代物,满足宝宝寂寞的小嘴。最好的替代物就是安抚奶嘴或牙咬。安抚奶嘴有很多形状,有扁的有圆的;牙胶也有多种质地,有软的有硬的。要根据宝宝的喜好,做各种尝试。一般情况,很少能一步到位的。如果用安抚奶嘴要尽早使用,就像用餐椅和安全座椅一样,好让宝宝适应。
我当时就土鳖了,担心安抚奶嘴会影响牙齿发育,囤着奶嘴不给用。其结果就是吃手上瘾比吃奶嘴对牙齿更不好。只能又到处尝试各种牌子、各种形状的安抚奶嘴,也给买过小香蕉牙咬,并且还把牙胶系绳子挂在米儿脖子上,让她能随时拿到。可米儿都是三分钟热度,最多的一个玩儿了半天,没等我高兴一下下就撇老远。再给会很生气地丢掉~~~~(>_<)~~~~
很多麻麻都遇到同样的情况,太多个性的娃娃!那我们再拓展思路,找各种各样宝宝有可能喜欢的小物件,比如小勺子、小布头。这就需要麻麻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宝宝需求的判断力了。
另外,宝宝喜欢啃还是吮吸,这些动作的表现往往决定给他去咬的东西是否能满足需求。还有宝宝需要的软硬度也是麻麻需要注意的,这些往往比替代物的长相更贴宝宝的心。根据口腔发展,宝宝们还会变化需求品种,这更需要麻麻的观察和判断了。麻麻就是超人%>_<%,细心的爸比可以一起想办法了。我家米儿最喜欢小药瓶、小药膏( ° △ °|||),大小好拿、好啃。可毕竟是药,怕误服,不敢多给。提醒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替代物的清洁度和安全性哦。
厌恶法:
推荐指数:★★
既然找不到喜欢吸吮的,那就逆向思维,让宝宝们讨厌小手。看网上很多麻麻为了给宝宝戒吃手,想了很多“必杀绝技”,通过刺激性物品企图让宝宝断掉吃手习惯。但这种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否则就会被扣上“漠视婴儿感受和成长需求”的帽子,也会遭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的强烈反对和激烈抗争。
看米儿小手越吃越有滋味,试了各种神器都不行,依然拔不出她钟爱的小手,我也狠心试过这种方法(总比造成那一大堆严重后果强吧)。
先用海淘的Twinlab维生素。最初米儿特别不喜欢吃这个液体,一给就烦,还小手推推,这次正好派上用场,可以“一箭双雕”~O(∩_∩)O~。一来让她嫌弃小手,不再吃小手;二来借机把维生素喂到她肚子里。本以外自己的想法高明,没想到好久不吃,米儿口味变了,大拇指沾了维生素,吃的更来劲Yummy o(╯□╰)o!
只能再试试猛料——黄莲。谁想一山更比一山高,我遇上个重口味孩子。米儿吮吸了沾了黄莲水的大拇指,咂摸两下小嘴就没事。以为浓度不够,再次浓缩,再次沾小手。没想到这么点儿小孩儿就古灵精怪,沾完黄莲水小手直接伸向麻麻的嘴里( ⊙ o ⊙ )!还有最高级别的猛料——辣椒,可看着已经破损的小手,已经又红又肿,还是放弃吧,“后妈”也下不了这手啊~~~~(>_<)~~~~
(网络图片,大家自行考察,不做推荐)
转移法:
推荐指数:★★★★★
用其他东西或事情吸引宝宝,以此转移他对手的注意力,以免有事没事只想着去吸吮手指。这就需要宝爸宝妈们多陪伴宝宝,给他们看不同的东西,陪他们做不同的事情。
可以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东西,比如看看花、树、车子,同时跟宝宝说说话。一方面可以带着宝宝牙牙学语,另一方面也能让宝宝多接受周围事物的刺激,有助于其认知的发展。也可以尽可能多地花一些时间和宝宝说话、唱儿歌、玩积木、看图书、做游戏等,尤其带宝宝做一些动手的游戏:拍手、编绳、手影游戏,宝宝会乐此不疲。
宝宝情绪好,两手有事干,自然就不会吃手。我们就发现一般带米儿出去玩儿时,她关注外面世界的一切,就很少吃手。只有在家时,才会频繁吃手。
心理疗法:
推荐指数:★★★★★
治病还是要治本。前面分析了,宝宝爱吃小手,除了探索以外,还是寻求心理安慰,释放紧张和沮丧情绪。有关调查发现,缺少父母关爱和心灵上慰藉的幼儿易养成吮手习惯。如果1岁以上的宝宝仍然整天吮手指,而且性格沉默,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找找心理原因:看亲子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对宝宝的限制过多、要求过严,宝宝生活不快活;麻麻上班后相处时间短,宝宝受到冷落……要相应地有针对的找解决的良策。
比如在哺喂宝宝时,要注意不能只给宝宝营养,还要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温暖。麻麻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给宝宝造成压力。在给米儿哺乳时,用眼睛温柔地与她对视、交流,真的会发现孩子的眼睛会传达着什么,有时让人感动。
宝宝睡醒后,不要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宝宝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进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其实很多时候,宝宝吃手也是因为无聊,就把小手当成无处安放的内心含在口里。心理疗法不仅会改善孩子的吃手习惯,也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言语法:
推荐指数:★★★★
对稍微大一些的大宝宝可以配合着言语(告知或激励)来纠正吃手的习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敏感期,尤其在规则建立的敏感期,有些事情用孩子所能够理解的表情、姿势和语言来告知是有有效的。比如提醒不要碰火、电危险物品之类的,就可以用比较严厉的语气、表情和手势来矫正宝宝的不好行为。
米儿刚过一岁,发现她就能懂很多话,当她玩儿电线时严肃告诉她“不可以”,小人儿真的会停止,还会摆手示意表示不行。于是我们就尝试对宝宝说:“不可以把手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好!”同时还做出摇手或摇头的动作,以表示这是不好的行为。但我家这个小精灵会自动筛选屏蔽掉信息,告知她时眼睛坚决不看麻麻,并且眼神飘过,头扭向别处,继续津津有味吃大拇指Σ( ° △ °|||)︴。
但宝爸宝妈也不要反复念叨“怎么又吃手了”,这样不仅不能奏效,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甚至影响宝宝未来情绪和心理的正常发展。相反,对宝宝吃手行为应理解和宽容,他们不吃手的时候要及时表扬激励,这对我家这只喜欢被表扬的小盆友很受用。
忘记从哪儿看过说小孩儿喜欢当大孩子,就像我们小时候总希望长大一样。米儿一岁以后,突然也有这个意识了,一吃小手我们就说“大宝宝了,不吃小手”,她真的会迅速的把小手从嘴里拔出。虽然她能保持不吃的时间很短,但这对她心智的发展和锻炼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是有益处的。
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戒手妙招。宝爸宝妈们要注意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严防操之过急。在纠正或帮助宝宝戒除吃手的习惯时,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太过紧张而导致宝宝产生心理压力。应该循序渐进找对方法,先分析吸吮手指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我们刚开始纠正米儿吃手习惯时,看了那么多危害,真的有些着急。可越着急,米儿吃手越疯狂,边吃边发出“嗯嗯”的声音。后来我们意识到不能着急,心态渐渐平静下来,各种方法配合使用,终见一些成效。虽然偶尔还吃,但小手和嘴巴不再如此亲密。和小手拜拜,是场“持久仗”,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