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成长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你好,我是慢成长创始人花时间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
文/元妈
前几天和朋友一家去公园玩,把娃们都交给男人们之后了,朋友和我聊起了天。
“为啥他们想的和我们都不一样呢?”看着远处弄得满手泥的娃,朋友忍不住跟我吐槽起来:“你看看,要是我肯定不能让妞妞(她女儿)搞这么脏。”
我笑着说:男人和女人脑回路永远不一样。
朋友叹了口气,生无可恋地说:
最让我头疼的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我老公经常跟我唱反调。无论我跟他说多少次要父母统一战线,他永远都记不住。
就说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妞妞说要吃饼干,他爸连想都不想,就要去拿,我说先别吃了,结果他老人家倒好,一边对妞妞露出“哎呀,你妈不让”的为难表情,一边嘀咕“买了还不就是要吃的”,真是把我气死了。
朋友话还没说完,妞妞突然跑过来,说是要拿滋水枪,去广场上玩喷水,朋友看了一眼,在玩的几个小孩子互相滋水,几乎身上都湿透了。
朋友连连摇头:“身上都湿了容易感冒的。”说着对老公叫道:“他爸,你闺女要去滋水,你也不管管?”
“没事,我陪着她呢。”朋友老公乐呵呵地回应到。
这下朋友彻底无奈了,对我说:
“你看你看,就是这么气人,还指望他帮我说说孩子呢,结果每次都跟她闺女一个战线。”
其实,在两年前,我跟她想法完全一样,从娃的吃喝拉撒到学习教育,每次我老公都能“心有灵犀”地站在我立场的反对面。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分不清对错怎么办?
孩子变成看脸色下菜碟的小滑头怎么办?
父母意见不统一,孩子会不会不好管?
所以,为了让老公和我统一战线,我和老公没少沟通,可令我更无奈的是,每次谈话的时候,老公都保证“好好好,听你的”,可每次真遇到分歧,老公还是“努力表达真我”。儿子小时候,我要求他不仅要把玩具送回家,还要把玩具分类放整齐,可小家伙并不乐意配合。正当我有点上头时,我那老公开始说了:“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吧。”我蹬他一眼,示意要跟我统一战线,结果他又补了一刀:“我确实觉得可以了,你这要求也忒高了吧。”都说养娃路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老公,这话真的不假。可若再问一句:真的有必要父母统一战线吗?第一次对这个信念产生怀疑,是在我的P.E.T.课上,戈登分享的理由很简单:1、孩子能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态度
2、我们是“真实”的人
即便我三令五申要爸爸和我统一战线一样,可他还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不认同的情绪,孩子天生就有比大人更敏感的感受力。有一次全家人出去玩,半路才发现忘记了带湿巾,我和老公拌了两句嘴,看着孩子在,我使劲儿压了压火气。结果一家人在游园时,儿子突然问我:妈妈,你是不是生爸爸气了?我说“没有啊”,儿子却说:那你为什么都不跟爸爸说话?别以为只要我们不说,孩子就不懂。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语言,一些表情、动作早已经把我们出卖了,所谓的“父母统一战线”不过是一场满足我们内心戏的表演。第二点,说到真实,我想起之前看《清平乐》时,有一个催人泪下的名场面:当司马光要以碎首谏逼迫宋仁宗惩罚公主、处决内侍时,公主一边唱着司马光的《西江月》(一首描写真情的词),一边提着一副悬丝傀儡,来到殿堂之上。“你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是有罪,人就该活得像个傀儡,我,我爹爹,我孃孃,都应该做最精致美丽的傀儡,供人膜拜!”在司马光的眼里,帝王之家的身份最重要,所以他会固执地认为,你就要完美无缺,行为为世人典范。“存天理,灭人欲。”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是“父母”,所以必须在孩子面前展现完美,必须统一战线。但却忽略了,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即便两人再互相欣赏,依然会有价值观冲突,出现不一致真的很正常!当我们能做真实的父母,构建真实的父母关系,孩子才可能做真实的孩子。经过长久的练习和体验,我自己也会愈发觉得,如果育儿不是一场战争,不必要有什么输家、什么赢家,那又有啥战线存在?如果说我希望老公和我统一战线,给孩子传递的是唯一的价值观,那么这不就意味着,我在用“权威”的方式,迫使孩子认同。我想要的,是孩子对我和老公的完全服从吗?当然不是!为孩子好的初心并没变,但我已经想明白了:把我认为好的交给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准备好了完全接受。这让我想起了《少年派》里的虎妈王胜男,她总想把自己十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变成大力丸,嚼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不吃都不行。就怕孩子不领情,呸地一口给吐出来。比起“赢过孩子”,我更期望和他是一种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那你说,孩子会不会在父母之间变成两面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倒觉得,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习得,如何处理和不同人的关系,那反而是一件好事。就像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观点,如果孩子能“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那反而代表着他拥有“实践智力”。 那么你可能会问,当育儿分歧发生到底怎么办?戈登博士建议,可以使用“第三法”。前阵子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子正投入地玩自己的小沙堡呢。我觉得这没啥,小孩饿了就知道要吃了,但老公觉得,得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于是,他就前去喊了两次,可小家伙就是舍不得离开。儿子撅着嘴,直接跑到我怀里,委屈地问我:妈妈,上次你在家,不是同意我先做完自己的事情吗?我点点头,告诉他,这件事在妈妈这里没问题,但爸爸担心他会饿肚子,就会希望他一起吃饭。“你和爸爸之间有不同意见,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跟爸爸商量商量?”
👨🏻爸爸:等一会儿饭菜就凉了,我担心你吃了肚子不舒服。
👦🏻儿子:可是我的城堡马上就好了,诶,我有个主意,我定时3分钟,时间到了我就不玩了。
听着这个提议,老公很快被说服了:好吧,那咱们说话算话。
比起父母建立统一战线,来形成对娃的绝对权威,还不如大家各自诚实表达,一个开放的讨论环境,反而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在《异类》中,社会学家拉里奥把这种教育风格成为“协同培养”,它不仅会更好的“发觉孩子的天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权利意识,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当然,可千万注意的是,允许父母意见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在娃面前开撕。而是形成一个自由讨论的氛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而不必担心因为某句话,就被指责和批评。想到可以为孩子建立这样一个的原生家庭,包容、真实和开放,那走出的孩子在心底也一定会更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作者介绍:元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愿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人间烟火。
爸爸妈妈意见不一致,对孩子会有影响吗?——如果去网上搜,我们能看到的论调几乎都是“父母意见不一致,对孩子会造成这样、那样的伤害”。还记得我是新手妈妈时,对这一点特别忧虑。夫妻两个人毕竟都是人格独立的个体,在生活中怎么可能完全没有观点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啊……后来学了PET,看到戈登博士说“父母不需要意见一致”的时候,是很震惊的:真的可以吗?细想下去我才明白,盲目追求“父母意见一致”,其实目的是对孩子使用“权威”,依然是传统的教孩子思路。父母是人,可以有不统一的想法,甚至多元化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好。
重点是,我们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是爸爸妈妈总在争吵,还是家庭里有健康讨论的气氛——这就是孩子带给我们的修炼吧。果果现在5岁,有时晚上睡前爬到我床上,说自己的想法:“妈妈,你白天要求我做的事情,我觉得做不到,能不能换个方法,换我能做到的?”然后给我列举一些法子和各种可能性。看着她稚嫩又认真的脸,我特别高兴孩子能有这样勇敢的表达,和活跃的想法,也深深觉得自己这些年的路子没走错。文末留言聊聊,你和队友遇到意见不同时,怎么做的吧。大家集思广益,分享好方法哦!😊
喜欢育儿好文就请点 “在看” 分享吧,我们会写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