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观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崛起之道

关东元 两机动力控制 2021-06-21

导读作为南美第一大国,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还是有些水平,尤其是在支线客机方面,居然是全球最大的120座级以下商用喷气飞机制造商,占世界支线飞机市场约45%市场份额,到目前为止已向全球45个国家交付约6000架各类飞机!这些数据,让航空工业水平比巴西高得多的中国,实在是汗颜。

1968年,首架先驱者号原型机在巴西制造成功。1969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巴航工业”)正式成立。在一个当时尚未生产汽车的国家制造飞机,无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


在46年的发展过程中,巴航工业一直努力寻找适合自身成长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战略,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最终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决定巴航工业成败的关键。


航空文化和历史积淀

巴西的航空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百多年前,巴西航空之父桑托斯·杜蒙就实现了人类首次动力升空的飞行,并被国际航空联合会登记为最早的航空纪录。


追溯公司发展历史,巴航工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巴西政府对于发展航空工业“人才至上”和“稳扎稳打”的指导方针。二战以后,巴西政府决定发展本国航空工业,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方针。


第一是培养人才:上世纪40年代,巴西从世界著名学府聘请专家授课,或将本国人才送出国门学习,以进行人才储备。


第二是技术力量储备:1953年,巴西成立了联邦航空技术中心,该中心由航空技术学院和研发院两个单位组成,负责研发飞机产品。在该中心的主持下,一款后来被推广使用的商用机型 “先驱者号”研发成功。为了批量生产该机型,巴西政府决定成立巴航工业。可见,巴西并不是先凭空建厂再找产品,而是先培养人才、储备技术、成功研发出产品,万事俱备之后再成立公司,保障其后的稳定生产。这个稳健的推进过程为巴航工业日后稳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从“工业家”到“企业家”的涅槃重生

20世纪90年代初,巴航工业与阿根廷联合研制CBA123支线飞机。但由于双方市场意识不足,项目进度拖延,同时研制费用高涨,最终导致巴航工业陷入现金流紧张的处境。尽管CBA123机型在技术方面十分先进,但其造价昂贵,未能成功出售,项目最终停止。


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上半期这段时间,在全球航空工业疲软的形势下,巴西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又给巴航工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偿还银行贷款、火箭式上升的通货膨胀以及CBA123项目在商业上的失败,巴航工业陷入债务危机。1994年12月,巴西政府签发了对巴航工业实行私有化的法令。巴西政府拥有1.45%的“黄金股”,能够否决巴航工业的任何重大事项。


私有化不仅改变了巴航工业的股权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经营战略上的革命性调整——发展战略从以工程技术为中心调整为以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为导向。巴航工业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文化和机构转型,并增强了财务能力,一种强大的企业文化得以形成。巴航工业正式从一个以工程主导的“工程师”企业转变为一个以市场为主导、具备商业精神的现代化企业。


私有化改革成功之后,片面追求最新技术而忽略市场接受度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在E-喷气飞机系列的研发过程中,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得到了全方位和深入的贯彻。


首先,做出发展70至120座级喷气飞机系列项目的决策,正是巴航工业敏锐把握市场动向的产物。公司当时注意到,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传统50座级支线飞机和120座级窄体干线飞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白,这对于以支线飞机为竞争优势的巴航工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公司果断决定开发一个新的产品系列满足该座级市场的需求。


其次,E-喷气飞机系列在研发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项目启动之前,公司作了严谨的论证和研究。公司高层特意上门拜访了全球许多重要的航空公司,咨询他们的需求;同时派专人到全球各大主要机场对乘客做调查,了解他们希望乘坐的飞机的特点。了解航空公司用户和乘客的需求为日后E-喷气系列飞机的研制指明了道路。


最后,在决定以何种方式开发E-喷气飞机系列时,关注市场长远需求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公司有两种选择:或是将50座级的飞机系列拉长,快速占领市场;或是“从零开始”,重新打造一个飞机系列。虽然后者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长的研发周期,但是全新的研发将允许新产品全方位采用面向21世纪的新技术,在维护、运营成本和可靠性、乘坐舒适性等方面较以往产品有极大的提升。正是前瞻性地考虑到未来用户的要求,巴航工业才决定开发全新的E-喷气飞机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国际视野 整合优势资源

国际战略是促进巴航工业走向成功的又一项正确的指导方针。在公司成立初期,“贴牌生产”是主要的国际合作方式。考虑到当时市场对轻型飞机的需求,上世纪70年代,巴航工业采取特许协议的方式与美国派珀飞机公司合作,在巴西贴牌生产了6个型号的机型;在军用飞机方面,与先进的意大利军用飞机生产商阿玛奇和阿莱尼亚公司合作开发项目。“贴牌生产”和合作研发帮助成立初期的巴航工业积累了大量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经验,帮助公司快速走向成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航工业逐渐发展成熟。在其商用喷气支线飞机ERJ145系列的研发过程中,首次引入了“风险共担”的国际合作方式,使公司不仅能够与全球先进的供应商共同分担新产品开发风险,与此同时还为新产品的成功注入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强大动力。


ERJ145系列的研发工作绝大部分是在1991年至1995年间完成的,那时巴航工业还属于国有企业,但即将被私有化。在私有化前夜,面临种种困境的背景下,巴航工业既缺乏必需的资金来源,又很难依赖政府(当时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投资的支持。巴航工业以“风险共担合作伙伴”机制为核心,巧妙地构建了一套匠心独具的工业结构,对ERJ145项目的成功意义重大。


“风险共担合作伙伴”主要指选定的供应商自行为他们各自负责生产的飞机部件的研发承担全部所需费用,并承担市场风险;他们所得到的回报是成为ERJ145系列日后该部件的终身独家供应商。巴航工业选择供应商时综合考虑了候选者在技术、商业和资金方面的实力;而候选者最终选择参与ERJ145项目并承担相应风险也是基于它们对于该项目成功的信心。选中的风险共担合作伙伴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之所以这样选择,一部分原因是基于战略考虑:即尽可能消除日后ERJ145系列飞机向国外出口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开创性地推出国际化的风险共担模式,也正是因为巴航工业精准地把握了航空工业全球化生产的趋势。巴航工业在E-喷气系列飞机项目研发中也采用了这一合作模式。该项目总投资8.5亿美元,其中约1/3由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承担,由他们负责研制、生产并提供完整的系统和主要组合件。


在全球建立业务设施也是巴航工业积极扩展国际战略的表现。在中国,巴航工业于2003年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哈尔滨设立了50座的ERJ145飞机生产线。2012年,鉴于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前景广阔,双方决定利用合资工厂既有资源总装巴航工业莱格赛600/650公务机。


近年来,巴航工业将公务机总部转移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墨尔本,建立飞鸿100E和飞鸿300总装生产线、客户中心、工程和技术中心,促进雇员本地化。在葡萄牙,公司建设埃武拉工厂,为巴航工业的飞机生产金属和复合材料构件。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支援和服务,还可以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工业体系之中,通过全球化的生产,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动谋变 不断扩展产品线

在50座级的ERJ145系列飞机取得全球性成功时,巴航工业并未止步不前。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民航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乘坐飞机旅行的人群迅速扩展。而此时航空公司却发现机队的组成不够合理,要么是大型喷气客机,要么是小型的支线飞机。用大型飞机在短程航线上运营造成很大的浪费,乘客数量与飞机运力不匹配;而用支线飞机飞干线则难免力不从心。


航空公司急需座级更为合理的新机型。巴航工业随即提出了大支线飞机的概念,决定开发70至120级的E-喷气系列飞机,通过研制新的机型来填补干线与支线之间留下的空白。E-喷气系列飞机既不是小飞机的拉长型,也不是将原大型飞机按比例缩小的派生机型,而是创造了商业航空运输的全新概念,打破了传统支线飞机与干线飞机之间的界限。


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再次印证了巴航工业引领市场的正确决策。E-喷气系列飞机为点到点远程航线市场及时提供了新的运输工具,并得到了航空业界的热烈反响,甚至也引起了传统干线飞机制造商的关注,随后波音和空中客车也相继推出了100座级的飞机。


E-喷气系列飞机自2004年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全球交付逾1100架,服务于五大洲45个国家的65家航空公司。飞机采用“2+2”无中间座位的布局更是得到全球旅客的青睐。E-喷气系列飞机与ERJ145系列组成了覆盖37-122座的完整喷气支线飞机系列,填补了航空运输市场空白,引发世界支线航空市场的革命。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航空公司面临的燃油及环保压力、竞争更加激烈等一系列因素,高效节油的新一代大型喷气支线飞机更符合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2013年巴航工业推出跨70-130座级、航程达4000-5000公里的E-Jest E2系列飞机。E-Jets E2并不是对当代E-喷气系列飞机的简单升级。新一代的机型采用全新的发动机、全新的机翼、全新升级的电传操纵系统和航电系统,航程更远、技术更为先进而运营成本却更为经济。而与此同时,巴航工业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即当代E-喷气系列飞机及E-Jets E2飞机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的高度通用性,最大限度地帮助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


在商用航空领域不断扩展产品线的同时,巴航工业也精准把握了全球公务机市场的上升需求。2000年巴航工业依托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的商用飞机平台,研制了公司的首款公务机机型莱格赛600超中型公务机。2001年莱格赛600的成功首飞标志着巴航工业正式进军公务机市场。


鉴于细分市场对各个级别的机型有着强劲需求,巴航工业不断研发新的公务机机型:2005年启动飞鸿100超轻型(2013年升级产品飞鸿100E)和飞鸿300轻型公务机项目;2006年世袭1000超大型公务机(2013年推出世袭1000E)项目启动;2008年巴航工业宣布正式开始莱格赛450轻中型和莱格赛500中型公务机项目;2009年莱格赛650大型公务机项目启动……截至目前,巴航工业七款公务机机型中六款机型已经投入运营,莱格赛450轻中型公务机也于2013年底成功完成首飞,预计2015年底投入运营。


短短13年时间,巴航工业公务机产品线涵盖超轻型至超大型机型,并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从超轻型至超大型公务机的制造商,这也使得巴航工业有别于其他的公务机制造商。截至2014年年底,巴航工业全球公务机交付量逾800架,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


持续创新 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全球航空制造业的舞台上,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巴航工业也许仍显年轻,而这却也赋予了巴航工业极大的优势——每款机型均得以采用当代先进科技,为用户免除科技升级系统改装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巴航工业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完善商用航空、公务航空以及防务、农用航空旗下产品。


如在E-Jets E2系列飞机的研制上,巴航工业为这新一代机型配备了先进的发动机,加上基于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机翼、全电传操纵系统和其他系统等一系列的改进,使得E-Jets E2系列飞机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减少排放及噪音等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客舱的设计也采用崭新的理念,不仅全面提升乘坐体验,同时整个客舱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如银行和租赁公司等客户群体以较低成本实现重新构型。莱格赛500中型和莱格赛450轻中型公务机也均是全球各自级别中首款采用全电传操纵技术、配备侧杆飞行控制的机型,而这一技术在此之前仅应用于少数几款更大型、价格更昂贵的喷气公务机上。


回顾巴航工业46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和成功,其间也夹杂着波折和坎坷。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坚持以市场和客户满意度为导向,利用本土智慧实现国际战略,以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这些理念始终贯穿于巴航工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巴航工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飞机制造商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巴航工业在全球航空工业舞台上的成就也成为全巴西人的骄傲。


下面来看下巴西航空工业飞机产品的时间简史: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简称安博威)的开山之作:EMB-110“先锋”19座支线客机,1968年首飞,第二年巴航工业成立。该型飞机在36个国家共卖了501架。


现在的“安博威”年营业额超60多亿美元,已稳居全球航空航天100强排行榜前20名,2013年度排名第17。在前20名中,只有两家非欧美企业:安博威和三菱重工。


1970年推出的农用飞机“伊帕内玛”,累计销售了1200架。


1975年,安博威推出第一款增压座舱飞机EMB-121“兴谷”,生产了106架。其中51架交付法国空军。


1980年推出第一款初级军用教练/战斗机EMB-312“巨嘴鸟”。巴西空军编号T-27,攻击机型号AT-27.总共生产了650架以上,英国肖特公司按许可证生产了158架,有130架交付英国皇家空军,其余销售给了肯尼亚和科威特。


1999年推出EMB-314“超级巨嘴鸟”,卖了200架,美国海军准备以A-29的编号引进装备。


安博威和意大利合作的战场遮断/近距支援攻击机AMX,卖了200架。


1995年推出的ERJ135/145系列喷气支线飞机,卖了约900架,在资金、技术、生产、管理、物流、服务等方面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之后推出的腾飞之作“E喷气”系列:2008年6月,第400架“E喷气”飞机交付客户全美航空(US Airways)。


仅仅六个月之后,第500架“E-喷气”交付法航。


第700架“E喷气”的用户是英航。


加航采购的“E喷气”系列飞机。全球知名航空咨询机构蒂尔集团(Teal Group)分析师称:“自从1960年以来只有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成功地进入到商用飞机市场,那就是巴西的安博威。”


机身上刷着“E喷气”的全球用户图,反而在欧美的用户居多。十五年来“E喷气”销售了1300多架。除了空客和波音,没有哪家航空企业有这样的交付量,令航空界瞩目的“巴西速度”绝非浪得虚名。


“飞鸿”100公务机。


“飞鸿”300公务机的驾驶舱。


“莱格赛”450公务机的驾驶舱。


“莱格赛”650公务机交付用户仪式。


以E190平台打造的超大型公务机“世袭1000”,因机型多平台选择余地就大。


“世袭1000”的竞争机型是波音BBJ、空客ACJ和空客A318 Elite。


以ERJ145平台打造的R-99预警机。


防务分部独立研发的KC-390中型喷气式军用运输机,从组织结构看,安博威已经朝着空客、波音那种多元化企业集团的路子去了。


在“E喷气”基础上推出“E2”系列,其中E195-E2是最大的一款。近九年来,安博威每年交付飞机数量都超200架,2016年交付各类飞机225架,目前在全球拥有员工1.9万名。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1世纪军工评论

(欢迎加微信小编号:gtc6000;QQ群:455757118;微信群:两机动力控制,加小编微信号后拉入群,QQ群中有大量学习资料)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