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这种常见疗法,竟与癌症风险升高有关?迄今最大队列研究敲警钟
某个器官或组织吸收的辐射剂量越高,相应癌症死亡风险越高。这种关联在所有实体瘤中都是显著的,在乳腺癌中尤为突出。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放射性碘131(RAI)治疗逐渐被广泛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列为三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放射性碘治疗的潜在致癌风险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担忧。最近,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科学家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放射性碘(RAI)治疗的甲亢患者中,治疗剂量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实体瘤死亡的长期风险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
截图来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研究数据源自对1946年-1964年期间近19000名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甲亢患者的长期跟踪,这些患者在最早研究启动时均无癌症病史,其中78%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9岁。在这些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中,放射性碘治疗和抗甲亢药物组合治疗最为常见(46%),其次为单独进行放射性碘治疗(38%)。在放射性碘治疗次数上,近2/3患者仅治疗1次,约20%的患者治疗2次,15%的患者治疗次数在3次及以上。
研究人员评估了患者每个器官或组织的辐射剂量——大部分辐射被甲状腺吸收,但食道、胃、乳腺等其他多个器官在治疗期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于放射性碘。被视为潜在相关风险的情况为,从患者最后一次放射性碘治疗5年后(辐射暴露和实体瘤发病的典型潜伏期假设)所发生的癌症死亡。
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平均随访26年,最长达68年,共记录了15484例死亡,在其中2366例死亡中,恶性肿瘤为首要死因。结合患者的癌症死亡数据,研究人员观察到,特定部位的辐射吸收剂量与该部位的癌症死亡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某个器官或组织吸收的辐射剂量越高,相应癌症死亡风险越高。这种关联在所有实体瘤中都是显著的,在乳腺癌中尤为突出,研究人员解释,这可能是因为甲亢在女性中的发病也相对更多。
具体而言,每多吸收100 mGy辐射,乳腺癌死亡风险增加12%;对于其他实体瘤的综合估算显示,每多吸收100 mGy辐射,相应部位死亡风险增加约5%。
▲每多吸收100 mGy辐射,乳腺癌死亡风险增加12%,其他实体瘤死亡风险增加5%(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对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仅接受过单次放射性碘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相似的。未观察到放射性碘治疗与白血病死亡率的关联,也没有观察到甲状腺癌风险的升高,研究人员推测,可能是高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也杀伤了甲状腺细胞。
基于这一结果,研究人员估计,在每1000名目前接受标准剂量范围治疗的40岁患者中,由于放疗,将发生约20-30例额外的实体瘤死亡。
主要作者,NCI癌症流行病学和遗传学部门Cari Kitahara博士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治疗甲亢患者的最大队列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广泛使用的疗法与实体瘤死亡的长期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图片来源:123RF
对于目前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这一结果也不意味着因噎废食。作者团队及多位专家都提出,对于患者及其医生来说,重要的是充分讨论每种可用治疗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in Medicine)的放射保护专家Jim Thurston则指出了值得关注的一个切实问题。在这项研究中,部分临床中心在当时(约六七十年前)采用了固定剂量的放射性碘131,这导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的剂量比实际需要高了一倍,而另一些患者也可能接受的剂量不足。值得警惕的是,在不少国家,放射性碘131目前仍然是以固定剂量来应用的。合理的原则应当是,基于患者疾病情况个性化制定方案,给予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小辐射剂量。
同时,研究人员也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对比放射性碘治疗与其他的疗法的风险-效益比。此外,距离原始受试者接受治疗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临床中的甲亢治疗药物也发生了变化,在更深入评估不同疗法的长期健康影响时,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荐阅读
柳叶刀:颠覆!儿童肺炎主导病因竟是病毒,而现有疫苗均针对细菌……
HPV疫苗对不同年龄的效果差多少?《柳叶刀》发表14国6000万人数据
柳叶刀发布中国疾病负担30年变化:五大疾病死因,十大危险因素
点个“在看”,分享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