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0中国成人尿酸高,不仅引发痛风,还关联3类疾病!两大策略即刻干预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2018年~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中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0%。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血尿酸水平升高除了引起痛风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了解高尿酸血症与这些风险结局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123RF
血尿酸升高会引起痛风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为痛风。有调查发现,约1/3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既往发表于《柳叶刀-风湿病学》(The Lancet Rheumat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血清尿酸水平持续平均<360 μmol/L时,可有效降低后续1年里的痛风发作风险,且减少发作次数。
血尿酸升高还与其他一些并发症相关
血尿酸水平升高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1.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
肥胖: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加的腹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关系密切。肥胖相关的轻度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
糖尿病:血尿酸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韩国和日本的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共入选2951例中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访6年至7年,发现基线血尿酸水平>398 μmol/L者,远期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比(HR)<280 μmol/L者增加78%。
血脂异常:血脂紊乱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常见的合并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NAFLD:高尿酸血症与NAFLD关系密切。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仅是NAFLD的独立预测因子,还与NAFLD患者肝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2.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且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
1879年,就有学者提出血尿酸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独立的相互关系,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压发病、长期血压变化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15%~23%。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有研究显示,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利尿剂使用后,无论性别,高尿酸是普通人群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每升高59.5 μmol/L,死亡风险男性增加48%,女性增加126%。
高尿酸血症与心衰
血尿酸增高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相关,血尿酸增高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子。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使用利尿剂或合并慢性肾衰竭等都可能引起血尿酸升高,导致不良预后,去除这些混杂因素后,高尿酸仍与短期预后不良(院内死亡)和长期预后不良(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再次入院)相关。
高尿酸血症与脑卒中
血尿酸水平过高促进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及预后不良。血尿酸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3. 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尿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一方面,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盐晶体沉积在肾脏,可直接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另一方面,肾脏疾病影响尿酸的排泄,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又可导致和(或)加重肾脏疾病。日本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显示,较尿酸在298 μmol/L~381 μmol/L者,尿酸>476 μmol/L者的肾衰竭风险增加8倍。
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两大策略
一、生活方式干预
高尿酸血症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具体的措施包括:
1. 健康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鸡蛋,适量食用低脂、脱脂奶制品、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肾功能不全者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食用)。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痛风发作,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3. 限制酒精摄入。禁饮啤酒、黄酒和烈酒。
4.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二、药物治疗
患者经非药物干预疗效不佳时,可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须遵循个体化、分层、达标、长程管理的原则,逐步调整剂量,避免短期内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1. 降尿酸药物
目前中国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两类。
1)抑制尿酸生成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生成。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 别嘌醇:该药是“第一个”用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具有良好降尿酸效果,尤其适用于尿酸生成增多型的患者。不过患者在应用该药物前要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
• 非布司他:该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因其主要通过肝脏清除,在肾功能不全和肾移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89 mL/min/1.73m2)患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1.73m2)患者慎用。
2)促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服用时须碱化尿液(可采用碳酸氢钠、枸橼酸制剂等),将尿液pH值调整至6.2~6.9。
2.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的是迅速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尽早给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越早治疗效果越佳。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是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
推荐阅读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重症代谢疾病分会,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6): 461-480.
[2]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共识专家组. 高血压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11): 1014-1019.
[3] 黄叶飞, 杨克虎, 陈澍洪, 等.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7): 519-527.
[4]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1): 1-13.
[5] Zhou Z, et al., (2021). Independent and joint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waist circumference, waist-height ratio and their changes with risks of hyperuricemia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individuals: a population-based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Nutr Metab (Lond), doi: 10.1186/s12986-021-00590-z.
[6] Cao JY, et al., (2020). Uric acid predicts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ype 2 diabetes but does not mediate the benefits of fenofibrate: The FIELD study. Diabetes Obes Metab, doi: 10.1111/dom.14046.
[7] Hou YL, et al., (2019).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hyperuricemi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urban residents. Lipids Health Dis, doi: 10.1186/s12944-019-1031-6.
[8] Wei F, et al., (2020). Higher Serum Uric Acid Level Predict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4-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doi: 10.3389/fendo.2020.00179.
[9] Lisa K Stamp, Christopher Frampton, JasvinderA Singh, et al.,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ate and flares in peoplewith gout and evidence for surrogate statu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wo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Lancet Rheumat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S2665-9913(21)00319-2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点赞,在看,传递医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