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角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邵庆祥:从 “三观”破解“合而不强、合而不深”

何曼 在线学习 2023-06-03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5月1日起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路径、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方面提出新要求,为破解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强、合而不深问题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新时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目的是以标杆、榜样力量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征集的1603个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职校、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数量大,覆盖广,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最终入选的485个典型案例,更是当前我国产教融合的样板,涉及校企合作项目、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基地共建、职教集团建设等多个方面, 将为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后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视角观察这些案例,找出产教融合存在的不足和其当前发展呈现的新问题,寻找破解之道,是此次征集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期待这些典型案例不断迭代优化,引领带动行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视角

高职院校案例4组组长、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邵庆祥:从 “三观”破解“合而不强、合而不深”

“一是参与积极性很高,说明大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二是各个学校对如何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但从产教融合的种类来看,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足,本组90%左右的案例都停留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三是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呈正向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申报案例比较多,案例内容深入的程度也较高。”提到本次案例遴选的情况,高职院校案例4组组长、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邵庆祥向本刊阐述了这三大特点。

邵庆祥表示,通过本次案例的遴选发现,职业院校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实践过程中“合而不强、合而不深”的现象仍然存在。为此,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深化三者内涵和关系的认识。

宏观来看,我们要加强对产教融合整体方案设计和制度的贯彻落实。现在各部门都出台了不少举措和激励制度,但从基层贯彻落实的程度上来看,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在二级学院股份制改革、培训收入是否纳入绩效工资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政策落实的督导,保证职业院校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

中观来看,学校要加强对产教融合的系统化设计。“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贯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层次。”正如邵庆祥所说,“产教融合”涉及战略问题,是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有机对接,学校要处理好专业群布局与当地产业链的关系。“校企合作”涉及体制机制,校企之间要建立一个动态循环机制,这是在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微观来看,学校要加强综合服务能力的修炼,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新、国际合作等。只有强大的服务能力,才能增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粘性。

对于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邵庆祥提出以下建议:其一,把资源、设备、人力、成果相对聚焦在某个或某几个产业,做深入的研究、积淀、积累,以形成服务能力的比较优势。其二,以“研”为引领,以培训为突破口,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全价值化、全体系化的教育服务。其三,在专业体系建设方面,形成“覆盖全岗位、整合全资源、服务全市场”的专业集群体系,提升学校的集成服务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是一个事关全局的举措,必须建立系统的思维,才能避免支离破碎,分散资源和人力。”谈及其发展方向,邵庆祥认为,随着职业教育体系化建立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不断优化的校企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正向着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更高层次迈进。产教融合的形式也会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并将为世界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专题目录

观察

高层视点

标准解读

专家视角

编后语

  • 下一站,深度融合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5月刊(总第81期)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