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湖南:革命之地,思想之地?

2017-09-07 石若萧 思想酷

先知书店专题 今日湖南精神何在?

识码进入 好书先睹为快 酷哥微信caiyunpeng789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闻名天下的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其中的“于斯为盛”,非常形象地点明了湖南人在近代的纷涌之势。


有句话说,“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的确,近现代中国,有极多的风云人物来自湖南,其中,尤以改革者和革命者居多: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谭嗣同、熊希龄、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蔡锷、杨度、蔡和森、毛泽东、何叔衡……19世纪中叶以来,湖南名人辈出,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国之冠。


以《辞海》为据,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籍44人,居全国之首;次为广东,38人;再次浙江,22人。现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63人,仍居第一位;第二位为广东,44人;第三位为四川,40人。


然而,清朝之前,湖南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不显著,“存在感”甚至偏低。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近300年,湖南仅有一人在科举中摘得状元。科举的弱势同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如硬币的两面,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令人惊诧的是,到了清朝末期,这种状况突然发生根本性逆转,大批湖南豪客此起彼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不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甚至带头改造了这个国家。


大放异彩的近代湖南


湘军崛起



1850年,太平军于广西举事,次年,捻军于豫南等地起事。两股势力于1853年融合呼应,绵延江淮流域,势不可挡,全盛时期甚至自建国号,并斩杀了清朝蒙古亲王僧格林沁。


情势危急,朝廷四处寻求力量以镇压太平天国。湖南双峰人曾国藩整合乡勇,组建湘军,战功卓著,连破太平军。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人数达十二万,“无湘不成军”开始广为流传。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恐朝廷疑忌,旋即遣散湘军,将其改建为长江水师。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有湘军的一大功劳。同治陕甘回变也主要靠湘军出手,避免了更多汉人被害,也最终破灭了在黄河以西建立伊斯兰国家的计划。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末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理念开展的工业运动,起于1861年,终于1895年,地方代表人物多出身湖南,且大半与曾国藩有关。重要人物包括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湖南新宁人刘坤一等。


洋务运动引进大量的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留学生,学习了近现代的公司体制,兴办了大批工业,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走向了现代化之路。尽管随着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黯然结束,但对中国日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维新派人士


戊戌变法于1898年6月开始,同年9月结束,仅持续百日。湖南浏阳人谭嗣同慷慨赴死,留下一言,震惊后世:“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其实,谭嗣同还说过一句话:假如改革要在中国生根,最好先在当时最保守的湖南生根。1897年,在中国最保守的地方有了最激进的学校——时务学堂,这个学堂培养出大批改革的领导者。


然而,改革终究变得无望,湖南志士们由温和走向激进。1904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黄兴、宋教仁、章士钊等一众湖南志士在长沙成立华兴会,先后参与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协助孙中山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数千年帝制,协助建立了中华民国,共和观念开始进入国人思想。


当代中国


十大“将军县”湖南占其二。此为湖南平江县


辛亥革命后,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最终,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统一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中,包括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李立三、蔡畅、徐特立、王震、宋任穷等,湖南人占比远高于其他省份!

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全军共授1614位开国将帅,包括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其中湘籍开国将帅202位,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大元帅中,湖南籍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三人;十大将军中,湖南籍有粟裕、黄克诚、陈庚、萧劲光、许光达、谭政六人!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虽重用浙江籍人士,但湘籍将领依然强势,著名者有程潜、唐生智、廖耀湘、陈明仁、陶峙岳、李默庵、宋希濂、黄杰,等等。

各行各业,湖南人也尽领风骚,比如:创业板之父、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两弹元勋、著名科学家刘西尧,著名哲学家金岳霖,著名作家沈从文、丁玲,画家齐白石,音乐家贺绿汀,等等。

名人频繁在一个地区出现的现象,世界上并非罕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人才辈出,在藩阀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时至今日,出身于长州的政治家岸信介、安倍晋三等,依然长期把持日本政府。这种现象的来源应该是,明治维新时期,长州阀的统帅代表为木户孝允,其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并称为维新三杰,三人均接受了长州藩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阴的 “一君万民论”思想,在日本建立起了新的君主立宪体制,实行三权分立政策,为日本的现代化作出极大贡献。

那么,湘军之崛起,背后是哪些因素促成?

湘人崛起的原因


从清末到建国,短短百年,湖南人从幕后一下子走上历史前台,变化太过突然,发生背景又太过复杂,以至于至今尚没有完整的研究对其原因作出梳理。


我们试着从地理与历史两方面着眼,寻找足以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合力。


地理位置



湖南的地理位置相对其他省份,称得上封闭:地处内陆,三面环山,一面围水,无法依托海岸港口发展经济,也得不到北方皇权的垂青。尽管灵渠的开凿与修缮沟通了湘漓二水,依然没有改变总体封闭的状况。


但也因此,相较其它各省,湖南要相对远离各种战争冲突,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韬光养晦”。


随着近代帝国主义的崛起,新思想如同一把利剑刺入这个封闭的省份,积累了过多的能量,释放成为唯一的选择。


民风民气



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南精英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湖南精英阶层祖上,多为元末明初战乱时期的移民,具有自力更生、勤奋创业的精神,又与少数民族联姻,逐渐形成霸蛮任性的特殊民风,亦即民间所谓“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骡子脾气”。据说,世界上最倔强的三大种群是:英国的爱尔兰人,德国的普鲁士人,中国的湖南人。


受此熏陶下的湖南精英,多有尚武精神和锐意进取之志。在这一点上,他们不同于沿海各省的商人阶层。因为地理优势,后者有天然亲近帝国买办资本的倾向,虽然掌握更多资源信息,但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行动力,只能做投资者,而非执行者。


湖南人在这方面则迥异于各省:上图为晚清知识分子周汉(注:周汉极端仇外,鼓吹诛杀洋人,其宣传手册一度在长江下游广为流传)所作的“壶篮灭怪图”,表现的是当时湖南的反洋人现象。曾国藩将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归为外国势力的影响,湘军和湖南人因此成为摧毁外国势力的主力——他们主张将帝国主义和基督教拒之门外。湖南也是中国最后向外国人开放的地区之一。



生存压力



随着对外贸易体系的运转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湖南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口。这些过剩的人力,得以被精英们组织成晚清最大的军事集团,这是精英理念得以实施的硬件基础。


湘军在全国范围内的成功,则又吸引了更多本土青年投笔从戎,从而引发了人才的聚集效应,这是近代湖南突然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实学思想


王夫之(1619-1692),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


湖湘文化有很强的穿透力,从屈原、周敦颐到王船山,是湖湘文化一以贯之的脉络。王船山的实学思想对近代湖南影响尤大。


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决定了王船山思想的现实性与转折性---他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对现实的研究。王船山的著作不被清朝接受,一直埋没了200多年,直到晚清遭遇巨大危机,湖南人陶澍、魏源、邓显鹤才整理出《船山遗书》,曾国藩又把《船山遗书》做成《船山全书》,在民间广泛流传。王船山不仅影响了曾国藩父子,也影响了众多的湘军将领,直到孙中山、谭嗣同与维新派人士,再往后是蔡锷与黄兴,毛泽东则把王船山的思想阐述成“实事求是”,更加风行中国。


王船山的思想沿袭孔孟,现实生活中又遭遇民族、国家大变,这些经历在他的身上发生剧烈反映,导致其思想十分庞杂,但又从未离开中国传统这条大道,主要包含的是“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反专制和“循天下之公”的均平思想---这正是后来湖南革命者们的主要理念。


王船之是务实派的人,魏源就是在其基础上提出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他的思想中都有。这遂使湖南精英也不同于北方抱残守缺的旧贵族,而是发扬了其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对外来新思想的接受度更高,只不过,这种接受,大多被用来做大刀阔斧的改变。这注定他们必定会在乱世中,探索出一条“中西结合”的发展之路来。


华兴会部分领导人(1905年摄于日本东京)。前排左1为黄兴,左4为宋教仁


总 结


从19世纪末开始,一些湖南的激进分子和改革派努力抗争,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中国的全面转型,促进了中国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促进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促进了中国民国初期的政府改组。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元素,就是一种“湖南之力”。


此前,中国当代史主要关注的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和外国接触比较多的地方。人们通常认为中国的现代性是沿海通商口岸的产物,且从那些口岸往外扩散,启迪了内陆。湖南则一直被视为保守落后、粗野排外之地,需要被启蒙。


然而,正是在这极力排外(保守)的地方,却诞生了众多中国最激进的改革派和革命者。其原因到底何在?


就民族主义而言,王船山终生将满族人视为侵略者,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入反清运动。他成为检验后来的改革者、反满民族主义者的“试金石”。在辛亥革命中,他的著作到处流传,像是动员人们推翻满清统治的宣传品。而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毛泽东等湖南人,都深受王船山影响,这一条脉络,能否对上述疑问做出一点解释?


今日思想界的湖南现象


您也许熟知这些人的名字:


陈寅恪,黄仁宇,翦伯赞,黎锦熙,田汉,杨小凯......


还有他们的名字:


黄永玉,陈志武,雷颐,易中天,韩少功,吴春桃,龙应台(祖籍)......


还有这些风头日劲的名字:


于建嵘,苏小和,刘业进,刘轩华......


他们都是各自所研习领域的翘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湖南人。


从屈原、周敦颐、王船山,到曾国藩、魏源,这是一条基本清晰而传承的脉络。那么,今天的湖南籍学者,与这些先人有何不同?是否有一种新的“湖南精神”,在而今的时代,正引领着新的风骚?


欢迎进入先知书店“湖南学者”专页,看今日“湘人”如何面对现代文明:


注:看过文章,欢迎朋友们加酷哥微信,一起探讨思想界的湖南现象!也欢迎朋友们分享转发。思想酷面向社会公开约稿,并招募优秀内容编辑和作者,欢迎您自荐或荐才,薪酬从优!交流、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微信caiyunpeng78918910623426,为了我们走得更远,请尽快关注这两个号码!为提供更优质购书服务,您可在孔夫子网搜索“千字文华签名书店”,购买更多的绝版书和九品、六品书。想阅读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思想酷另:为了给您提供更好的阅读和购书体验,先知书店近日已全新改版,欢迎朋友们多多光顾,并给以建议为盼!


让思想的翅膀多飞会儿


钱穆:中国传统何去何从?

晚清:日本崛起的反面教材

拒绝与文明握手,就会被世界流放

现代文明的四个关键词

文明的进步与改朝换代无关

思想酷

微信号:sixiangku2016

新浪微博@先知书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