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校 | 赫德双语学校:这所以全课程为特色的双语学校,给孩子“活”的教育
连接改变教育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与生活相连接、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是赫德双语学校校长常丽华女士给我们的回答。由顶思与搜狐联合发起的国际学校“成长敢探号”的第三站,来到了位于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内的赫德双语学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如何成为课堂的主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03c1ea5z&width=500&height=375&auto=0赫德双语学校视频
文 | 罗歆媛
“现在请同学们两两一组,互相背诵这几首古诗,并在地图上标注其所在位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
“我觉得《登鹳雀楼》这首古诗里的鹳雀楼在陕西。”
“鹳雀楼在内蒙古。”
“不对不对,在山西。”
这场对话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小学二年级的中文课上,据常校长介绍,今天是“跟着唐诗去旅行”的系列课程,孩子们争先恐后上台唱诵诗歌,结合地图感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并说出自己的兴发感受。这种通过诗歌将文学、地理、历史以及写作融合的创新模式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课堂上孩子们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感染了在一旁听课的我们。
“成长敢探号”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朝阳区东坝郊野公园内的赫德双语学校,从2014年的宁波分校,到2016年的上海分校,再到2017年的北京分校,赫德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各地落地生根。
在探校中,我们有幸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小学部中方校长常丽华女士和小学部中方常务副校长杨玉翠女士,同时,这两位校长今天也分别担任着赫德学校二年级的中文课和数学课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敢探号的团员们旁听了海豚班的中文课和数学课,全方面体验孩子们的课堂以及课外生活。
全课堂,多门学科融合教学
常校长向我们介绍了赫德独特创新的“全课程”教学模式,在国家课程大纲的基础上,从项目学习着手,采用跨学科大主题融合的教学内容,提倡“全人、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的4Q学习方式,将中国国家标准课程与国际教育元素紧密结合,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在这种课程模式下,赫德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将每一门学科真正地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过去,学习语数英、政史地等课程都是一科一位老师,每门课的学习内容都是独立的。但在赫德,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课堂模式,全课堂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内涵扩大,一堂中文课可能同时也会包含着地理、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文课上,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唐诗,还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不仅要会背诵唐诗,还要能够在地图上标注其位置。
很多人或许会疑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行么?孩子们能学好么?赫德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一位位小朗诵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背诵古诗,回答问题时的兴奋劲儿点燃了课堂的激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诗词的凝练、文字的力量,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爱上了中华文明。
独具一格的课程教材
走进多彩的中文世界
赫德的中文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采用大主题的形式与学生生活、认知和阅读水平紧密联系。学校在编写中文教材时,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们学习到语文知识,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孩子们能够受到中文的熏陶,走进中文的世界。
在教材中,从《开学啦》、《神奇的动物王国》、《发现春天》等一系列主题,老师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了科学的思维连接。在教材中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专题,例如二年级的专题则是“跟着唐诗去旅行”,学习不同的诗歌作品,感悟诗歌音韵之美。
除此之外,每本教材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还会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在小海豚班,孩子们刚刚完成了《神奇女侠》的阅读。我们注意到,在教室的墙上贴满了孩子在阅读书目后的心得与体会,很多孩子还展开想象,为自己的文字配上了丰富多彩的插图。
“我学写字”记录册
课间,常校长向大家展示了同学们的成长记录册,在“我学写字”记录册中每一位孩子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配上文字和图案,每一部分都由自己亲手完成,再由老师装订成册,孩子们还能够依次拿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欣赏,这样一本记录着孩子们的努力与成长足迹的记录册被永久地保存下来。常校长告诉我们,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我创作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课间的休息由助教老师带领活动,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新鲜的水果。期间,有位小男生不小心碰掉了一位女生的柠檬,班主任看到后,并没有大声呵斥他,反而是说,“你刚把她的水果碰掉了,你应该说什么?”听到老师这样说,小男生立刻向女生道歉,并捡起了地上的水果。同时,班主任也转向对女孩子说,“课下大家跑来跑去容易撞到,吃东西就坐在位子上吃哦。”简单的几句话,立刻化解这场小“冲突”,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责怪男生,而是耐心地教导他勇于承担错误,同时也给了女生更好的建议。也许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相信给孩子们的教育却是潜移默化的,在赫德,品行教育真正地落实在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赫德的每个班级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形象名称,例如小海豚班,向日葵班等。课间,班主任告诉我们,每个班级的形象名称都是由孩子们自己投票选出的,孩子们认为海豚通常都是合作共存,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团队。因此,起名“小海豚班”也象征着这是一个团结、合作的班级。
今天小海豚班的数学老师是杨玉翠副校长,这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开发应用“QCC”课堂模式的杨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杨玉翠副校长的课堂
杨玉翠老师将课堂归纳为三个关键词:
问题(question)
对话(conversation)
合作(cooperation)
激发孩子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与合作。
因此,这样的课堂模式也被称之为“QCC”课堂。
这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的任务是教会大家“5”的乘法口诀,不同于过去填鸭式的教学,老师直接把口诀写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去背诵。杨老师将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自行演算讨论,再选出代表上台选择其中一个公式进行讲解。
在台上,每位同学都是一位小老师,不仅要解释清楚口诀内容,还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坐在下面的同学们也非常的活跃,向小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提问甚至让我们都不禁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感叹“这个问题脑洞好大”,比如有的孩子会疑问“为什么口诀中是‘二五一十’,而非‘二五得十’呢?”,台上的小老师便解释道原来这是为了使口诀更加有节奏、郎朗上口,便于诵读。
这些一个个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成为了孩子们讨论的核心焦点,每位同学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遇到意见不一的地方就一起讨论,而杨老师大多数时间只是在一旁静静观察,把教室交给学生,留给他们充分思考和思辨的空间。
在赫德的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通过同学们的互动与讨论,知识不再是简单死板的灌输,而是让同学们逐步学会如何自我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主题式教学,
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除了采用国内外标准课程教材之外,赫德每学期至少会有两个主题课程,主题课程将各类学科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例如正在进行的“秋天的味道”主题活动,赫德的学生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秋天的课堂:
中文课上,老师会带领大家学习有关秋天的古文选读和古诗词,并沿用传统吟诵的教学方式;从识字,到学习诗词歌赋,学习书法,再到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服饰以及节日等风土人情。
数学课上,杨玉翠老师带领同学们制作具有秋天味道的沙包,沙包有圆形的、方形的、棱锥形等等,孩子们不仅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沙包,也能在过程中学习到几何知识。
在音乐课上,同学们则会学习一段舞蹈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正谓古人所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在艺术课上,同学们在校园中寻找秋意,采集秋天的落叶制作成画,学习绘画、染色等内容。在探校的过程中,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班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艺术创作。每一位同学非常认真地进行着创作,身边有着各种各样需要的素材。有的同学正拿起画笔画着蓝天白云,有的同学则在粘贴采集到的落叶,还有的同学正在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天马行空,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秋天。
精英中外团队,合作共建良好课堂生态
赫德小学部的核心课程包含语数英三门课程,在大主题的框架内,各个老师会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保证同学们既能够学习英语、得到浸润式的英文环境,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传统的中国文化,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中方班主任和一个外方班主任,中西合璧的教学团队为孩子们的课堂带来多元的文化体验,团队中的中方老师由国际或公立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外籍教师则来自不同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例如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全部拥有各自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过去,每个学校都会有设定好的课程进度表,授课老师只需要根据计划表来上课即可。在赫德,班主任有着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和决定权,中外方两位资深的班主任会负责整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根据学生需求以及实际进度的不同,可以协商决定班级的课程安排,调整课程进度,把握课堂生活节奏。而中外方班主任除了各自负责相应的课程,也要通力合作,针对不同的主题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育塑造人格”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设计思维,多元特色课程
在基础课程之外,赫德学校还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项目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特色课程,其中“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源自于斯坦福D.School的设计思维课程,以其科学、创新、行之有效的特点风靡世界,核心理念是Human-Centered Design(以人为本),其基本流程模型包括了五大部分:
Empathy(同理心)
Define(需求定义)
Ideate(创意动脑)
Prototype(制作原型)
Test(实际测试)
通过运用这5个思维步骤,达到创新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赫德学校在北京校区率先引入设计思维课程,涵盖小学预备班到小学各年级,主题范围从故事中的人物、教室布置到城市的空气质量、理想世界的规划等等。通过设计思维课程,赫德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利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探索更多改变世界的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提升学生的思考、反思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并通过贯穿始终的小组合作强化自身的团队协作及社交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总是倾向于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而非让孩子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赫德,则是给孩子们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鼓励他们用想象力和知识来建立新思路。在最近的一次设计思维课上,学校将课程与万圣节结合起来,鼓励孩子们勇于创新,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孩子们进行了设计构思的团队会议,分享自己的创意,而低年级的孩子们则通过画笔画出万圣节的不同角色。
在教学楼的大厅展台上,我们还看到了孩子们的万圣节南瓜雕刻以及手工制品,各式各样的南瓜雕刻歪头歪脑地摆放在展台上,有的可爱灵动,有的咧嘴大笑,还有的皱着眉头,一些孩子们还为南瓜戴上了帽子、假发等等。多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去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除了学生们的设计思维课程之外,赫德逐步对家长也开设了相关的设计思维课程。正如很多人会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赫德为家长提供的设计思维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课程模式与学习内容,同时也能促使家长在活动中开发思维,培养多元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在孩子的成长中无疑会起到更重要的推动作用。
赫德是一片沃土,
培养全球化的中国人
“教育塑造人格”,这是赫德学校的校训,也是赫德人对教育真谛的理解:所有的教育,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最终指向的都是对人本身的成全和完善,指向的都是对人格的塑造和养育。
在采访环节,我们向常校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您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生态。
”常校长认为,教学第一要与生活相连接,将教育、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二则是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办的课堂模式要求每位老师都要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内容,例如中文课上古诗学习与地理知识的结合,数学课上几何知识与手工制作的结合;
第三,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常校长提到,我们的课堂不是锻炼老师的口才,而是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成长,全面发展。
在赫德,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发现最真实的自我,展现最好的自己。良好的课程生态是每一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赫德教育的核心价值。
短暂的探校活动很快结束,在与孩子们共同上课的一天中,孩子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英文浸润式的教学环境,抑或是多元的设计思维课程,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鼓励他们在成长中做出积极的改变与进步。相信在赫德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教育所带来的帮助,也能用实际行动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学校档案
学校名称: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双语学校
建校时间:2017年
年级包含:学前班-3年级(2017-2018学年)
学校课程:以主题为设计基础,打破学科界限,实施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
学生人数:一百余人
班级人数:不超过25人
师生比例:1:5
国籍要求:中外籍皆可
户籍要求:无
学费:22.8万/小学
学校网址:http://beijing.hdschools.org
相关链接:
探校 | 这才是中国孩子需要的原创课程,德英乐教育打造国际化融合学校
探校|青苗国际双语学校:19年深耕双语教育,我们这样撬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探校|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全方位的中西融合教育,不止课程需要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