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球素养定义者,掌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四大要素
连接改变教育
2018PISA测试将培养世界公民和发展全球素养放到首要位置,而全球素养都有哪几个重要方面,国际上如何评价理解它的,又有怎样的课程要求呢?看看“全球素养”概念的提出者Anthony Jackson博士的说法吧!
文 | 宫继良、郭媛媛
编 | 李美娜
近期,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发布了《Teach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报告。在由亚洲协会副主席Anthony Jackson博士及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长Andreas Schleicher 先生共同撰写的序言中提道:
多年来,全球的教育者和政府部门都在反思,如何更好地评估学生面向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他们适应快速变化、日趋复杂的世界环境。从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到2018PISA测试将培养世界公民和发展全球素养放到首要位置,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高度共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079bdnie&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顶思会|全球素养框架下的K12课程创新与融合,“一分钟读懂全球素养”视频
定义全球素养的四大要素
Anthony Jackson是亚洲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主任,也是“全球素养”教育最资深的研究者和推动者。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办的亚洲协会,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非政府民间机构组织,是美国和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亚洲政策研究及教育文化机构。近年来,他们一直在不遗余力推广全球素养教育。
在Jackson博士的领导下,早在2005年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就提出了“全球素养”的定义——探究世界、认清观点、交流想法、采取行动四个领域的结合体。该定义被纳入经合组织PISA2018框架,构成了全球素养的四个维度——审视问题、理解观点、互动交流、行动,每一个维度都需要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结合。
2017年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司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点项目(Project Zero)共同发布了《PISA全球素养框架》(PISA Global Competence Framework),作为PISA2018新增的“全球素养”测试的基础。这一框架中对全球素养的定义正是建立在亚洲协会的研究基础之上,延续了四个关键要素的结构:
1、通过审视当地、全球和文化意义上的问题来探究周遭环境之外的世界;
2、认识、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
3、通过开放、得体和有效的跨互动与多样化的群体交流想法;
4、为当地和全球的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由此,“全球素养”的定义日渐清晰:
“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全球素养得到广泛认可
全球素养是“地球村”大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随着科技使全球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世界互联持续加深,学生发展这些技能的迫切需求已得到广泛认可。
2002年,拥有47个成员国的欧洲议会批准了《马斯特里赫特全球教育宣言》,设置了全球教育的框架,宣示全球教育包含“人权、可持续性、和平与冲突预防、跨文化和公民教育。”
2015年,193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2015-203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涉及教育的SDG4中,Target 4.7 是对全球素养的号召:
2030,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得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通过教育获取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人权、性别平等、促进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全球公民、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欣赏。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将“国际理解”作为其基本要点之一,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2018年,经合组织推出PISA2018全球素养评估将会是对全球素养的又一次极大推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简称,是三年一度的国际性调查,通过测试全球范围内15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来评估各国教育系统。
PISA2018全球素养评估的目的,是收集学生面对当地、全球和跨文化意义上的问题,以及在多元文化世界生活所做准备的数据。同时也意在明确,在全球教育中如何有效启发教育者更具目的性、系统性贯彻全球素养。
4月底,PISA2018在中国的测试刚刚结束。测试在中国大陆的开展由教育部统筹负责,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设立PISA2018国家中心办公室落实实施。此次测试选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的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各校随机抽取35名2002年出生,共计超过1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测试和问卷调查。
虽然PISA2018在中国的测试暂时不包括全球素养评估的部分,但在全球竞争时代,全球素养终将无法逃避。中国学生在全球素养相关知识和技能上,以及培养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实践中,仍有许多需要努力的空间。
“全球素养”教学者指南
基于全球教育中心在协助教育者把全球素养嵌入教学的广泛经验,《Teach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报告同时提供了实践指导和范例,说明教育者是如何把全球素养嵌入他们既有的课程、教学和评估。
根据在长期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报告特别指出,虽然挑战很大,而且需求日益迫切,但通过教育发展全球素养并不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也不是只有顶尖教育者才能做到。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是易实现、可操作的,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它正在发生,在全世界。但是,为了能让它触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每一个国家中最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生——激发创造力和培养教育者的能力需要更具系统性。”
——Anthony Jackson
全球素养可以通过专题课程,例如贫穷及其成因或者气候变化科学之类。但更常见的是,教育者会通过跨学科整合进行全球素养教育,利用各学科领域都会涉及的交叉议题,或者转换现有课程使之包含全球视野和解决全球问题。
其实,不论是哪门学科,教师都可以通过扩展他们已经在教的内容来提高全球素养,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问他们在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对他们、对他们所在的地方和人民、对这个世界重要。
5月26日-27日于北京举办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上,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将会带来“Teach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的主题演讲,以及专题工作坊。与这位在全球教育领域的资深学者对话,为您解读影响全球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带您掌握全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的正确打开方式。
立即报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