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在北京顺利举行!

顶思 2019-04-30

连接改变教育



2018年5月26日,由顶思TopSchools主办,北京海淀凯文学校承办的首届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顺利开幕,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得到了国际文凭组织IBO、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CAIE、亚洲协会国际教育中心等多方支持。


会上,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国语大学和众多知名国际学校的近50名重磅嘉宾以及500多名一线国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就世界教育创新与变革浪潮下国际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未来发展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合影


TIDE国际教师发展大会以“育建未来——国际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以国际教育融合实践的分享为核心,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学科专题分论坛多元化的工作坊等丰富的形式,为参会教师们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软实力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迅猛发展。根据顶思数据,截至2017年10月,中国使用国际课程的学校数量达到987家,平均在校生人数300人,在校生总人数超过28万人


目前已有60多所学校宣布将在2018年9月开学,预计到2018年底,国内国际学校数量将达到1100所。从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国际化学校接受更加个性化和非传统的教育,这也说明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教育理念的变化必将引起对高品质学校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化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人才短缺和培训资源匮乏等阻碍。推进多元化优质教育发展,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不仅对学生适应未来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合作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在世界教育创新与变革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建设一支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具有国际素养的好老师队伍,是规范和鼓励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致辞。王校长提出了自己的三个观点:

“国际学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绝对的“国际教育”,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服务本国教育的发展,同时将国际课程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调整;


无论是学习哪国的教育课程,我们都要深刻地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教学创新;


作为国际学校的老师,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跨文化的角度去深刻地思考、领会教育。


王校长表示,希望大家可以带着希望参加大会,带着更多的思考和问题离开,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国际教育能够健康发展,兴旺发达。



主旨演讲中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教育顾问Liz Taylor首先上台发表演讲“我们应如何打造自己的21世纪新教师”。


Liz教授提出当前教师和学习者面对的三大挑战——“change”、“complexity”、“interrelationship”。我们面临这么多的挑战和困难,应该如何培养杰出的教师呢?Liz教师分享了国外的最新研究,提出21世纪教师应有的标准,以及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如何帮助教师成长。



接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女士发表了“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估”演讲,分享她在多年工作经验中的所学和所思,以及在三次国际组织和项目的工作中所看到国际核心素养。王燕女士认为基于素养的课堂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最后她还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教育素养框架。



亚洲协会副会长&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在核心素养主题下也分享了他的演讲——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全球素养教学。Jackson以自己的高中学校的故事为引,指出学校的教育对所有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安全,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机会。Jackson认为教育者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诉人们接受不同的事物,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下,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全球性问题的观点。



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女士与大家共同讨论了国际学校中的课程创新发展,并借用Scott Berkin在《Myths of Innovation》一书中提到的创新的十大“迷思”将大家引入创新的课堂。


此外,主办方顶思TopSchools现场发布了《2018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的部分内容,结合对国际学校的定性走访和定量问卷,分析了国际学校在教学理念、评估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科技应用和管理体制等维度的创新特征,并与参会嘉宾共同探讨构建学校课程创新指数的相关指标,让更多的人了解创新的过程是怎样的。



最后,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教育顾问Liz Taylor亚洲协会副会长&全球教育中心主任Anthony Jackson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处长王燕女士荟同学校深圳校区校长沈献章以及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女士共同参与了以“如果设计一个学校创新指数,应该有哪些重要指标?”为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


如何量化创新的指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估?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四位嘉宾一一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与经验。Liz Taylor与Anthony Jackson提到了目前教育创新的现状,以及学校各方应如何努力培养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


王燕女士认为创新一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有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创新。不管什么样的课程,对学生来说要容易学习、喜欢学习以及有效学习。沈献章校长也向大家介绍了荟同学校在中西课程融合中不同方面的创新。


26日下午,四大分论坛,三组平行工作坊顺利开展,本次论坛话题涵盖语言教学、数学与科学、人文社科、职业技能等方面,3组平行工作坊涉及全球素养、STEAM项目教学、双语教育理解、教练式领导力等国际教育热点。



语言与教学分论坛



数学与科学分论坛



人文社科分论坛



职业技能分论坛



工作坊1:培养具有全球素养的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课堂实践



工作坊2:小创意、大改变 - 如何进行STEAM项目制教学实践



工作坊3:关于双语教育理解的认知升级



工作坊4:颠覆人才管理的教练式领导力


27日下午将继续更多工作坊,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小思!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