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德国“免费教育”这件事儿:教育是“权利”,还是“商品”?
从幼儿园到大学,德国教育几乎全部免费,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教育对德国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文、编 | 巴山
德国的教育与科技水平以及文凭的含金量举世公认,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更是引领时代潮流。德国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的独特教育体系使得德国的“国民教育水平”一直处于欧洲的前列。
除了“教育体系”,德国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更是功不可没。不得不说,德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未将教育“市场化”的国家,绝对是良心国家!
01
孩子上学,政府买单,凭什么?
德国公共教育的“免费政策”几乎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阶段的费用支出。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应用技术大学(FH)”和“综合大学(Uni)”的研发支出与教育相关的供应商服务费用。例如,学生的餐饮,交通和住宿等公共开支,还有公共部门的奖学金,但免费政策仅局限于公立学校,但上私立学校还是需要交钱滴。
2008年10月,在德累斯顿举行的教育峰会上,联邦政府和各州决定到2015年将政府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总支出比例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并作为政府措施的一部分。
2009年,德国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财政预算更是达到了2228亿欧元,与1995年相比,占德国的GDP份额的比例从5.1%增加到5.3%,虽然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6.2%,但德国在教育上真可谓下了“血本”!
参照英、美国家的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许多国家放弃了引导学科选择和教育机会的政策,屈服于市场与国际趋势,原因只有一个——“穷”。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 图片源自网络
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全球范围内收取高额学费的“营利性私立学校”日益增多,而德国是唯一一个仍坚持对几乎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的公立教育的国家。
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副总干事德雷宁解释说,收不收费取决于教育理念的差异,德国人认为“高等教育”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令公众受益的公共产品”。而英、美等国的看法是“改善个人就业前景和获得较高收入的途径”,所以上大学交学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02
收费OR不收费,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到底要不要“交学费”,德国国内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图片源自:教育与科学联合会(GEN)
尤其是针对高等教育要不要收费这个问题。1970年,德国的大学收费正式出台,当时是以“听众费(Hörergelder)”的形式出现,费用在150马克左右,后来通货膨胀涨到了大约270欧。
自从大学开始“收费”后,立即遭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强烈质疑和反对。随即就被汉堡大学给否决了。6000多大学生打电话给政府抵制大学收费!“接着是执政党“基民盟”(CDU)(默克尔总理所在的政党)的对手“社民党(SPD)”也起来起哄。
条幅翻译:我们不交学费 | 图片来源:Der Bund
然而“基民盟”(CDU)心里也是一肚子苦水,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并吐槽说,收取学费有助于大学的正常运作和提升其教育与科研水准,防止部分学生赖在大学里长期不出来。
然而这种担忧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据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2001年德国总共有20.81万名大学生毕业,他们取得第一学位时的平均年龄是28.1岁,德国大学生大概要读完10.6个学期,即在大学里读5.3年。
这里要说一下德国的Diplom,相当于中国大学的“本硕连读”,毕业后得到的学位是硕士学位,但在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之下,德国大学已经渐渐取消Diplom,开始普遍拆分为本科(Bachelor)(3年)与硕士(Master)(2年)
数据源自:联邦政治教育机构(BpB)
学生赖着不走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一部分学生确实很难毕业,这源于“客观因素”,德国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
第二,一部分学生出来不好找工作,毕业即失业,所以他们选择延迟毕业;
第三,“在校生”可以享受诸多“社会福利”,例如打工的税收优惠,还有交通、住房补贴等。
所以只要保持“学生身份”,每年假期打工可以轻松实现“打工一两个月,逍遥一整年的小理想”。然而“收学费”无疑于砸了某些“学生党”的“饭碗”。砸我饭碗,我就闹给你看!所以闹得最欢的就是学生,没事儿就上街游行,搞事情。
中国大学生啃老,德国学生大啃学校,就问你服不服!
| 图片源自网络
针对收取学费,除了示威游行,也展开过激烈的辩论。当时“柏林科学中心(WZB)”跳出来为联邦政府说话了,他们的观点是收学费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也是一种社会公平的体现,并提供了各种论据,结论是学费对学生本身没有负面影响,学费是“可接受”的,有理有据,拿事实说话,看起来没毛病。
“免费教育,拒绝学费”| 图片源自:Die Welt
学生和民众一听就不干了,吃了这么多年“免费午餐”,你现在想让我交钱,别跟我们耍花样!于是反对的群体中先后成立了两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组织,一个是“学生自由联合会”(FZS,Freier Zusammenschluss von StudentInnenschaften),另一个是“反对学生费用行动联盟”(ABS,Aktionsbündnis gegen studiengebüren)。
“反对学生费用行动联盟(ABS)”宗旨很简单,从组织名称就可以知道——让我们交学费,没戏!针对“社会可接受的学费”在他们眼中看来根本不存在,甭跟我玩虚的,我不吃你这一套。
教育不是商品,是每一个公民免费享有的权利,所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同样“学生自由联合会(FZS)”也发表了一篇题为《Bildungsgebüren-Bildung ist ein Menschenrecht und Menschenrecht kauft man nicht!》,翻译过来就是:《学费——教育是一种人权,不能买卖》。
而文章的观点是“取消学费”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这些一切需要联邦政府颁布禁令。民众是纳税人,既然民众已经纳税了,就不应该再为教育买单,税收就应该“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政府只不过是税收的管理者而已,所有经费的支出必须合法、透明,且要经过严格审计。政府不能“与下民争利”,从而成为税收的“收益者“,更不能用于“公款吃喝“,所以将经费投入到惠及民生的公共资助教育系统中去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2002年,联邦政府制定“联邦大学框架法案”(HRG ,Hochschulrahmengesetz)正式废除大学收费政策。
这时社民党(SPD)为了收买民心,拉取选票,开始在自己执政的州逐步取消学费。随之而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收费制”土崩瓦解。
然而根据德国《基本法》,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国家”。按照许可权划分,文化、教育等各州级事务,各州有权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
于是巴登-符腾堡州与巴伐利亚州在内的7个州的“州政府”对此表示强烈的质疑与反对,觉得“联邦政府”管的太宽,我们州大学收不收费你也要管(即认为联邦政府在文化部门没有合法的立法权限)。
德国地图 | 图片源自WORLD MAP
2005年,联邦宪法法院作出最后裁决,所有州都给我取消学费!不听话就要打屁屁!
2012年时,只剩基民盟(CDU)执政的下萨克森州和巴伐利亚州在苦苦支撑。但到了2014年冬季,16个联邦州就全面取消了学费。
虽然废除了收费政策,但不来梅,下萨克森州,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和图林根等州也会针对那些长期赖着学校不走的人收取一些学费;而巴登-符腾堡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则会针对学习“第二学位”的学生以及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取适当的学费。
迄今为止,也只有下萨克森州还在收取每学期不超过500欧的学费。
信息源自:德语维基百科
03
外国留学生也免费,有钱任性?
对本国学生免费,那对外国学生是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呢?
答案恰恰相反,德国政府鼓励外国学生到德国留学,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了不少照顾,例如大学每招收一个外国学生,都会给予相应经费补贴。
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7年德国公共教育支出总额(以十亿欧元计)。德国教育支出连年攀升,截止到2017年更是达到1348亿欧元。| 数据来源:Statista
这也直接导致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大学人数不断升高,平均比例达到了10%,有的大学甚至达到了15%。德国对本国民众免费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外国学生也免费?是“人傻钱多”?还是有钱任性?
这你就想错了,人家鸡贼着呢!
这就要看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气魄了。
第一,人家希望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水准,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闭门造车很危险;
第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为德国学术界带来思想碰撞的火花,同时给大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第三,德国老龄化严重,外国留学生可以填补德国劳动力的不足;
第四,传播德国文化,让世界更多人的了解德国,说白了就是“文化输出”。
德国政府的“免费教育”政策是明智和富有远见的,这比直接提供经费给外国政府要强多了,因为援助对象如果是外国政府,一旦政府垮台,援助就打水漂了。而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的好处留给了民众,民众自然会牢记于心,并满怀感恩之心。
另外,近几年德国难民的涌入给联邦政府以及各州的州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去年,巴登-符腾堡州开始向非欧盟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每年收取1500欧元的学费,获取第二学位每年收取650欧元的学费,留给非欧盟国家留学生的“免费馅饼”,恐怕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重磅
免费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 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国际教育资源博览会(11.16-11.18)
NEW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