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感恩这一年的失败与挫折......
还有7天,2018年就彻底结束了,这一年里皆大欢喜的时刻不在少数,人心惶惶的日子也曾存在过,前一刻教育公司上市的好消息让人们看到了成功,下一秒股价跌破的现实也让人们感受到失败的压力。在这一切的不安中,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文、编 | 田菁
经合组织对72个国家约 540 0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新的全球研究清楚地表明, 在过去十年中, 学生的幸福感下降的十分迅速。经合组织教育和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表示"学生在学习时变得非常紧张的可能性要上升约 62%, 如果他们认为老师觉得自己不如实际聪明, 则在考试前感到焦虑的可能性要上升约31%。
此时,由成绩差距压力导致的挫败感会深深压迫每个人的神经以及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学习中,让学生产生失败感的根源是多方的,但即使是成功人士也曾多次遭遇失败。从失败中走出来才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力。
我以“失败”为关键字进行检索,百度百科给出了这样几种解释。
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同“胜利”相对。
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同“成功”相对。
失败仅仅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一种绝望的感觉。失败的人在经过几次挫折后,在自己的心中为自己设置了界限,他们不再试图努力去超越这个界限了。
“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失败了,才知道成功的可贵,才会在不断的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法。“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早期教育改革者John Dewey说: "失败是有教育意义的。真正思考的人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和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一样多. "
美国心理学协会2016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了解科学家遭遇的挫折与失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和成绩,教科书应该讲述科学家失败的经历, 而不只是谈论他们的成就。
一份战略计划在实施前,我们常说有50%的成功机会,但有100%的机会让参与者学会如何更聪明地完成目标。
以上的观点其实表明: 失败不是坏事。它是学习中一个有保障和不可避免的部分。在任何努力中,我们都会经历失败, 就像一个幼儿一样, 在学习走路的同时肯定会摔倒。
面对失败,他们怎么做?
名人名言对失败的观点,我们耳熟能详,可我们到底如何教孩子们反思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我们如何给他们工具, 让他们用“失败”去做一些事情呢?
在芬兰就有这样一个节日——“国际失败日”(Day for failure),这是专门晒失败的一天。
自2010年起,芬兰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国际失败日”。面对失败,他们是这样解释的:
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就没有成功, 他们是齐头并进的。毕竟, 失败意味着你抓住了成功的机会。失败日是向世界展示一些愚蠢、错误估计、尴尬时刻和其他失败的最佳日子。因此, 让我们庆祝我们的缺点和失败, 分享我们的经验, 促进对失败作为学习经验的理解。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 你不会是一个人。
活动组委会还准备了一份行动指南,在“国际失败日”你可以这样做:
1. 失败了又怎样?只是失败而已,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的。
2. 分享你的失败并加上“国际失败日”的标签,或者浏览下别人的失败故事,毕竟人类习惯了失败。
3. 买一些食物,按照食谱烹饪直到食物烧焦,然后等食物和自己都冷静后再开始享用美食。
4. 10月13日,在Ins上分享失败片刻(比如滑雪跌倒)并@国际失败日。
5. 把钱花光,钱不是万能的,对么?
6. 约你喜欢的男生/女生出去玩。
7. 在Youtube上以“失败”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视频。记住,视频中的人原先并没有计划失败,通常尝试后才会发生这样的结果。
8. 在Facebook上分享你的故事,越令人尴尬的事情,通常大家会越喜欢。
9. 私藏这份行动指南。
10.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
2017年10月13日,活动组织者在芬兰埃斯波做了一次线下分享的活动,并直播了活动现场,此外,在日本和墨尔本也都举办了相应的分享活动。在官网上,还有很多采访视频,组织者们采访了很多成功人士并邀请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失败经验。
Samuel West的失败博物馆
除此之外,在瑞典,心理学家Samuel West创办了一间“失败博物馆” (Museum of Failure)受到大众的关注,2017年1月还曾以快闪的形式出现在伦敦。这间博物馆专门陈列了从1940年代到近期的70多件失败产品,涵盖了全球60多家知名公司,比如:
高露洁在1920年推出的牛肉宽面条
哈雷摩托车在1990年推出的哈雷香水
可口可乐在2006年推出的可乐咖啡
谷歌2012年推出谷歌眼镜,却在2015年停产
柯达推出的数码相机DC40,却在2012年破产
可口可乐在2006年推出的可乐咖啡
思维转换很重要
尽管失败博物馆陈列了很多产品,但据Samuel说在产品的收集过程中碰壁的次数数不胜数,很多公司对于展示失败产品讳莫如深。一提起失败,大家都保持沉默了。
无论是对公司而言,或是个人而言,失败都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话题。在某些时刻,甚至是现在,我们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唉,我真失败”、“我没救了”、“我就不应该出生”,会这么想的不止你一个人,包括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的失败故事的那些人,也包括公认的成功人士们,在勇于面对分享自己的失败之前,我们都处于负面情绪中。关键的是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相反,我们应当寻找化解这些情绪的方法。
这里就要提到美国心理学家Carol Dweck的著作《终身成长》了,Carol根据她的研究将人类的思维分成两种,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两种思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
Carol在书中解释了固定性思维与成长性思维的思考路径,大致如下。
固定性思维认为智力是固定不变的,容易产生一种让自己表现得聪明的欲望,因此在遇到挑战时,容易倾向于避免挑战,遇到阻碍时,倾向于自我保护或者轻易放弃。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面对批评会忽视有用的反馈信息,而在他人成功时却往往感到危机感,如此循坏反复。
成长性思维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容易产生学习欲望,因此会迎接挑战,面对挫折坚持不懈,并且看中努力的过程,认为孰能生巧,也能接受批评进行自我提升。当他人成功时,会吸取经验,学到新知。
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很形象的解释了不同思维的人的生活常态,即固定性思维的人是低头看着地图走,成长性思维的人是拿着地图抬头观察不断纠正前进的方向。国际失败日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反映着,大多数人都在积极面对挑战,我们都有退缩的本能,但我们都在努力前进。
Carol在经过数十年对成功的研究后,颠覆了传统成功学观点,影响了美国校园教育的创新理念。比尔盖茨在推荐《终身成长》时,表示仅仅对成长性思维进行一番深入了解就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她在书中分享的三个研究成果包括: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掌握者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
如何判断你是哪种思维呢?不妨阅读下面的几点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1和2属于固定性思维模式,3和4反映出成长性思维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思维模式差异的重要性,而思维其实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四步来进行改变:
第一步:接受。大多数人都会有一部分固定性思维模式,我们无须羞愧;
第二步: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你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在这些时刻特别警醒自己;
第三步:命名。给自己的固定性思维模式起一个不喜欢的名字,提醒自己别成为他。
第四步:教育。固定性思维模式本是为了保护你而存在,但却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就得使用成长性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让它接受挑战,不要放弃。
类似于国际失败日等活动的本质,正是和Carol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此外,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成长性思维的方式其实很常见。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譬如用“你做的很棒!在做题时一定非常的努力”代替“你真聪明”。
“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以前的旧信念就被换成一个全新的,随着新信念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重磅
免费
专业发展
NEW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