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得好!这回要给人民日报记者点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基本常识 Author 项栋梁
作者:项栋梁 来源:基本常识
有个官媒记者的身份真是好,可把我羡慕坏了。
今天特别难得,看到一幕属于记者的高光时刻,把我这个离职五六年的前记者看得热血沸腾。当然,这种高光是相对大环境而言的,本应如此,只是好久不见才显得难能可贵。
在7月30日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记者提了一个让台上领导和群众非常意(Jing)外(Xi)的问题:
我想提问一下,就是目前咱们定点收治的180多例的病例里面,两针疫苗全部完成接种的情况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目前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讲,是否存在突破性感染的情况?谢谢!
点击观看现场视频
领导们经过短暂的尴尬沉默之后,给出了一个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武术精髓的回答。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无可奉告。
这个提问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特别符合新闻这门专业和记者这份职业的精神。作为前记者,带大家一起看看内行的门道。
第一是关注公共利益
媒体是社会公器,记者的天职是代替公众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这里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公众关心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那些问题。记者负责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掌握了信息的人说出来,这样才达成信息的流通,促进社会的进步。
很多人以为记者的天职是伸张正义,锄强扶弱,那是捧杀。记者就是信息媒介而已,偶尔通过信息传播达成了一些符合大家正义感的结果,那是顺带的。
在疫情又一次出现牵动人心的新变化的当下,所有人都在关心,疫苗能否给我们提供足够强的保护,关心南京市确诊的病例里有多少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当前,这是最大的公共利益之一。
人民日报记者提的这个问题,正是大家最想问的。
第二是提出的问题具体且专业
我以前跟新朋友介绍说我是记者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那你一定口才很好”,或者“那你一定文笔很好”。这都是对记者职业能力非常典型的误解。
纸媒记者的核心能力其实是这三点:
找到信源的突破能力,对应的是调查;切中要害的提问能力,对应的是采访;提炼信息的逻辑能力,对应的是写作。
口若悬河却言之无物,妙笔生花却逻辑混乱,那都不算合格的记者。而人民日报这位记者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展现了她出色的提问能力,我作为同行是非常佩服的。
她所提出的问题首先非常具体,问的是确诊病例里面完成了接种两针疫苗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是问的核心数据、核心事实,属于定量的部分。如果发布会的领导愿意回答,是很好回答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