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六期顺利举行

请收藏 浙大马院 2022-06-09

2021年5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六讲以《资本论》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为主题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107教室如期举行。读书与研究班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线下参加研讨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和博士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青年教师等共五十余位学者线上参加研讨活动。第六讲由文科领军人才丁堡骏教授担任主讲,学术团队成员吴旭平副教授、付文军副教授、高永副教授、翟绪权副教授等到场共同参加指导研讨活动。


丁堡骏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上次读书班讲课内容,为大家总结了什么是劳动价值论。丁堡骏教授认为可以从《资本论》第一篇的主体内容上更深入地把握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商品价值由劳动构成,在更具体的层面上,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必然表现为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其次,构成商品内在二重性的基础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价值本身需要在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形式中得到表现,所以分析进程过渡到对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的分析。最后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拜物教性质揭示了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抽象形式的商品生产的社会是物统治人的社会。所以马克思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他才说诚然政治经济学曾经研究了价值量,虽然不充分,但是进行了充分研究。但是马克思否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从来没有提出劳动为什么形成价值,劳动时间为什么形成商品价值量?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知道历史过程,所以他们就不能提出。马克思这儿还深刻的分析就是资产阶级为什么没有深究这个问题,因为资产阶级他的资产阶级意识决定了他要深究这个问题就有危险。马克思说不仅是由于量的分析把他们注意力分散了,更重要更深刻的原因是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的细胞形式。他们不愿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成是一个有生有死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这个价值规律是要往前发展的,那要往前发展,它就要具体化,那么具体化就劳动价值论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下就转化为剩余价值规律。所以,剩余价值论本质上不是和劳动价值论不同的东西,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就是劳动价值,但是它是又进一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具体化了以后的劳动价值论。所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那就是包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论包括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流通和剩余价值分配。


在复习上一讲的内容后,丁堡骏教授又对《资本论》第一篇理解上有重要意义的几个理论环节做了补充说明。首先,是122页马克思讲到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问题。以往人们习惯于将价格看作是一个对于价值表现来说无足轻重的东西。因此,对于价格背离价值的理解表示是偶然的状态。丁堡骏教授通过解析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指出,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不断趋向价值才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这一点对于理解国外学者关于价值转形问题的误解有重要意义。其次,是135页马克思批判供给会自动创造自身需求的论述。丁堡骏教授通过解析马克思的论述,强调商品经济的交换过程,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W—W,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W—G—W,发生了本质变化:后者“打破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它把“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进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马克思在这里就得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形式就已经包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丁堡骏教授特别指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供给学派否定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一般均衡论忽视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因此其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都无法揭示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危机。


对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丁堡骏教授提示第4章开头的说明很重要。丁堡骏教授给大家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关于“原始积累”的内容为什么不放到这里来写?“原始积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应该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前,可是马克思为什么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到资本积累历史趋势?丁堡骏教授提醒大家注意《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和第二篇、第三篇的连续性,他认为这种联系性是很值得我们重视。


随后,丁堡骏教授为大家重点领读了第5章。丁堡骏教授形象地将第五章第一节马克思论述劳动过程比喻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平扫CT。对劳动过程的考察马克思舍象掉了社会历史性的影响,仅仅针对一般的人类劳动过程进行考察。马克思通过分析得出劳动过程的三个要素为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他说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角度,从产品角度加以转化,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对劳动过程的进一步考察,我们就要再加进去资本主义因素: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次,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直接生产所有。丁堡骏提醒大家注意,马克思在这里头实际上是按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来解释这个问题。既然雇佣工人被资本家购买去了,雇佣工人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其产品就应该归资本家所有,雇佣工人被资本家购买去了,雇佣工人劳动力消费过程就归资本家来监督,它和一般物品的买卖和交换规律是一致的


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第一次平扫CT是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这个角度来考察的。接下来马克思再加入造影仪,进行增强CT扫描。第二个大扫描从抽象劳动形成价值。马克思举了英国一个纺纱女工纺纱的例子。丁堡骏教授提醒大家,其实劳动过程马克思的理论阐述的原型也可以说运用的也是这个例子。前面是从一个最粗略的目标出发的初步平扫,现在马克思有分各层次观察。先从价值形成这个过程去扫,考察最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不考虑劳动时间带来剩余价值,这样得到的是简单的价值形成过程。然后再加进去造影剂,那么扫出来的是价值增值过程,扫出来什么剩余价值,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也随之被揭露出来。马克思总结道,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在交流环节,丁堡骏教授就线上和线下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是否可以认为资本是劳动的凝结问题、小生产者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形式分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午的读书班课程中,丁堡骏教授和大家详细展示了他对叶险明先生《马克思历史认识模式的复杂性及实践解读》一文的批注和批判,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从中学习到很多,相约下周再见。



   END  


文字:吴霞

编辑:新闻中心 张卓舒


//推荐阅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四期顺利举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三期顺利举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二期顺利举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顺利开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