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进行时|美育专项——蘸海作画 绘就斑斓 :舟山市定海望潮渔民画工作室探访纪实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接触渔民画,那时候还叫农民画。之后我去文化馆投稿,文化馆的老师特别鼓励和支持我,然后我慢慢深入接触渔民画,到后来去参展、去比赛……”2022年1月20日,为了解舟山渔民画的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美育专项寒假实践团成员俞薇来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定海望潮渔民画工作室,听工作室负责人周雪琴老师讲述她眼中的舟山渔民画。
01
别具海韵的发展之路
1983年,为繁荣传统民间美术,浙江省群众美术工作会议提出在省内组织创作反映新生活的现代民间绘画,舟山正是试点之一。当时的定海区文化馆首先组织人员前往上海,观摩学习金山农民画创作过程,此后,定海区开始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同期,全市规模的创作培训班也开始举办。1987年,舟山市现代民间绘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别具特色的创作风格获得了各方好评。1988年,文化部命名舟山的4个县区——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我们的绘画风格与专业绘画完全不同。我们的风格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周雪琴老师在谈及舟山渔民画的创作风格时如是说道。舟山渔民画创作者们大多未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他们以渔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幅幅造型夸张、用色大胆、构思奇特、个性鲜明的舟山渔民画。
周雪琴老师表示,区文化馆和著名画家王兆平先生对她的渔民画创作影响深远。据了解,定海区文化馆、定海区美术协会会定期举办渔民画培训班,邀请王兆平先生为渔民画创作骨干提供现场创作指导。名家辅导与集中创作为包括周雪琴老师在内的渔民画创作者们提供了交流学习、能力锻炼的重要平台。
02
源于生活的创作之思
日常生活是周雪琴老师渔民画创作的灵感来源。“我画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周雪琴老师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付诸笔端。在她的画笔下,我们能够领略到平时难得一见的渔民大丰收、渔歌号子、霜降带鱼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海岛记忆。除创作主题的“生活气”外,周雪琴老师渔民画创作的呈现载体也很“接地气”。她的创作不仅局限于纸面,扇面、贝面、鹅卵石以及我们穿着的鞋服都可以成为“画纸”。目前,周雪琴正致力于在渔民画创作材料上开新路,尝试运用泥等创作材料为舟山渔民画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助力传承的引路之愿
DIY创作曾是望潮渔民画工作室的重要项目。在周雪琴老师的指导下,前来DIY制作的顾客将自己的创作思路融于生活化的绘画载体中。个性十足的艺术创作体验为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创造了解、接受、喜爱舟山渔民画的契机,周雪琴老师也在授人以“渔”的渔民画文化传播体验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我真想培养几个学生,但还没培养出来。很少有学生能坚持下来。我们画渔民画其实不分年龄段,只要有创作思维、有创作思路、有兴趣爱好都可以参与到渔民画学习中。”周雪琴老师在采访过程中表达了希望能助力培养渔民画创作人才的强烈愿望。在推陈出新的发展道路上,舟山渔民画需要更多潜心创作的新鲜血液,为这一舟山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强大的内驱力。
新闻中心
图文:俞薇
编辑:万锦烨
//推荐阅读//